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著動物去旅行 > 北極來客 >

北極來客

中國首次發現越冬白嘴潛鳥!在美國微衛星追蹤的記錄中,鳥友MC發現白嘴潛鳥在江蘇海域越冬的線索,江蘇野鳥會論壇的同好們積極參與,終於誕生了首個民間觀測記錄。

2009年初春,我有幸身處其中,在歷時7小時的觀測中,一行人還記錄了黑喉潛鳥、扁嘴海雀等稀見越冬海鳥的珍貴影像。

連雲港紫菜產業發達,出海的漁船在紫菜基地中穿行了許久。

1 微衛星監測有分佈

權威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這樣描述白嘴潛鳥的分佈:“種群數量甚稀少。有記錄遷徙時經過遼東半島及福州。”

但國內一直沒有沿海遷徙的影像記錄——這被認為是證明動物確切分佈的可信證據。

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資深鳥友MC在韓國一家觀鳥網站上發現一則關於白嘴潛鳥的微衛星跟蹤報道——2002年,美國學者在阿拉斯加的苔原上為它們安裝了微衛星發射器,跟蹤其遷徙路線和越冬地,結果顯示,從繁殖地阿拉斯加附近一直到日本海、渤海、黃海都有監測記錄。

韓國鳥友已經根據這個監測報告於2008年3月和今年1月陸續拍攝到罕見的白嘴潛鳥。

而MC研讀這份監測報告後發現,在連雲港車牛山島海域,有多個白嘴潛鳥的出現記錄,“綁定發射器的只是少數,這裡一定有不少白嘴潛鳥出沒,一定要在春天向北遷徙前找到它們!”

MC在江蘇野鳥會論壇上發佈了這條重要線索,大家決定試一試。

長三角沿海地區吸引了大量鸻鷸類水鳥越冬。

2 中國越冬海鳥數據奇缺

茫茫黃海,去找一隻鳥,難度可想而知。

2月28日,難得的晴天。來自江蘇野鳥會論壇的鳥友首次包船出海。剛離開碼頭半個小時,就陸續有隊員暈船嘔吐,精心組織這次海上觀測的連雲港鳥友“山雀”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張羅著照顧暈船的鳥友。

漁船越行越遠,除了海與天,別無一物,海上的寒風更刺骨,出發兩小時後,滿懷希望的隊伍越來越沉寂。

MC感慨地說,中國觀鳥隊伍像滾雪球一樣地發展壯大,但一些海鳥的可信越冬記錄幾乎為零!除了白嘴潛鳥,長尾鴨、斑背潛鳥、海鸕茲、海雀的記錄幾乎都是空白。

首先,這些越冬海鳥的種群數量很小,在《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它們多為點狀分佈,在歷史上只是偶然閃現一下。

其次,出海觀測的成本很高,官方研究機構長期不重視基礎數據收集,民間愛好者們的經濟實力又有限。

而在西方博物傳統深厚的國家,都有專門的民間觀鳥機構,不僅對當地的海洋鳥類分佈瞭如指掌,出海觀測時還拋撒餌料,用食物吸引嗅覺非凡的海鳥。

“我們這次觀測不確定性太多了,比如就有一隻在不遠處,開船時恰好繞過了,那就泡湯了。”MC伸伸懶腰,又拿起雙筒望遠鏡掃射海面。

長尾鴨。

黑腹濱鷸。

大杓鷸。

3 “親戚”露臉,曙光浮現

經過了3小時的航程,車牛山島依稀可見,鳥友們度過了暈船的適應期,又振作起來了。MC突然喊了起來,“快看快看,潛鳥!”

船開始慢慢靠近,潛鳥在海面上扑打著翅膀,鳥友“拙石”的第一感覺是:它怎麼飛不起來,它不願意飛?潛鳥也是遷徙鳥,難道飛行能力很弱嗎?“拙石”一邊觀察,一邊提醒大家留心。

鳥友們根據大塊白斑、下頸的白色以及嘴形判斷這就是黑喉潛鳥。儘管不是此行的終極目標,但至少釋放出明確的信號——這一海域適合潛鳥越冬!

觀測隊伍越來越興奮。

“海雀,海雀!”MC又有了發現。

順著他的指引,大家看到船頭偏左方向,幾隻肥嘟嘟的小鳥貼著海面飛翔,一會兒停在水面上。鳥友“拙石”看清了細長的白色眉紋,還有喉部、頸部明顯的白色斑塊,是扁嘴海雀!

而扁嘴海雀此前的分佈記錄為“偶見於香港海域”。

車牛山島。

黑喉潛鳥。

4 一雙大腳我們看清了

船行到車牛山島的幾個小島之間,停船尋找目標。

南京大學動物生態學教師李忠秋博士和拙石首先看到很遠的海面上有兩個小點,右邊的明顯頭大、脖子短,是潛鳥的體形。

船慢慢靠近,謎底終於揭開,一行人禁不住歡呼——白嘴潛鳥!

這傢伙不怕人,仰著頭,側著腦袋望著船頭的人類,突然又潛了下去,在很遠處露出了水面,潛水可是它的老本行!

船慢慢靠近,與白嘴潛鳥距離不足10米了,一行人紛紛撇下望遠鏡,跪在甲板上,伸出腦袋觀察。

了後頸,臉頰的白色一直延伸到脖子,眼睛則像暗紅的寶石。

距離最近時,我使用的400mm望遠鏡頭已經拍不下它的全身了,只好把機身豎過來拍攝!

也許很少見到人,它天真無邪地仰著頭游弋——這是它在海面上最經典的姿勢。

清澈的海水下,一雙龐大的黑腳來回擺動著,大小和頭部相當——它常潛入深水捕魚,水下功夫就靠這美麗的大腳支撐了。

在鳥友們的驚呼中,它秀夠了美貌,一頭扎入水中,在遠方漸漸淡出視野。

此次出行成果迅速傳遍全國的觀鳥圈兒,沒過幾天,遠在東北和華南的鳥友飛抵連雲港,卻與白嘴潛鳥擦肩而過。一年後的元旦我們再出發,卻被突如其來的狂風大浪趕了回來,浪頭翻過甲板的驚險一幕,我至今心有餘悸。

這也正是觀鳥的魅力。

白嘴潛鳥。

生物詞典

白嘴潛鳥也叫“黃嘴潛鳥”,潛鳥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平均體重為5.3公斤,兩翼展開長度為135~160厘米。呈流線形的頭和身體利於潛水捕魚,但離水上岸的行走姿勢則十分笨拙。單獨在淡水區繁殖,但越冬於沿海水域。

進一步瞭解長三角沿海地區鳥類分佈情況,可以訪問www.shanghaibirdingtour.com;

www.jsbws.org;

www.freebird.org.cn

拍攝寶典

要當心船體的抖動,不要因此導致拍攝失敗,寧可提高感光度以獲得更高的快門速度,儘管這樣可能導致畫質下降。這些海鳥對人的警惕性很高,請務必有節制地靠近,不要毀了它們的純真。

黑嘴鷗。

鸕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