讀古今文學網 > 拈花菩提 > 及時 >

及時

淨土究在何處?自然是在心地,一個人心地「及時」在光明裡、在慈悲中、在覺醒處,當時當刻,就在淨土裡了。能常常及時淨土,就更有機會進入佛菩薩真實的淨土了。

近人陳建民居士有一首詩《悼老丐》,我非常喜歡:

老丐吹簫搏小資, 年來氣力已難支, 忽傳餓斃松林裡, 始悔從前未博施。

寫的是他聽見了路旁老乞丐因飢餓死在松林裡,懊悔自己從前沒有好好佈施這位乞丐。這首詞意簡潔的詩,很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就是做什麼事都應該「及時」,此時此地有意義的事,到彼時彼地可能就成糞土了,因此,此生此世應為之事,也不應寄望到來生來世。

世人只知道要及時行樂,但不知一切行為都應及時,「及時」的精神就是「當下」的精神,也正是「好雪片片,不落別處」的精神。

陳居士另外有一首詩:

蟻蟲原是阿彌陀, 敢謗彌陀別有多; 供罷紅糖何所見? 黃金為地在娑婆。

勸勉淨土行者應該對待一隻蟻蟲的慈悲猶如崇敬阿彌陀佛的心情,如果不能在最細微處有慈悲,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相應。最令人動容的是後面兩句,當我們為蟻蟲供養了紅糖,蟻蟲所見的世界就如同是黃金遍地的佛國了。

對蟻蟲而言,紅糖鋪地就是它的淨土,因而淨土究在何處?自然是在心地,一個人心地「及時」在光明裡、在慈悲中、在覺醒處,當時當刻,就在淨土裡了。能常常及時淨土,就更有機會進入佛菩薩真實的淨土了。

當我們起了善念慈悲時,不要隱忍走過,而要及時實踐,因為說不定一走過去,明天就聽到老丐餓死在松林的消息。

「及時」說的不只是心念,而是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