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京都古書店風景 > 和歌山舊書店過眼記 >

和歌山舊書店過眼記

我對和歌山的好印象來自紀州藩素有「學問之藩」的美稱,江戶時代藩學蔚然可觀。醫學、儒學、文學諸界代有人才。出身紀伊國的華岡青洲,在1804年首次成功使用全身麻醉完成乳腺癌手術。民俗學家南方熊楠也是和歌山人,1897年在倫敦結識流亡途中的孫中山,二人相交甚密。四年後孫文造訪和歌山,與熊楠重逢。

和歌山縣在近畿地區的南部,縣內大半屬紀伊山地,是古代紀伊國的大半部分(有一部分隸屬現在的三重縣)。紀伊國歷史久遠,《古事記》有記載,神武天皇進入大和時曾經過紀伊熊野。「熊野」之名亦在《日本書紀》中出現過,伊奘冉尊(伊邪那岐命之妻)死後葬於熊野的有馬村。齊明四年(658),齊明天皇曾駕幸紀溫湯。

紀伊國,古代稱為木國或紀國,和銅六年(713)改稱紀伊國。《延喜式》(平安時代中期編纂的律令書)將之列為上國。奈良時代在此地的熊野地區建立了三處修行場所,即所謂「熊野三山」者:熊野本宮大社、熊野速玉大社、熊野那智大社,三社的信仰神佛合一。平安時代後期信仰阿彌陀如來的淨土宗十分盛行,熊野地區被目為修行淨土,院政時期歷代上皇均頻繁拜謁。連接三座大社的道路是很有名的「熊野古道」,深山翠谷,風景極佳。

關原之戰(1600年)後,淺野幸長入封紀州藩,後轉封安藝廣島(今之廣島西部,古之安藝國、藝州),德川家康的十子賴宣入封和歌山,統領紀伊國、伊勢國,為御三家之一,世稱紀伊德川家。

臨時起意去和歌山,是因為一位叫阿玉的貓站長。沒錯,和歌山紀之川市有一個叫貴志的小車站,站長是一隻三花貓。幾年前因為過往乘客太少,一度考慮停用貴志站。小站附近養了不少貓,貓主人問能不能讓貓們住到小站裡,當時的和歌山電鐵社長就想出了讓貓當站長的主意。

阿玉在2007年初正式上崗,任期為終身制,俸祿是足夠吃的貓糧。果然吸引了很多遊客,和歌山到貴志的線路得以繁榮。之所以立刻想見它,是因看到貴志站的主頁說,阿玉已十二歲,相當於人類的七十歲,近來身體狀況不算太好。

連夜查線路、準備飯團,清晨趕電車,輾轉去往和歌山。陌生的旅途,看到山川與大河,耳邊方言漸有變化。田野裡有收割的稻子,脫粒後的稻捆整齊地架在木桿上,農人在焚燒稻梗。亦有尚未收割的,青黃的倒伏了大片,是9月那場颱風留下的痕跡。

到和歌山站已近上午9點,換乘貴志川線。兩截頭的小電車內乘客很少,到終點站只剩我一人。極安靜的小站,天底下飛著一群一群的白鷺。奔去看阿玉,它在一間小屋內睡成一團,並不理我。玻璃窗外貼著一行字,說阿玉白日多眠,請不要敲窗打擾。山山水水來踐約,當真見到的時候,卻有些難過,它已不是想像中,或曰記憶中的樣子。

十二歲是貓的暮年。在小站商店買了些紀念品,問老闆娘阿玉的近況。她說,似乎不太精神,每日都在睡覺。其餘無話。

四下閒逛,步行很遠才見一個郵局,寫了兩張明信片。工作人員見我是外地人,問是不是來看阿玉。我說是的。他們很高興又很抱歉,說阿玉近來只愛睡覺,不能像過去那樣陪人玩,又安慰道:「睡覺也是貓的工作呢。」

乘下一趟電車離開。月台上有一位老太太同我聊天,知我從京都來,且驚且喜,說,一定起了大早過來吧?可惜阿玉不怎麼有精神。電車關門時她在外面同我躬身:「謝謝你,到我們這個鄉下地方來,看我們的阿玉。」

