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問答錄 > 巴金的意義 >

巴金的意義

巴金先生雖以百歲高齡辭世,但我還是感到了悲傷。我們已經習慣於他活著,習慣於他頂立於天地之間,使我們得以享受他的濃蔭。如果說魯迅是現當代文學之父,巴金則是現當代文學之母。我想,即便是不孝之子,也會感受到巴金給他帶來的震動。

巴金是以作品影響人,以自己的人格影響人的偉大作家。他的小說雖然大都寫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但他的作品並沒有過時。直到今天,在二十一世紀的激流中,高老太爺依然活在人間,瑞玨和鳴鳳也依然活在我們當中。如果要拍電影,導演不需要找特型演員。我感到悲哀的是,覺新這種人物在生活中很少有了。時代確實有變化,但這變化你很難說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梅表姐和瑞玨的痛苦在這個時代都顯得非常高貴。我不能矯情地說,我是讀巴金的作品長大的。因為對巴金的作品的理解,確實是近幾年的事情。時代給巴金的小說賦予了新的修辭,這是巴金小說的偉大意義所在,也是巴金先生和他那代人的悲哀,而且是我們所有人的悲哀。所以,對巴金小說的閱讀,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價值。恐怕沒有哪個還活著的人,比巴金先生承受的痛苦更多。但是讀巴金先生晚年的著作,你可能感受到,他並沒有恨。我還記得我閱讀《懷念蕭姍》時,曾經淚流不止。以後每次重讀,也都會默默流淚。你流淚了,但你依然沒有恨。

這是巴金先生晚年的著作帶給人的感受。巴金先生首先讓人反躬自省。自省曾經是我們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元素,但後來我們都忘卻了。現在,巴金先生提醒我們,在面對自己曾經身陷其中的苦難面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反躬自省。而今,在一種新的文化語境中,巴金的提醒仍然是一種至關重要的道德要求。它不會過時,永遠不會過時。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的中國文學甚至中國文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如果沒有巴金,其情形都很難想像。這不僅是指巴金給後來的中國文學提供了道德基石,也是指巴金以自己的偉大存在給中國文學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發展空間。經歷了這個時期的文學史家當然會注意到這一點,但未來的文學史家卻未必會留意。

從個人寫作來說,我深蒙巴金先生主編的《收穫》的恩惠。我是享受這種恩惠的後輩作家中的一個。巴金先生慈祥的目光撫摸著每個人的臉龐,給人起碼的血性,必要的良知。而今,即使巴金先生已經仙逝,我還是寧願相信,因為文學的傳承,因為他給文學打造的道德基石和發展空間,這種撫摸還會繼續下去,並像血脈一樣得以遺傳。巴金先生以古邁之年辭世,他個人的痛苦得以解脫,我們應該感到欣慰。但從自私的角度說,很多人都希望他再長壽一些。對於偉大的人物,我們往往會有這種矛盾的想法。對於作家來說,辭世以後,如果能留下幾本書,那是他的幸運。但巴金先生留下的,不僅是幾本書。他留下了自己的形象,留下了自己的愛,也留下了他給這個民族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