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藝林舊事 > 狀元扇 >

狀元扇

在封建社會裡,狀元是人所艷羨的。送兒子上學讀書,總希望他將來應考,狀元及第,藉以顯親揚名。食品中有所謂狀元糕,賭博方面有所謂擲狀元紅,餚菜館的招牌有所謂狀元樓等等,那是不勝枚舉的。這種科舉思想的毒素,深入人們的頭腦中,有數百千年之久了。

狀元的名稱,始於唐代。《養新錄》載:「進士第人稱狀元,起於唐。」《明代選舉志》:「規定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清代是沿襲明代制度的,自順治至光緒,狀元凡一百十餘人,蘇州便有二十四名之多,且有父子狀元、祖孫狀元,舊社會人士傳播著,作為佳話。

狀元扇

名畫家吳湖帆,他生長於狀元淵藪的蘇州,平素復有集藏癖,他就動了腦筋,搜集清代的狀元寫扇。湖帆是收藏家吳恪齋(大澂)的文孫,家裡原已蓄著狀元扇若干柄,在這基礎上再事擴展,較為便易。且知道每一科的新狀元,例須寫些扇面贈送親朋,在新狀元方面一紙人情,只須揮灑一下,不費什麼;在親朋方面,一扇在握,引為無上光寵,視若至寶。因此狀元扇流傳較多。湖帆滿擬把前清一代凡《詞林輯略》(這書是清遠朱汝珍所輯的,共五冊,列各科翰林,而以狀元冠首)所錄的狀元,只須稍事物色,人各一扇,不難成為全璧。豈知實際不是他所想的那樣簡單,往往有許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有些狀元的後代,和吳家有世誼,總認為向他後人商量,一定有把握,不料後人對於先人手澤,並不重視,鼠牙蟲蝕,寸縑無存,加之扇是寫給人家的,不可能寫了自留,這樣的按索,徒然失望的了。但湖帆具有信心和毅力,還是千方百計,夢寐求之。有的出了很重的代價,有的把珍貴的書畫和人家交換。又王敬銘喜作畫,書扇極少,湖帆煞費經營,始終未得,後由錢鏡塘代為覓到。大約耗費二十餘年的精力和資力,才獲得七十二柄。順治間的有孫承恩、徐元文。康熙間較多,如繆彤、韓菼、彭定求、歸元肅、陸肯堂、汪繹、王世琛、徐陶璋、汪應銓等。雍正間的只彭啟豐一人。乾隆間的有張書勳、陳初哲、錢棨、石韞玉,潘世恩凡五人。嘉慶間的有吳廷琛、吳信中等。道光間的有吳鍾駿。其他如咸豐間的翁同龢,同治間的翁曾源、洪鈞、陸潤庠等。至於末代狀元,那是肅寧劉春霖,春霖字潤琴,於光緒三十年甲辰科取得一甲一名,輩份比任何狀元都晚,直至抗戰時期才下世。當時湖帆就加倍致送潤筆,請他作一跋語寫在扇面上。

湖帆用蠟紙油印《清代狀元名次表》,詳列年份及干支,以便檢查。他搜羅到七十餘柄,當然不止上述諸家,我不過憑我記得的寫列一些而已。可惜當時湖帆把這些扇面給我欣賞,沒有將劉春霖的跋語鈔下來作為證考。

小說家范煙橋和湖帆是老同學,又是甲午同庚,一向交誼很好的。解放後,蘇州拙政園的一部分闢為蘇州市博物館,由煙橋主其事。為了充實該館的貯藏,到處網羅文物,也就想到了湖帆的狀元扇,特地往訪湖帆,一談之餘,湖帆很慷慨地以所有七十餘柄狀元扇捐獻給博物館,惟向館方提出一要求,希望歸公家後,由公家繼續搜訪和調配,完成他未竟之功。請把未曾覓得的狀元扇,一一羅致,彌補缺陷,如能成為全璧,這是引為非常欣幸的。經過十年浩劫,湖帆、煙橋都於劫中被害而死,狀元扇卻尚存在。去年,蘇州市博物館曾辟專室陳列,以供群眾觀覽。最引人注目的,其中有魯齋上款集五狀元於一扇,有潘世恩、吳其浚、林鴻年、朱昌頤、鈕福保五人,為乾嘉道三朝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