小電車領我重過來時的道路。密林縱深,泉水奔湧,姿態優美的白鷺蹈碎琉璃碧波翩然離去,映著蒼碧的山影。清美之極,令我難過。匆匆的會面與告別,只為自己日後不會咨嗟失悔,亦只能默道一句「保重」。

這一帶十分冷清,烏鴉似比人多。山中蜜柑漸已轉黃,柿子掛滿枝頭。隨處可見秋櫻與秋葵,還有秋牡丹。芒草高高生滿道旁。《萬葉集》裡有許多詠紀國的歌,提及飛鳥,秋葉,妹心,麻衣,潮來,朝霧。如柿本朝臣人麻呂歌集中有《紀伊國作歌四首》:

妻如紅葉落,淒慘赴黃泉。攜手曾游此,悲生海畔巖。
荒巖泛潮香,思妻心暗傷。妻已赴黃泉,見巖如見裳。
未久曾同睹,漲落黑牛灣。今我重遊此,內心起悲酸。
今來玉津島,荒巖汀浦間。細沙輕輕撫,潮香染客衫。
(李芒譯)

亦有歌云:「白浪湧沙灘,松枝懸幣帛。為求羈旅安,千古祈神佛。」

紀州的南部是大海,白濱的溫泉如今仍是極好的去處。

在今日和歌山伊都郡葛城町有勢能山,南麓為紀之川,河南有妹山,因而此山亦有兄山之謂。古代和歌中兩山多被吟詠,是為「歌枕」。《萬葉集》中收錄過阿閉皇女一首懷念夫君草壁皇子的輓歌: 

此即勢能山?雄峙紀伊路。昔日於大和,朝夕曾思慕。

因而在我的印象中,和歌山與奈良一樣,都是可引人大發懷古幽情的所在。

離開貴志,回到和歌山市內,按照此前在網上搜索的信息去雜賀町尋找幾間舊書店。淅淅瀝瀝落起秋雨。途中路過和歌山城,山腳竹筐內有幾根竹杖,掛著「善意之杖」的牌子,可供進山人取用。便拄著善意之杖入山,半山腰有一列小小的石佛像,清水供著菊花與桂葉。獨登城樓,遙望見浩蕩的紀之川,流往南部的大海。天守閣有三層,內裡陳列著一些不算古老的文物。1945年和歌山城一度毀於兵燹,1958年以鋼筋結構重建城池。閣內一位工作的老婦仔細擦拭每一處角落,見我來,倒是很高興,問我是否對歷史感興趣云云,在窗前指給我看,何處曾經是什麼,何處曾經又是什麼,何處曾是大奧,何處又是藩主大人的居所。

下山後幾番問路,終於到達雜賀町。路邊料理店的老闆娘知道我說的那間書店,熱忱地叫了一位小哥兒領我去。雨絲細密,我一路同那小哥兒道歉。他只是有些詫異,問我從何處來,又如何偏偏要找那間書店。我說和歌山過去不是學問之藩麼,出過一些有名的作家和學者,我想也許會有幾家有趣的舊書店。小哥兒笑道,你說的這些我也不懂,不過這幾年本地的書店倒是少了許多。

就這樣到了和歌山縣政府對面的上野山書店。他朝我揮揮手,祝我有所得,轉身大步離開,也不待我道一聲謝謝。上野山書店房屋古舊,在十字路口的轉角,門臉很不醒目。遲疑地進去,略掃兩眼書架,心道恐怕這只是一家普通書店,並不售賣舊書。內堂一位中年婦人見有客來,便走到外面櫃檯坐下看賬本。我覷她一副溫和的形容,心道或許可以搭訕。不想她也用探詢的目光望著我,這個雨天到來的,冒失的旅人。

遂與她攀談,意外地投契。她說,店裡確實不做舊書店生意,因為精力、經濟狀況都不允許。這間店是她丈夫的祖父創建,如今已近百年,逾三代。和歌山幾無舊書店,過去許多家全數倒閉。因為經濟不景氣,一冊文庫本就是一頓飯錢,該省也得省。又則本地讀書人也不多,普通的書去圖書館都能借到,網購或電子書也很方便。逛書店,尤其是逛這種私營的小書店,恐怕真成了奢侈又不必的事了。

