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普通讀者 > 夢想棟篤笑 >

夢想棟篤笑

前些天微博上有人貼出一張圖,對比了一些港台明星與大陸藝人的形象,還附上了他們的真實年齡。不看不知道,一看震驚了:林志穎和郭德綱,一個生於1974,一個生於1973,相差一歲,感覺像差了一個世紀;劉德華跟范偉,一個61年,一個62年,雖說再叫人家華仔有些不好意思,可是,誰會認為范偉曾被人叫過「偉仔」呢?再看看那一對,任達華與趙本山,看年紀前者比後者整整大兩歲,然而除了這個,他們之間還有什麼可比性?

有人評價說,這根本就是南北差異。北方人嘛,環境、飲食都與南方不同,造成以上結果。乍聽有理,其實大錯——你怎麼解釋達叔(吳孟達)跟四哥(謝賢)的差距?後者比前者可是大了整整11歲。又或者怎麼解釋趙雅芝與朱咪咪的差距?難以想像,她倆竟是同齡人。

更大的可能是因為市場需求的不同。總的來說,藝人對自我形象的定位取決於觀眾。是大眾決定了藝人的老少美醜。按理說娛樂圈是一個最喜新厭舊的行業,你想想,要不是大陸觀眾的口味低下,誰會允許一個中年謝頂男盤踞賀歲檔長達十多年之久,誰會願意一堆像鹼水泡過的浮腫臉龐天天出現在熒屏之中,還對你翹起蘭花指,說:「我只信任某某牌西褲。」

當然,任何作用必是相互的。藝人們對自我的要求低下,又反過來限制了觀眾的需求。故而沒人要求汪明荃出演周星馳的搞笑老媽,同樣,恐怕也沒人請王志文秀一秀自己的身材。是演員們沒有這種可能嗎?未必。實在是因為他們已經在歲月積澱的習慣和思維中浸淫太久了。直接地說,他們定型了,走到盡頭了。畢竟,像周星馳那樣夢想突破自我(往往費力不討好)的演員太少了——觀眾們只需回憶一下,在《少林足球》之前,誰想到過星爺要一展腹肌。反之,你能想像那些一臉虛浮的藝人還有夢想?

這讓我想起香港藝人黃子華。他向觀眾們展現了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藝人形象。當年他主演的連續劇《男親女愛》取得香港開埠以來最高收視率,《棟篤神探》超過《金枝欲孽》,雄踞年度第一,《絕代商驕》同樣好評如潮,至今仍有人津津樂道。令人吃驚的是,這麼多年來,與他演對手戲的包括梅艷芳、鄭裕玲、蔡少芬、佘詩曼等等,女藝人如浪似潮,換了一代又一代,黃子華偏偏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型,實在是令人讚歎不已。要知道他可是60年生人,歲月幾何,諸位算一算吧。假如把他和那幾位死賴在台上的所謂一線明星相比,更是讓人佩服——沒有肉毒素,沒有玻尿酸,那幾人的臉上還會有黃子華的光彩?1990年,黃子華將一門全新的表演藝術「stand-upcomedy」引入了華文社會,並給它取了一個古怪的名字,叫「棟篤笑」。20年來,黃子華憑借自己的學養和智慧,還有獨樹一幟的冷幽默,一直引領棟篤笑的潮流。在他的帶領下,張達明、吳鎮宇、吳君如、許冠文都加入了棟篤笑的行列,甚至周星馳、吳孟達等人也曾參與和嘗試。他早期作品《娛樂圈血肉史》《跟住去邊度》尚嫌青澀,2000年後的作品《冇炭用》《兒童不宜》《秋前算賬》相當成熟,晚近的《越大鑊越快樂》《譁眾取寵》已入化境。2003年,正是香港非典鬧得全城驚恐之時,黃子華的《冇炭用》出來,大家戴著口罩前往,照樣滿場。最近我的大把時間都花在看黃子華的表演上了,覺得真是太值得。我很喜歡他的一句話,放在結尾送給大家:「做人一定要有夢想,如果無!就會被有夢想的人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