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懷野念 > 《我愛問連岳》:烹小鮮如治大國 >

《我愛問連岳》:烹小鮮如治大國

對於連岳來說,相比《我愛問連岳》的熱銷,今年更重要的事情是廈門環境保衛戰的勝利。對於讀者來說,相比連岳捧出的一碗碗情感雞湯,更看重的是連岳談時政,直至身體力行,引導民眾,共同保衛家園。

但《我愛問連岳》的確在今年創造了一個情感高潮,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今年暢銷的書籍之一。因為好看,也因為好看背後的真知灼見。

從作家出版社今年六月推出第一版起,短短四個月內,連續印刷四次,總印量為兩萬五千冊。網絡上讀者的評論,也推波助瀾,《我愛問連岳》高居豆瓣閱讀指數榜首。專欄文章結集引發的洛陽紙貴,這倒是很罕見。

談情感談到洛陽紙貴

其實,談情感的文章從不缺乏,討論情感的專欄,幾乎每個媒體都有,情感專欄的文集叢書也比比皆是。僅是情感問答、情感信箱的文集就有很多——但,從沒有一本這樣熱銷過,讀者的層次也沒有這麼高過,當然,更沒這樣引起過熱情的關注和討論。

往遠了說,早先《絕對隱私》算是最為熱銷的一本情感類書籍。那本書在當時引起的轟動,主要在「隱私」二字,那本書是國內在情感、心理、隱私方面,最早突破禁忌的書籍,讀者閱讀這書,也就是衝著破忌的快感。

此後的十多年來,隱私和情感指導,慢慢成了媒體的一個組成版塊。情感信箱更是小資報刊的必備內容。但是,這些年,隨著大家見識增長,木子美早已成為往事,談同性戀都不再前衛,女警察都敢於坦白換偶經驗……情感專欄及信箱,往往成了這些報刊的雞肋,食這無味,棄之——似乎版面上又缺了一塊。那些情感指導家們,變得不尷不尬的,站在媒體的邊緣。

但連岳的情感信箱,卻完全打破了這樣的格局。

據我所知,有好幾家開設著連岳信箱的媒體,都有一幫讀者,是因為要追看連岳的信箱專欄才固定下來的。這從豆瓣上的書評中,也可以發現他們的身影。

他們多半年輕,教育程度不低,未必是真有情感困擾,但對社會、對人生,充滿了瞭解的興趣。他們追讀連岳的信箱,可能會和同好者討論,有時,也會打開電腦,認真地寫一封信給連岳。他們真正在和連岳的信箱互動,他們既參與提問,甚至,針對每一封刊登出來的讀者來信,他們心裡也擬好了一封封回信,再和連岳的回答參照。

這對於一般的「情感信箱」也是難以想像的。

我知道很多雜誌的情感問答,要麼是編輯部的編輯記者代勞,由他們裝作讀者,寫一段「情感疑惑」,要求解答;甚至是作者自己,一人分飾二角,自問自答。

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為讀者覺得沒有什麼好問的。當今的世界,誰沒有疑惑,或者說,誰又有疑惑?

沒有讀者提問,情感信箱又得開設下去,所以,編輯或作者才會出此下策,自己冒充讀者,說些傻話,讓作者來當聰明人。

這樣的情感信箱,自然是無法吸引人,而且還陷入惡性循環,越來越弱智,以為在愚弄讀者,其實讀者心裡都如雪亮,不會把這些當真。

正因如此,也有媒體以外的人,不明其中蹊蹺,問我:「連岳的那些來信,是編輯自己編的吧?素質很高,文筆又好。」

我告訴她:「正是因為那是真正的讀者寫的,才能如此生動。素質高,是因為能讀懂連岳的人,素質就不會低。文筆好,是因為真正吐露心聲,又有和連岳交鋒之感,才會以手寫心,自然就是最好的文筆。」

連岳這把牛刀

很多作家都不肯寫情感專欄,更不用說情感信箱。大家不肯在這上面用力,覺得太小兒科,覺得是用牛刀殺雞,既不能針砭時弊,又不能建構新世界。但連岳,國內最好最知名的時評家,卻開設情感信箱,一寫好幾年,寫出無數連岳信箱粉絲,寫出洋洋幾十萬字,以至於厚達347頁的《我愛問連岳》也只能裝下頭三年的文字。連岳這把牛刀,不僅能做殺雞這種小活,還可以做雕玉刻鑽的細活。

