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了嗎? > 少買棺材多買藥 >

少買棺材多買藥

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地震頻發,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的防災減災意識深入到社會毛細血管當中,讓人無法不印象深刻。

之所以選擇拍攝這個選題,與我的一個新聞記憶有關。有一年,中國北方某城市中的一個賓館大火,裡面住了很多的中國人與日本人,然而最後,日本人無一死亡,中國人,死亡人數幾十。

這是為什麼?其中的緣由,或許還要回到日常的生活與教育中去尋找答案。

在日本東京的一所小學,校長事先沒有告訴孩子要進行防災演習。學生上課時,突然拉響火災警報,短短幾分鐘,全校學生十分老到地走出教室,用口罩捂著嘴,有秩序地到操場集合。這其中,一年級二年級的小學生也做得同樣出色。原因不複雜,日本規定,每個學期,學校都必須做類似的演習。

在日本的一家連鎖商店裡,我看到了太多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的防災用品。比如,專門有一種東西,將高高的櫃子與牆固定好,以免發生地震時,櫃子倒下砸到人。

而在一個日本人家採訪另一個主題時,我們得知,家中的老人昨天更換了應急食品,因為原來的應急食品過期了。平日裡,包括食品、水電在內的應急包,就一直放在院裡以備不時之需。由此可見,日本防災意識深入人心。

針對防地震,日本的防範教育更多。比如一輛體驗車就開進學校開進社區,四處讓人體驗地震的震級以及地震後首先要做什麼。大家可以想像:有過這種體驗的人,事發關口,自然不會太過恐慌;而不慌,就可能幫自己和他人逃生。

至於科技力量,更是大投入。現在的日本,依然不能準確提前預報地震,但可以做到在地震發生前十秒發出預警。可別小看這十秒,它意味著地鐵減速汽車停車,人們提早逃生。損失,將因為這十秒,而大幅度下降,尤其它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保命。

這就是日本的防災減災:平日裡多買藥,最後就少買了很多棺材。而汶川大地震更是提醒我們:這一課,我們要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