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懷野念 > 寂寞如斯 >

寂寞如斯

記不清上次是什麼原因,這本《野草在歌唱》看了個開頭就放下了。而且,算下來,已經是兩年前。

似乎是因為當時,忽然買到了《金色筆記》,開始看《金色筆記》,就把《野草在歌唱》放下了。想著,從一個體裁更具實驗性的讀起吧。誰知《金色筆記》,也是拿起,讀一陣,又放一陣,再讀一陣。斷斷續續地,總被其他書引誘。

這次來深,在當當上買一些書,再隨身帶兩三本書。一本是連岳的《我愛問連岳》,這本書早就讀完了,但因為答應要給《南方都市報》寫一篇3000字的關於這本書的年度盤點,所以,只能把這本書帶上。想過帶帕慕克的《雪》,但因為在當當訂了他的另外兩本,所以,準備回來以後再讀這本。有的書太重,有的書質量不保險,這些都不適宜帶著出門。忽然就想起了《野草在歌唱》,應該是一本宜靜讀的書。

另帶了《有人喜歡冷冰冰》,準備在機場讀。哪知,這本在機場無聊時,都仍舊不吸引人。看來看去,喪氣得很。

這兩天,開始讀《野草在歌唱》,很吸引人,線索不複雜,不像《金色筆記》那樣累。看進去以後,越來越驚訝。多麗絲·萊辛的心理把握能力太強了。

以前看她的其他小說,就知道她的心理掌控能力超強,但那些小說大都是她後來寫的,沒想到她早期的《野草在歌唱》,就已經這麼強悍了。

那女主人公、男主人公,我簡直就覺得是我的熟人一樣。他們的人生故事,似乎就在我身邊發生。我一邊讀,一邊想,難道他們是萊辛生活中的人,是她的親人,她這樣透徹地瞭解?

那種閱讀她作品的特有的絕望感就又浮了上來。

作品讀完後,讀了一些介紹,知道,她早年的生活有相似的背景,她的父親也很不善地經營著一個農場。她也讀過女子寄宿學校,當過打字員速記員。但那些說到底都只是生活的表面,那種人內心深處的複雜情緒,真是得靠著超強的感悟和想像才能得到。

特別是男女主人公相處的那些微妙處境,細緻入微的變化,心理上一強一弱的隨時轉換,別的作家很難體察到那麼深,就算能體察一些,也未必有耐性一點點挖出來,一點點展示出來。

而且這展現出來後,竟是這樣的吸引人,這種悲傷困難的處境,一步步地陷入人生絕境,無法回頭。最後無法避免地迎來末日。讓人讀後悵然不已。

今早,在我所在的這個小區,來了警察與法醫。昨夜,有一個女人跳了樓。摔到那幢樓二樓的一個平台上,所以,夜裡沒有人發現。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那女人和丈夫分居了。也有人說,那女人並不住在這裡。

我不由得也想到了《野草在歌唱》裡的瑪麗。她迎向末日,無可挽回。她看見連樹木草叢都向她殺過來。她看到她傷害的,唯一給她安慰的,她又無法面對的人,舉著刀迎向她。

她其實早已知道,末日就要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