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藝林舊事 > 徐光啟的九間樓 >

徐光啟的九間樓

同事徐海林,他是徐光啟的嫡系後人。解放後,曾把他祖先墓地以及牒譜文物,一切獻給公家保存,這的確是一件好事情。徐光啟有「徐上海」之稱,談上海掌故,不能漏掉他老人家。我就徐海林處,得知徐光啟和利瑪竇等西人譯書的地方,在今滬南喬家濱,當時稱為九間樓,共有十三進。正中為尊訓樓,年久傾圮,改建平屋,現在樓房只有一座,為僅存的碩果了。在當時的尊訓樓外,尚有後樂堂,匾額出文待詔手筆。又深柳草堂,匾額由董其昌書。部分子孫,遷往徐家匯,更有東皋堂、春及堂、上西草堂等。洪楊之役,子孫分析,把九間樓巨宅,分給大房和二房,可是大房和二房沒有後代,絕了嗣續,九間樓也就一再易姓了。三房所分給的屋宇,在小南門外桑園街,這是徐光啟生前試種植物的農場。徐從試種的效果上,寫了—部巨著《農政全書》,可是光啟下世,書沒有完全脫稿,由他的孫景西續輯成書。該書一經刊布,得邀宸賞,即召景西入京,他在丹墀玉階間,忽癇發仆地而死,年只三十有五,這是很可惜的。景西多才多藝,博通天文歷算之學,死後,許多遺著,歸其戚賈氏所有,傳至賈蒲葦,對於天文歷算,竟卓然成家。這桑園街遺址,後來闢為清心中學,又改為市南中學,為弦誦之地。四房分到徐家匯的房產,子孫較為繁盛。五房在寶山縣,也沒有後嗣。至於徐光啟的造像有好多幀,各幀不同,如今流傳的,僅是其中之一。海林見過一幀很大的,光啟朝衣朝冠,懸在九間樓,狀貌很為端肅,自經戰亂,被敵寇攫奪而去,如今不知下落了。

徐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