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藝林舊事 > 最早的鉛印出版機構墨海書館 >

最早的鉛印出版機構墨海書館

前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上海成立了一家鉛印出版機構—墨海書館,這是上海有鉛印設備的第一家。該館設在麥家圈(即現在的山東路)。它除備有大小英文鉛字外,並刻有中文鉛字大小兩種,大的等於現在的二號字,小的等於現在的四號字。

王韜紀念館(蘅花館)。王韜參與了戊戌變法運動,他對家鄉的宣傳教化功不可沒。

五口通商以後,英國第一任領事巴富爾來到上海,帶來兩個教士,一名雒魏林,一名麥都思,作為隨行人員。那時麥家圈一帶,都是田壟河渠,沒有市面。麥都思首先在那兒建造基督教堂。由於傳教需要印聖經,他們就在附近創辦墨海書館,用鉛字排印聖經和其他宗教宣傳小冊子。印刷機器拙笨得很,長一丈數尺,寬三尺,旁置有齒重輪二隻,由兩人掌握,用一頭牛旋轉機軸。當時人們感覺到新奇,紛紛前來參觀。有好事的作了一首竹枝詞:「車翻墨海轉輪圓,百種奇編宇內傳。忙煞老牛渾未解,不耕禾壟耕書田。」接著他們又設立了華英書院,教授英文,把那兒的地皮逐漸圈了去,這就是麥家圈這一名稱的由來。麥都思在墨海書館旁邊築屋居住下來,作為終老之計。後來麥的兒子麥華佗任駐滬領事,麥都思又是工部局最早的董事之一,在文化侵略活動中,是個特殊人物。至於雒魏林也是不甘寂寞的,他創辦了仁濟醫院,即現在的第三人民醫院,當時規模沒有這樣大,是後來逐漸擴充的。

墨海書館的編輯共兩人,一個是外國人艾約瑟,另一個是中國人王韜。王韜很有才華,別署天南遁叟,著有《弢園文錄》《蘅華館詩》等數十種,有「長毛狀元」之稱。實則太平天國的狀元,另有其人,和王韜無關。他和艾約瑟合譯《格致西學提要》,又翻譯了《六合叢談》,那是偉烈亞力原稿,內容涉及面很廣,舉凡天文地理,動植礦物都有,所以譯稱「六合」。「六合」指東西南北上下而言,是無所不包的意思。王韜供職墨海書館先後十多年,他所著的《海陬冶遊錄》《瀛海雜誌》,就是由該館鉛字排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