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味言道:寫盡天下美食,寫盡人間世情 > 木 奴 >

木 奴

一些人吃橘子,會把橘絡撕掉。我小時候也這麼吃,被我祖母痛打頭皮,她說,吃橘子撕掉橘絡的人,長大要做強盜的,已經把橘子剝皮了,還抽它的筋,不仁不義,天理不容。

祖母咄咄逼人的樣子,歷歷在目。

父母都很溫和,甚至膽小謹慎,我有時咄咄逼人,我想這是祖母給我的禮物。

剛才吃橘子,想起童年往事,不禁淒然。我在北方多年,好久沒有接受祖母教訓了。

祖母晚上醒來,一定要吃一隻半隻橘子,才再睡得著。

有人問我祖母你老人家想吃點什麼?她毫不猶豫地說:

「福橘。」

福橘、黃橘、金錢橘、蜜橘、大紅袍,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名字也不同。橘子還有一個名字,叫木奴,待一會兒再說。

李時珍《本草綱目》引孔安國言:「小曰橘,大曰柚,皆為柑也。」柑後來居上,一般稱為柑橘。由此看來柑橘家族龐大,橘子、柚子、柑子、橙子、檸檬,都是成員,橄欖也想擠進去,實在個頭小,被一腳踹了。

經常吃橘子可以預防老年中風。我祖母吃橘子,倒不是要預防老年中風。她就是覺得水果之中,就橘子好吃。我曾經對她說,飯前或空腹不要吃橘子。祖母眼睛一瞪,說,誰規定的?

橘皮也好吃,當然是做成陳皮後,好吃!有一階段我只吃陳皮,倒不是怕敗絮其中,因為我口福淺,吃一隻橘子就會「上火」,牙疼。

祖母吃橘子,她有一套挑選方法,她說個頭中等的最好吃。個頭偏大的皮厚,皮一厚,肉就少;個頭偏小的酸,或者有水氣。橘子皮要潤澤,橘紅色橘黃色就是從橘子皮那裡來的,所以橘子皮顏色一定要橘紅或橘黃,還要有彈性,用手指按一下,彈性好的,肉也好。

我有一位朋友,他說他女朋友挑選橘子,只看橘子底部,底部平坦,或外凸,她就不要。許多水果都這樣,他說,底部凹者為雌,雌的都好。

王羲之《奉橘帖》,我通過圖片,臨過幾天,模模糊糊,看也看不清,像在霜天望遠,令人懷想。到了唐朝,韋應物把《奉橘帖》改成一首七言絕句,得來全不費功夫,卻情真意切,像在遠望天霜。

臘月的黃昏,我從街上買一包橘子回家,湊著暖氣片,吃橘子,彷彿吃著一小片甜冰:一縷清冷撕心裂肺,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苦,是撕心裂肺的快樂。我總是貪婪,要吃到胃裡難受才肯閉嘴。

橘子很難畫,反正我畫不好,不畫橘子皮上的疙裡疙瘩,好像西紅柿;畫上橘子皮上的疙裡疙瘩,胭脂多用了,橘子就混跡荔枝,而多用籐黃,橘子又搖身一變,成為龍眼。

江南人要孕婦多吃橘子,討個口彩,橘子橘子,絕對會生兒子。但我想既然是橘子橘子,會不會堅決不生兒子呢。吳方言裡,「橘」「絕」「決」同音。

夏天沒橘子吃,吃橘子汽水。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生在三國時代的丹陽,就是木奴。丹陽太守種橘千樹,臨終時對他兒子說,我給你留下千頭木奴,它們不吃不喝,還能給你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