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美學隨筆 > 9 >

9

假如最高級的精神產品通常只能從後世裁判庭那裡獲得承認和讚賞,那對於某些曾經不可一世的錯誤思想,等待它們的卻是相反的命運。這些錯誤思想由頗有才華之士提出,看上去似乎有理有據,人們為維護這些錯誤見解花了不少腦筋、動用了不少知識。這樣,這些錯誤思想在當代人中獲得了名聲和威望,起碼在提出這些錯誤觀點的人在生之時是這樣。這一類謬誤包括許多錯誤的理論、錯誤的批評,還有就是由時代的偏執定見所帶來的某種虛假趣味或者風格,以及根據這些而炮製出來的文學、藝術作品。所有這些虛假的東西之所以取得威望、風行於一時,只是因為暫時還沒有人懂得如何指出、證明或駁斥那些虛假所在。通常要等到下一代才會產生有識之士。那些冠冕堂皇的謬論也就壽終正寢了。只有在個別的情形,謬論才苟存長一點的時間。牛頓的色彩理論就曾經是、現在仍然是這樣的情況。其他的例子包括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宇宙體系理論、斯達爾[32]的化學理論、弗·奧·沃爾夫[33]否認真有荷馬其人的說法,或許還有尼布爾[34]對羅馬皇帝歷史的疑古批評,等等。因此,無論當世的判決是有利抑或不利,後世的裁判庭都會審議、推翻當世的判決。那是公正的最高法院。所以,能夠同時滿足當世和後世是相當困難的,也是相當稀罕的。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謹記時間在糾正認識和判斷所必然發揮的作用。這樣,無論是在藝術、科學,抑或在實際生活當中,每當我們看到某一嚴重的錯誤思想觀點出現和流傳開來,或者,某些不當,甚至根本荒謬、反常的事情造成了影響,而人們又對此表示讚許,我們就能讓自己平靜下來。也就是說,我們用不著氣急敗壞,也用不著沮喪和氣餒,而應該記住:那些人終將要從迷途折返;他們只需要時間和經驗就會自然發覺明眼人一眼就可認出的東西。如果真理是以事實說話,那我們用不著急急忙忙以言詞幫腔,因為時間自會雄辯滔滔地為真理主持公道。所需時間的長短,當然得取決於所認識對象的難度和虛假道理以假亂真的程度。但不管怎麼樣,這些謬誤還是要走完它的路。在很多的情況下,試圖提早揭穿這些東西是不會達到什麼結果的。這些荒謬的觀點或者做法大不了由於所向無敵而變得更加大膽放肆。情形變得越發離譜和瘋狂,到最後,人們的醒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也就是說,甚至在理論思想方面,荒誕的東西由於愚蠢傢伙們的盲目自信而越鬧越不像話,到最後,就算是最呆滯的眼睛也會一眼洞穿其中的荒謬。所以,我們應該對這些人說,「儘管瘋狂吧,越瘋狂就越好!」回頭看一下那些曾經得意於一時、然後就銷聲匿跡的狂想和怪行,我們就能更加堅定信心。在語言的風格、語法、拼寫等方面都有這樣的一些怪誕玩藝兒,各領風騷三四年。至於異乎尋常的謬誤,那我們就只能慨歎人生苦短了,但在看到這些終將走上回頭路時,切記不要跟風,因為不想與潮流俱進可以有兩種方式:要麼在潮流之先,要麼在潮流之後。

————————————————————

註釋

[1] 約翰·拉布呂耶爾(1645—1696):法國諷刺作家。——譯者注

[2] 本·約翰遜(1573—1637):英國戲劇作家。——譯者注

[3] 菲力浦·馬辛格(1583—164):英國戲劇作家。——譯者注

[4] 弗·博蒙(1584—1616):英國文學家。——譯者注

[5] 約翰·弗萊切(1579—1625):英國戲劇作家。——譯者注

[6] 費·謝林(1775—1854):德國哲學家。——譯者注

[7] 路·馮·雅可布(1759—1827):18世紀德國經濟學家。——譯者注

[8] 約翰·洛克(1632—1704):英國哲學家,感覺論奠基人。——譯者注

[9] 撒繆爾·克拉克(1675—1729):英國哲學家、神學家。——譯者注

[10] 路易·卡米奧斯(1524—1580):葡萄牙文學家。——譯者注

[11] 耶穌·本·西拉克(約前130年):整理聖經《舊約》的希臘文部分的作者。——譯者注

[12] 安東尼奧·羅西尼(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譯者注

[13] 馬紹爾·荷爾(1790—1857):英國生理學家,第一個提出對生物的反射作用的科學解釋。——譯者注

[14] 巴爾塔扎爾·格拉西安(1601—1658):西班牙哲學家、作家。——譯者注

[15] 赫西奧德(前8世紀):古希臘文學家。——譯者注

[16] 色諾芬(約前430—約前355或354):古希臘歷史學家、作家。——譯者注

[17] 福康(前402—前318):雅典統帥。——譯者注

[18] 普盧塔克(約46—約120):古希臘傳記作家。——譯者注

[19] 約翰·保羅(1763—1825):德國評論家、作家,其小說作品以注重細節著稱。——譯者注

[20] 西·馬曼(1771—1826):德國政治評論家。——譯者注

[21] 泰勒斯(前640—前548):古希臘自然哲學家。——譯者注

[22] 恩培多克勒(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醫學家。——譯者注

[23] 希拉克利特(約前500):古希臘哲學家。——譯者注

[24] 德謨克里特(前460—前370):古希臘自然哲學家。——譯者注

[25] 巴門尼德(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愛利亞學派的代表人物。——譯者注

[26] 伊壁鳩魯(前341—前270):古希臘哲學家。——譯者注

[27] 弗·戈·科洛斯托(1724—1803):德國文學家。——譯者注

[28] 參孫:基督教《聖經》中的人物,以身強力大著稱。——譯者注

[29] 瓦爾特·司各脫(1771—1823):英國小說家,英國歷史小說奠基人。——譯者注

[30] 一般來說,某一作品的讀者群,其數量與質量是成反比的;所以,例如,僅從一部文學作品很大的印數,是一點都無法推斷出這部作品的價值的。

[31] 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詩人,人文主義先驅之一。——譯者注

[32] 喬·恩·斯達爾(1660—1734):德國醫學家、化學家、生理學家。——譯者注

[33] 弗·奧·沃爾夫(1719—1824):德國古典語言學家。——譯者注

[34] 喬治·尼布爾(1776—1831):普魯士政治家、歷史學家。——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