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隨性隨緣 > 輯壹 >

輯壹

崇禎辭廟錄

社會生活在推演邁進,自然,我們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變化。就計算時日而言,比如說,三月裡,問:“今日幾日?”

倘是建國初,無論城鄉,大致都會答“十九了”。後來演進了,在鄉里仍答“十九”,那是不必想的,如果在城市,年輕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另說一個字面全不相干的日子——那是陽曆。至於現在,大致無論城鄉,都說的另一個數字,誰也不會記得“三月十九”。

然而我們的歷史仍舊記著,“三月十九”。是甲申年李自成攻進北京的日子,說的當然是陰曆。由此一日,向後推進不到兩個月,中國發生了幾乎三個朝代的巨變與更替,其慘、其烈、其速度、其奇特、其……在二十四史中獨特而孤立。

關於崇禎皇帝的“這一日”是怎樣過的,正史的、野史的、私史的有不同的版本說法。大致可以這樣表達:夜半時分,李自成的圍城部隊開始發動總攻。沉悶的炮聲震撼得北京九門簌簌發抖。是太監們打開了城門槓閂,農民義軍如潮水般湧進北京。他們開的哪座門?記不得了,但可以肯定,放了敵人進來的,正是平日須臾不離左右的身邊人。

但崇禎此刻顧不得想這件事。他下令撞景陽鍾——這鍾自明開國以來似乎就不曾響過,本來就是虛設給百姓告御狀用的,這時派上用場:用來召集文武百官入朝。他要開會議什麼?沒有明確記載,當此時我們能想像到,這位性格剛愎的皇帝必定早已準備了許多毒酒或武士刀劍之類,準備集體自殺。如果是這樣一個結果實施,可預測的後果是:鑄成大明臨終的壯烈形象,激動全國“義士”對李順王朝的敵愾之仇,為將來的復闢作出強烈的準備。然而這一點想頭沒有實現。因為,撞鐘歸撞鐘,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報到。

崇禎開始殺宮人。怎樣殺法已經不知道了。大概的做法應該是用侍衛、護衛殺太監,命這個特務機構殺那個特務機構,給不同的特務機構下達同樣的旨意——放火,燒文件,燒字書,砸古董、玉器、珍玩之類……崇禎自己,則殺宮中女眷,包括他的女兒——公主們。一邊用劍砍殺,一邊說:“誰叫你生在我家!”這一句,是成了千古不朽的名句的。殺到盡興時,怕是已到凌晨了。這一夜,在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故宮中,恐怕是死人最多的一夜。僅在紫禁城中,原有的太監、宮女就有一萬餘人,加上宮眷與護衛武士數量也不少。十九日的冷月可以照見他們這一群死相,但我思量,逃命出宮的怕也不少。

故宮所有的門都是九排釘子。唯獨東華門:八排。這一點蹊蹺,讓人莫名其妙。據傳,崇禎皇帝大殺宮人之後,是從這裡逃出去的,這門沒有負起“護駕”責任,被後世皇帝撤去一排釘子。我們所知道的,清室王公大臣,正宗朝會是從午門的左右側門入朝,平時入朝則是由西華門“牌子”。東華門則只是宮中採購魚肉、進柴炭、水、米,向外運人糞之類用的,由此也可想一些人事心理,傳開恐非子虛。可以肯定的是,殺人殺得手脖子酸痛的崇禎到此時還沒有自殺的念頭。那時他會想,春風吹東風,朝中親信、外戚、貴臣都在東華門外,撞鐘興許是聽不到的。逃出宮來他便奔這一帶,挨家挨戶敲門求容。可惜的是,沒有一戶開門的,全部“聾了”,鐘聲聽不到,敲門也聽不到。

在此情況下,才有了後世皆知的煤山自盡。那座山我去過,不算高,但可以鳥瞰他的皇宮。那株樹我也見到過,彎彎地向前伸出在坡上,很適合上吊,他當時什麼心情,他沒有說。大約不好。

今年癸未,明年就是甲申。算陰曆就這樣算。很多事,雖與我們不相干,但值得追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