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著動物去旅行 > 真老虎 >

真老虎

2007年5月13日中午,雲南,位於中國、老撾邊境的西雙版納尚勇自然保護區,陽光穿過茂密的原始森林,照在湍急的水面上,一隻印支虎優雅地走在河谷間,強大的力量、火焰般的華美集於一身,在幽暗中更顯姿色。架設在岸邊大樹上的紅外感應觸發相機陷阱(Camera trap)記錄下它的側面像。一個月後,這張圖片出現在中國政府參加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大會的報告中。

時隔大半年,我在尚勇保護區見到了這種特殊的相機:長方形的相機只有兩個小窗暴露,表面沒有任何按鈕,外殼如同樹皮一般,打開後看到,內部是在普通相機上加裝一個紅外線感受器,當相機前有熱量和光線的變化時,感應器會產生一個脈衝信號,觸發照相機拍攝一張照片。因此,對於溫血的獸類和鳥類是有效的記錄方法。尤其對於那些平時不容易直觀的動物,如非常敏感的夜行動物,幾乎是目前唯一的記錄方法,比如在中國殘存的野生虎。

2005年,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馮利民帶著20台紅外感應觸發相機抵達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半年時間裡,馮利民用架設在野外的20台相機陸續拍攝到了雲豹、北豚尾猴、亞洲象和水鹿等大量野生動物,不少是中國首次在野外拍攝到的物種。2006年,南滾河又傳出村民飼養的牛被動物殺死的消息,國境線外3公里處一隻印支虎又被偷獵者射殺。

若不是紅外相機丟失嚴重,馮利民有可能早就拍到印支虎照片了——如果頻繁地去取膠卷可能會打擾野生動物,影響野外監測;但時間一長難免會拍到偷獵分子,拍攝時的閃光就會暴露目標,被盜獵者取走。

由於暫時在南滾河保護區沒能找到老虎,馮利民帶著剩餘的12台紅外相機前往西雙版納。2003年到2005年間,他曾在該保護區進行了兩年多的亞洲象生態學野外研究,2004年在西雙版納尚勇自然保護區的叢林中發現老虎的足跡。2006年,尚勇保護區管理所工作人員又發現老虎腳印!這些發現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昆明動物園的印支虎就有來自版納的,歷史上也不斷有印支虎活動的報告,只不過一直沒有直接的證據。

紅外感應觸發相機。

真實的野外動物照片背後需要紮實專業的野外調查。

印支虎掌印。

更為關鍵的是,後來馮利民的紅外感應觸發相機陷阱調查結果顯示,尚勇保護區有著完整而健康的生態系統:捕食者從大型的虎、豹,到中型的雲豹,直到小型的黃喉貂、豹貓、斑林狸、椰子狸、食蟹獴等,草食動物從大型的亞洲象、印度野牛、水鹿、鬣羚,到中小體形的野豬、赤麂、鼷鹿等。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水鹿這樣的大型食草動物。原來,野生虎平均每日至少要消耗5公斤肉,這比籠養虎要高。成年水鹿的體重超過了80公斤,一次成功地捕食能解決虎約一周的吃飯問題。如果某一地區只有麂子這樣的小型食草動物,體重只有20公斤左右,而虎捕食成功率非常低,體力消耗大,能量回報率低。所以僅有像麂子這樣的小型有蹄類動物很難維持一定量的老虎種群生存。 

2006年9月西雙版納的雨季結束後,馮利民將相機架設在野生動物經常行進的路線上,特別是發現過老虎活動的地方。很多野生動物都會有經常行走的路線,我們稱之為“獸道”。另外,很多野生動物會經常去往固定的水源地和硝塘,攝取水分和鹽分。尤其是硝塘,是天然形成的泥潭,富含礦物質,食草動物由於很難在植物中獲取身體必需的足夠礦物質,會定期來到硝塘舔食補充。有經驗的野外工作者還能通過獸類的足跡和尿液來判斷是不是老虎,這些經驗多數來自國外:為了強化領地範圍,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會時常光顧領地的外緣,用尿液、足跡和趴痕標記。專家還能分清尿痕是誰留下的,一般來說虎比豹尿得要高些,還有一股爆米花的香味兒,而豹的尿液甘油三脂含量更高,相比就難聞多了。

為了利用好有限的拍攝工具,有的監測點要徒步一兩天山路才能到達。

2007年5月,這張野生印支虎照片終於在西雙版納一家彩擴店顯影,隨即在野生動物保護圈內引起轟動,《科學》雜誌也迅速公佈了中國首次拍到印支虎活體照片的消息。

一張真實的野生動物照片,除了畫面中細節經得起推敲,背後還有紮實的野外調查數據。遺憾的是,這張照片中的主角遠沒有陝西“周老虎”的名氣大,儘管“周老虎”的煙塵都已散去,但挑戰公眾常識的偽新聞依然層出不窮,我們對自然的認識還遠遠不夠。 

從土耳其到遠東地區,老虎曾不受阻礙地漫遊,如今最多還有幾千隻倖存,絕大多數分佈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區域。中國野生虎的生存面臨著巨大的威脅,但是老虎具有的頑強生命力,使它們有能力把種群維持下去。

“任何一個瀕危物種,只要人類要給它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們就能很好地生活下去。”北京大學著名保護生物學專家潘文石教授總結大熊貓和白頭葉猴保護工作時曾這樣說過。這一觀點對虎來說更為適用——它們平均每胎產崽3只左右,每2~3年繁殖一次,只要維繫其生存的關鍵——大型有蹄類動物種群數量保持豐富且穩定,老虎的種群就能快速增長。

水鹿。

雲豹。

印支虎。(馮利民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