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與淚與河流 > 等待上帝之子 >

等待上帝之子

當我們到書店,想買一本用英文或法文寫的亞美尼亞食譜時,安娜抱歉地說:「我好像從來沒有見過。」在那家小書店瀏覽一番之後,我找了一份地圖當作紀念。地圖的四周印有小小的雙年份日曆。一張紙得用兩年,可見他們對資源的愛惜。

這張地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埃奇米阿津」的位置上方,有一幅上帝之子降臨的小畫,地圖最下面印著「301-2001」幾個字。我問安娜這是什麼意思。安娜說:「埃奇米阿津的意思就是『上帝之子降臨之地』。我們亞美尼亞人認為上帝之子曾在公元301年來到這裡又回去;而我們也相信,在2001年他會再回到亞美尼亞來。屆時亞美尼亞人所有的苦難都會成為過去。」

當時我暗自許願,要把亞美尼亞當成我的下一個攝影主題,在2001年展出及出版影集,來誠心誠意祝福亞美尼亞朋友。沒想到,這個計劃卻被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打亂了。一年半來,我隨時都會到中部拍攝慈濟功德會「希望工程」所援建的五十五所學校重建進度,簡直無法分身。我的所有其他計劃,也得等學校全部蓋好,才能進行。

波荷西揚買了一大瓶亞美尼亞產的白蘭地酒給我們:「這是要給你們兒子結婚那天喝的。亞美尼亞人的習俗是在兒子誕生日買瓶白蘭地存起來,等他結婚那天再打開以饗親朋好友。」

裝白蘭地的水晶玻璃瓶,瓶身花紋是用手工車床一筆筆雕成,粗獷有力。原來這瓶酒被我們供在家中餐廳的高架上,「九二一」地震逃過一劫後,我們只敢把它放在櫃子的最下層。兒子今年二十歲,不知再過幾年成親?我們還真想早點嘗嘗這瓶酒。據說亞美尼亞的白蘭地有令人垂涎的美味。

一直到前往機場的路上,我們的朋友才特意繞到亞美尼亞人的「哭牆」——「1915年大屠殺紀念碑」。由小山丘所辟成的大廣場,當中有兩座建築:一座是存放有關大屠殺史料的紀念館,一座是以尖石碑為中心、十二根水泥柱圍繞四周的「永恆之火」。一到這裡,波荷西揚就驚訝地說:「這個爐心的火應該是永遠點燃的,現在怎麼沒有人在加油呢?永恆之火是不該熄滅的啊!」他的表情既焦慮又困惑,是一個禮拜以來相處所未見的。

蘇聯解體後,這個國家的情況不好反壞。從前這裡是蘇聯人在境內的避冬旅遊點,現在成了外國,遊客也就少來了。亞美尼亞人的經濟一直不見起色,人民每月平均所得才十五美元。是不是連永恆之火的預算都被刪了呢?

已經三季沒有工作的波荷西揚,不肯接受我們想貼補他開銷的好意。他說:「你們要是這麼做,就是侮辱我。」亞美尼亞人的傲骨由此可見。

一家三口送我們出關時,每個人眼眶都紅了濕了。一想起那個禮拜,我就好想回亞美尼亞。但,可能在這2001年嗎?

父親於1997年的11月28日過世,那是我從亞美尼亞回來半年後的事。這段時期是我這輩子和爸爸最親近的時光。老天爺一定聽到了我的祈禱。感恩。

059 為了紀念1915年大屠殺而建的紀念碑,是一座以尖銳的石碑為中心,由十二根水泥柱圍繞四周而成的「永恆之火」。本來不應熄滅的火,卻因政府經費拮据缺乏燃料而未燃燒。

060 山區樹木罕見,多為長著美麗野花的草原,雲朵彷彿從地底升起。又見兩位狀似看牛或放羊的人,但仍不見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