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紅塵菩提 > 瓔珞粥 >

瓔珞粥

我對吃粥的印象美好,多半的時候是想到因為經濟因素,家裡不得不吃粥,很少想到,粥對人的健康是極有益的,直到後來在佛教的律儀裡讀到『粥有十利』的說法,才知道時於健康,粥比其他食物更能資益身心。

《禪林象器箋》中記載了三種從前禪寺裡吃的粥,一是五味粥、二是瓔珞粥、三是紅調粥,說吃了對人的健康極有益。五味粥是八寶粥,紅調粥是紅豆稀飯,都是一般人常吃的,那麼,瓔珞粥是什麼呢?

原來瓔珞粥是把米煮成粥,然後下野菜,那粥裡以野菜牽連,有如瓔珞,所以得名。從讀到「瓔珞粥」的名稱以後,我就喜歡吃野菜和米煮成的稀飯,有時用黃澄澄的小米來煮,更像瓔珞,吃起來有特別的美味。可見名稱是很重要的,一樣是稀飯,因為冠了「瓔珞」二字,就使平凡立時成為非凡。

我向來對稀飯情有獨鍾,想是童年養成的習慣,從前的早餐沒有現在花樣多,早餐吃的都是地瓜稀飯配醬菜和豆腐乳,偶爾吃到「清粥小菜」(就是沒有加蕃薯的稀飯和幾個小菜)已經夠讓人欣喜了。

後來一提到早餐,立刻想到地瓜粥,成為腦筋最自然的反射。

不只是早上吃稀飯,在「壞年冬」(收成不好的時節)常常是三餐都吃稀飯。

農忙時節,農夫早上下午各要吃一次點心,也就是一天吃五餐的意思。在我們家鄉,通常早上的點心吃鹹粥(閩南語叫「飯湯」,是用香菇、竹筍、豬肉和飯一起煮的),下午的點心則是綠豆稀飯。我到現在還常常想起一群人蹲在田岸喝粥的情景,由於工作勞累,大家喝起稀飯希里呼嚕,頗能感覺到在收成時生命的美好。

我對吃粥的印象美好,多半的時候是想到因為經濟因素,家裡不得不吃粥,很少想到,粥對人的健康是極有益的,直到後來在佛教的律儀裡讀到「粥有十利」的說法,才知道對於健康,粥比其他食物更能資益身心。據《摩訶僧祗律》指出,粥有十種利益:

一、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 二、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 三、益壽:補養元氣,壽算增益。 四、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 五、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 六、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 七、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 八、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 九、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 十、消渴:喉舌沾潤,乾渴隨消。

由於有這麼多利益,因此說粥是「饒益行者,故稱良藥」。

還有一些律典也指出吃粥的利益,多不出這十利,像《四分律》就說粥有除饑、除渴、除風、消宿食、大小便調通等五種利益。

佛教叢林以粥為主食,開始得很早,據《十誦律》的記載,從前釋迦牟尼佛住在迦屍國竹園中安居時,有一些居士常做八種粥來供佛,這八種粥是酥粥、油粥、胡麻粥、乳粥、小豆粥、摩沙豆粥、麻子粥、清粥,可見粥的種類很多,而佛陀當時就鼓勵僧專食粥。

看到佛經裡對粥的記載,使我們知道粥對人有很大的利益,而中國傳統以粥為早食也是合乎健康的。不像現在大飯店的早餐,一早就是牛排大餐,昨夜的宿食未消,早上就大吃大喝,怎麼「吃得消」呢?

如今在台北,早上要吃粥越來越不便,連豆漿燒餅都越來越少,逐漸被速食店的油炸早餐,以及火腿蛋、三明治所取代,這些東西遠不如清粥小菜有益健康,可是現代人哪有時間想那麼多呢?

我雖住在城市裡,卻總在早上煮一鍋粥、放一些青菜,然後配著豆腐和腐乳吃早餐,如果說米和青菜是「瓔珞粥」,豆腐和腐乳就是白玉和黃玉了。

吃的時候,我會憶起昔日鄉下蹲在田岸喝稀飯的鄉親,感覺到那流逝的日子也如瓔珞,戴在自己的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