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八十憶雙親 師友雜憶 > 五、先父之幼年苦學及科名 >

五、先父之幼年苦學及科名

先父諱承沛,字季臣。前清同治丙寅年生。先祖父卒,先祖母年四十一,先父年僅三歲。自幼有神童之稱。雙目炯炯發光,如能透視一切之背後,亦稱淨眼,雲能見鬼神,過十二歲始不能見。幼時發奮苦學。蓋得先祖母之教督。家中無書房,在塌屋基後面,即素書堂後進西邊有破屋三間。自素書堂西半被拆,此處無人居住,殆為壞了風水,皆已他遷。先父一人讀書其中,寒暑不輟。夏夜苦多蚊,先父納雙足兩酒甕中,苦讀如故。每至深夜,或過四更,仍不回家。時聞有人喚其速睡。翌晨詢之,竟不知何人所喚。有業師,乃顓橋王翁,在七房橋南十里外。先父隔旬日半月,始徒步一往問業。

 

先父既卒,先兄及余所見,尚留有當時窗課兩本,皆律賦及詩,不見有八股文及其他存稿。余時時喜誦此兩冊窗課,惜今皆忘之。猶憶兩題,一曰《春山如笑賦》,乃短篇,余特愛其景色描寫。由七房橋南望,僅見秦望山一抹。余長而喜誦魏晉以下及於清人之小品駢文,又愛自然山水,殆最先影響於此。又一題曰《岳武穆班師賦》,以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為韻,全篇共分八節,每節末一句,各以此八字押韻。乃集中最長一篇。余尤愛誦。余自幼即知民族觀念,又特重忠義,蓋淵源於此。至其押韻之巧,出神入化。余此後愛讀宋人四六,每尚憶及先父此文。先父以十六歲縣試入泮,以案首第一名為秀才。主學政者特召見先父及同案第二名。面告先父,"汝文托意高,結體嚴,可期文學上乘,然恐不易遇識者。"又曰:"汝尚年幼,而為文老成有秋氣。"又顧第二名,曰:"汝年長,乃屈居彼下,然為文有春氣,他年福澤,當勝於彼。"先父體素弱。入泮後,凡三赴南京鄉試,皆在場中病倒,不終試而出。此後遂絕意場屋。有一次,試題為齊人將築薛。先父僅完此題即出。文中用意,特寫一將字,又模擬公羊傳文體為之。一時人競傳誦,名大噪。遠近來求從學,前後達四十人。然經先父指授得意者,亦多赴試不中。先父此後,遂亦不復從事於授徒教讀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