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藝林舊事 > 元宵之種種 >

元宵之種種

月光三五夜,燈焰一重春。此元宵之寫實也。元宵為一年中難得之佳節,舊俗每逢是夕,例有走三橋之舉。予曾詢熟於掌故之孫漱石前輩,謂須經過三橋,不走原路而返。然橋臨流而建,一去一來,已過二橋,若走三橋,又須復去,何從再覓歸路。故滬上惟喬家濱永興橋與陳顧同橋,中間沿濱有化龍橋,方可兜一圈子,恰值三橋。其他則走橫亙之穿心湖橋,或紅欄杆橋,亦可勉符三橋之數。今諸橋已一律拆平,邑人此舉久廢矣。明陸伸有《走三橋》詞云:「細娘分付後庭雞,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橋燈已落,卻嫌羅襪污春泥。」可見走三橋之俗尚,已有數百年歷史,值得考證者也。

吳俗元宵必進湯圓,因名湯圓曰元宵。其餡有數種,或百果,或豬油豆沙,均甘腴芳烈,可口異常,蓋取團圓之意,以為佳兆也。

世俗稱敲鑼擊鼓,曰鬧元宵。鑼鼓亦有譜,如跑馬、雨夾雪、七五三、跳財神、下西風諸名色,均有一定之節奏。奈市廛中人不解此道,徒以喧闐一片,聒耳欲聾,徒取人厭,真無謂也。

小兒女輩,喜於元宵迎紫姑。用淘籮一,插簪戴花以迎之。有就門隙迎之者,則曰門角姑娘。焚香叩拜,虔誠為之,姑來淘籮自動。予疑為舁者之作弄,曾親扶之,籮顛簸自如,絕非人力,為之詫異不置。荊人謂曩在家時,各叩門角姑娘以壽數,請以一顛表示一歲,則有六十餘顛者,有七十餘顛者,輪至岳父周蓉軒,只五十餘顛,岳父果壽至五十餘歲而卒。其靈異真有不可思議者。

清季,梨園中每逢元宵,輒演《洛陽橋》《鬥牛宮》諸燈綵劇,踵事增華,鉤心鬥角,遂開今日尚佈景綵頭之先聲。其時予年猶幼,隨祖母及母赴梨園觀賞,為之欣喜欲狂。茲者梨園燈綵,較前更勝,而予童年不再,祖母及母均已下世,反覺觸景傷情,不能自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