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隨性隨緣 > 也說豫人 >

也說豫人

這幾年河南人聲價大跌,真的應了一句老話「其亡也忽」。在歷史演進中,只是「一忽兒」的事,他就不行了。南方有些商家,掛出了「河南人免談生意」。有的打出「警惕河南騙子」的大條幅,赫然懸之通衢大道。我還聽過一個笑話,說董存瑞的戰友河南老鄉,和董存瑞一道進了橋頭堡下要炸橋,卻忘了帶炸藥支架。河南老鄉說:「我去取支架。」一下子溜走了泥牛人海。衝鋒號一響,董一下子急了,舉起炸藥包便引爆了。他最後喊的一句也不是電影上說的「為了……」,而是「媽的,河南人真不是東西」。還有個笑話說,山西製造的假酒案查明主犯是河南人,這樣的人當然要槍斃。問他臨終有什麼要求,他說「希望解回原籍」,因為他寄望河南的槍子兒也是假貨。河南人的聲譽,真有點像下酒菜,親朋好友部屬故舊相聚,觥籌交錯間,一套又一套「說河南人」大喙解酒。

這件事我原本不大在意的,我本人原產山西,在河南算是僑居。河南人好歹有點「於我如浮雲」的味道,聽聽笑笑而已。但近來上網,又看河南、中央一些報刊竟鄭重其事地辯解起來,「河南怎麼怎麼好,事實是怎樣怎樣的……」手忙腳亂地出招應招。這樣的情節有點像金庸小說裡的武林下輩郭靖,來一招「亢龍有悔」,接著又是一招「亢龍有悔」,總之是一推一擋對付參仙老怪就是了。我的朋友周大新,還寫了一篇文章,請求人們「別再罵河南人了,河南是中國的祖業興創之地」。他並說:「世界今日之觀中國,猶中國今日之觀河南。」因之不宜有「大省沙文主義」云云。今年春天到北大辦個演講會,又有同學挺身而起,儒雅相問:「現如今河南人名聲不好,先生對此有何看法?」倉促之間應對:「我雖晉人,但三歲入豫,至今半世紀有餘,吃河南之糧,喝河南之水,自以為已是河南人。河南人今日有難,我現在應與豫人共患。」

這話自贏得了一陣掌聲,但其實是廢話,是忠厚人的厚道話,魯迅說是「無用的別名」。

現在吹祖宗沒用,「我有龍門石窟,有相國寺,有臥龍崗,有張衡……你有嗎?」——人家說你現在眼前的事,你炫耀這些幹嗎?日本人打進來時就說過「你們祖宗偉大,但你們不行」的話頭。

周大新是我的好朋友,極善良的人,總希望各國總統開個會,把人類造武器的錢統統裁掉來辦學校。但他向人求情,我卻以為太軟了,應該梗筋挺項回說一句:「操媽的!河南老子,怎麼啦!不是你們祖宗嗎?」這股弱肉強食之世風下,勸富中國人憫惜窮中國人,猶勸富外國憫惜窮中國般緣木求魚。香港人見英國人腿脖子都抽筋,見了內地老鄉如何?頭矗得蔥筆似的——就這樣。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曾與大臣議及山西、河北諸人異同。魏徵當時就批駁說:根本就不應該這麼看——以地域分人種,這種可笑的大省或大郡(包括北京、上海等地)「沙文主義」從來都帶著些個混賬理論。現今之事,以我觀之,是「時髦」欺侮河南人。「牛皮」得像假洋鬼子見了阿Q,自有那份「自豪」。暴發戶遇見了破落貴族,他就那麼個陰微下賤的心思——能操練就操練你一下,你怎樣?

所以河南人應該研究一下曾國藩,咬牙忍性懷恨懷痛挺一陣子,把我們自己的事弄好,那麼也許有一日,今日之笑料或成彼日自羞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