因為,連岳並未把這些專欄,僅僅當成情感信箱,僅僅只是回答個讀者的「合還是分」的問題,在他那裡,情感專欄和時評專欄,除了表面的問題各不相同,背後的根基卻是一樣的。連岳在《我愛問連岳》的一封回信裡自己也說過:「可是和他(王小波)一樣把自己文章裡提倡的自由價值、創作激情、誠實態度實踐在自己的生活當中,這樣的人,又有幾個?」

連岳是做到了這點的。這也正是他跟一般的寫情感文章的人的不同。寫情感文章的寫手,很多只有對別人嘰嘰歪歪的教訓,雲山霧罩的拉扯,繞來繞去地練嘴皮功,意圖顯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其實,倒顯出自己的可笑與可憐。但連岳把情感專欄,也寫得有如他的時評專欄一樣。「所以,所有我宣揚的觀點,我自己都能做得到。所有在這些文字上體現出來的好惡,都是我的真實感受。」

敢這樣說的作家有幾個?

連岳的情感問答,因此,也跟他的其他文章一樣,笑怒之後,是他真實的個人,是他的誠實和智慧,是他堅持的理想,和他熱愛的自由和正義。

他在回答情感問題的時候,他可能會談到他最近的所思所想,談到他在聖經裡感受到的質樸道理,也可能會大談時事。他從很容易被人忽視的常識出發,談男女情感,但他哪裡只是在談情感,他談的全是社會,是世界,是人生。

所以,讀《我愛問連岳》的人,倒未必是想研究男女情感,他們其實就是在閱讀連岳。

除此之外,連岳的文章機智有趣,深刻尖銳,直截了當,同時又深含悲憫,給人溫暖和力量。這些也十分重要。

我的一位女友,跟連岳也是朋友,她有一陣處於情感困頓中,連岳曾幫助過她,她現在說:除了給自己的,她還要多買幾本,送給女友,以做她們的療傷之用。的確,連岳這點也很讓人佩服,他洞息一切,還溫暖如春,給人安慰。這位女友說,如果世界上多一些這樣的男子就好啦。

只有一個連岳

今年年初,連岳在他的一封信箱回信中終於講到了自己的一件事。他相愛多年的妻子,被診為絕症,兩人相對黯然,連岳忽然體會到,相愛再久都不夠,死別就在前頭。這篇文章真切動人,讀了的人,會忍不住想,要珍惜自己眼前所有。所幸一月之後,發現是醫院誤診。這件事之後,我知道連岳是幸福的人,也是幸運的人,但這幸福也來源於他個人的修為,源於他的透徹和明白。

讀者也慢慢明白,問連岳,不用再局限於男女之情。他們的問題更寬泛了。大約一年前,有一位年輕的公務員,為生命意義所苦,來信問連岳,他是不是該選擇另外的道路。這封信在網上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如果從更長的時間來看這些給連岳的來信,是能讀出這個世界的,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青年人,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面臨的抉擇,他們的痛苦彷徨不安。連岳的情感信箱,其實也是時評,一種反映時代精神的評論。

這背後的精神和他的那些疾惡如仇的時評是完全相通的,和他參與廈門反PX運動,也是相通的。這正是知識分子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知行合一。

在廈門反PX運動中,他在博客中公佈關於PX污染的資料,鼓勵每一個熱愛廈門的人站起來,他在他的許多文章裡都在談論廈門面臨的污染危險,他耐心地告訴「廈門人民怎麼辦」,廈門反PX最終成功,跟廈門公民意識的覺醒分不開,跟連岳分不開,跟連岳的一篇篇文章也分不開的。

今年和連岳的交流很多,我知道了連岳前不久的一件小事。有個新創媒體,看起來年輕而有理想,連岳對它很抱期望,在那裡開設一個名為「公民觀察」的專欄,也在博客上熱情推薦。後來,那個媒體因為某些原因,忽然墮落了,要拿稿子去敲詐企業。連岳知道了,當即停了專欄,並在博客上發了聲明,鄭重地撤銷了對這個媒體的推薦。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小事。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會做如此反應。但連岳就是連岳,他不像很多作者那樣,有若干套面具,也有若干套文具。很多知識分子,談天下是一張臉孔,看得失是另一張臉孔。連岳是始終如一的,談天下時事的是他,談男女情感的也是他,反對不顧民意的政府的是他,為中國媒體前路感到悲哀和歡喜的也是他。

這樣的一個人,拿出治大國的勇氣、智慧和手段,來烹一碗給青年人的心靈雞湯,這雞湯當然是又養人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