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寂靜蒼穹下 > 羊的憂傷 >

羊的憂傷

尼泊爾人的一天,是從朝拜開始的。每當黎明到來之時,人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和家裡其他人一起出門,去附近的神廟裡朝拜。他們用托盤托著祭祀用品,要等待第一縷陽光落地時,在神像面前進行敬獻。

祭祀用品,一般包括紅色的硃砂粉、細碎的花瓣還有米粒。拜完神靈之後,人們會用聖水和黏土將這些物品混合成糊狀,塗抹一些在神像上面。剩下的,則塗抹在自己及家人額頭上,象徵神明與自己同在,這種方式,就是尼泊爾人著名的「迪嘎」。

「血祭」,是尼泊爾人另一種莊重的祭典。當遇到節日、婚禮、房屋落成等重大慶祝活動時,人們通常會將公雞、公羊或公牛,在神靈面前宰殺,之後提著祭品,按順時針方向繞神三周,然後將小黃花與米粒,撒在神像上,再進行和「迪嘎」類似的步驟,以加強神與人之間的溝通。

看似有點殘忍的「血祭」,對尼泊爾人來說則情況不同,因為祭祀不僅意味著當著神靈的面敬獻了貢品,殺死一頭牲畜,還意味著使一個化身為牲畜的「不幸的兄弟」得到了解脫,給了它「再生為人的一次機會」。

「奔羊節」時,好心的當地人提醒我們去附近的廟宇參看宗教儀式。我們走進廟門的時候,地上燃燒著火堆,僧侶和人們坐在地上祈禱著什麼,教徒們則不斷湧向神殿向神靈進獻和朝拜。寺廟會有專人,在每個人的額頭上授予朱紅的「迪嘎」,並示意我們要不要也來上一點。

廟門內,空地上的神像,撒滿了家畜的鮮血、米粒與花瓣,看樣子「血祭」剛剛完成,整個寺院處於一種歡騰的狀態中,儀式正進行得虔誠而隆重。

我坐在寺外的空地上,一隻眼神憂傷的羊,正悄然偷吃著神像上「血祭」過後留下來的紅色米粒與花瓣。它剛剛進行過「奔羊節」上的一場奔走儀式,像在青海和西藏時,那些圍著神山聖湖轉山的放生羊一樣,現在,也許它是真的餓了、累了。

想起離開北京時寫的那句:「看見每一隻轉山的羊,都要給它粒粒飽滿的麥子!」在神祇的面前,我不忍心再看它的眼睛。

這一隻羊,分外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