我有些意料之中的遺憾,不免又要重提學問之藩的舊話。她也笑,說那是很久之前的事,現在完全不是。和歌山工業不發達,有大阪、神戶商業圈在,年輕人幾乎都不選擇留在本地工作,城市蕭條,街道冷落。小書店要生存,只能多賣些價廉的文庫本、教輔書,還有琳琅的女性雜誌。

在店內細細看了一番,果如其說。想買一冊作紀念,卻連一冊合適的都挑不出來。她態度溫柔,聽我說從京都來,道:那真是很好的地方呢。舊書店生意應該不壞吧?我說,京都那些舊書店雖沒到關張的地步,但經營狀況也大多不善。不過是店主自己有心有力,將之當成趣味。

高中時校門前也有一間舊書店,每每黃昏下課,都會去散步,挑兩冊閒書藏在懷中,不教老師發現。班裡有一位男生租過店裡的金庸全集,那在高中時代也被列入禁書,老師並不許我們讀。我自己不敢借,是那位同學好心給我看。今夏回去,聽說那家書店已不怎麼賣文化類書籍,只能賣動教輔資料。「原先可以賣出一百本《魯迅小說選》,後來竟然連十本都賣不動。」店主說。於是他關閉了書店。

我將這個故事講給上野山夫人聽,她告訴我,自己的書店可能再過若干年也會關門。

「我丈夫生了病,今天剛出院。我們有三個孩子,大兒子二十八歲,小兒子二十六歲,小女兒二十二歲——和你一般大。但他們都不在本城,對家裡的書店也毫無興趣。我們年老時,也是這家書店消失的時候吧。」

簷下雨聲漸繁。她指了指街對面一座銅像,是德川賴宣。「那位很有名呢,可惜現在的和歌山不是過去了。」

「謝謝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到這樣的鄉下地方。」她也這樣說。

我最終買了森鷗外的一冊小說,新潮文庫的《山椒大夫·高瀨舟》。《山椒大夫》是日本中世紀流傳下來的一則悲劇故事。森鷗外據此創作短篇小說,後經溝口健二改編為同名電影,獲1954年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上野山夫人同我告別,邀我他日再來,只道:「可惜這裡沒有有意思的舊書店。不過,風景倒是好的。你可以來吃蜜柑,看海,泡溫泉。」

之後去的一家是不遠處的宇治書店。店門前種了一排向日葵,在雨地裡垂下沉重的花盤。店內極靜,女店員本要闔門擋雨,見我走進來,臉上還有一絲驚訝。這家也主售教輔書,擺滿三分之一的書架。角落見到一排地方史、民俗相關的書籍,翻了幾本,很有意思。只是定價頗昂。同店員聊天,聽我提及舊書店,她也連連笑而擺首,告訴我和歌山本地倒閉了許多家舊書店,據她所知,恐怕僅有一家尚存,叫做「書店」,在田中町,離雜賀町有些距離。我因急趕返回京都的電車,此日已來不及造訪那一家。問她周邊可有其他書店可看,她沉吟很久,抱歉道,恐怕只有類似的小書店,並沒有什麼可看。

嗒然而返。

在和歌山站買蜜柑、柿子各一袋,踏上歸途。想起和歌山還有一種佳物,即紀州梅酒。最上等的梅子是南高梅。明治時代,和歌山縣上南部村有一位姓高田的農人發現一種果實很大的梅樹,培育出高田梅,後來定名為「南高梅」。這一日也不及品嚐。

想起此前與紫陽書院的鐮倉先生聊天,他說如今日本的舊書店,最成規模者自然是東京的神田神保町,關西的京都尚有風雅的餘韻存留。大阪神戶是熱鬧的商區,舊書店的確不少,但商業氣氛太濃。奈良也有少數幾家,其餘皆不必提。當時我問他,紀伊國如何,也就是和歌山,他搖頭說,並沒有聽說有什麼。我當時並不相信。其時正在讀《小梅日記》,作者川合小梅出身江戶末年和歌山一戶書香之家,與丈夫筆墨為樂,並留下數卷日記,文辭清麗,頗可覽讀。心道川合小梅、南方熊楠所在的和歌山,應該會有有幾家古老可愛的舊書店在吧。

獨回京都的途中,地名、環境、方言漸漸熟悉。近7點回到學校,看到天河玉潤,十六夜的月亮,還有一顆明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