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著動物去旅行 > 米埔:荒野永續 >

米埔:荒野永續

城市規模擴展蠶食著荒野,有沒有成功的範例,讓人們看到世間萬物延續下去的希望呢?

有,在香港,意外吧?

兩隻長出“白髮”的鸕茲站在樹枝上,可以遠望到深圳的高樓,這就是香港的米埔自然護理區(MAI PO NATURE RESERVE)。

2009年春末,抓著候鳥向北遷徙的尾巴,我在深圳觀鳥會紅雅、JERRY等同好的熱情指點下赴香港觀鳥。進入米埔前,已在香港公園、九龍公園看“飽”了小葵花鸚鵡和亞歷山大鸚鵡。香港面積雖小,卻是世界知名的觀鳥勝地,經過五十多年的累積,現時香港的野生鳥類觀察記錄已經超過五百種,種數佔全中國約三分之一、全球的二十分之一。

觀賞成群的黑臉琵鷺,是我此行的一個目的。米埔濕地是最重要的黑臉琵鷺越冬地之一,它們已經長出金黃麥穗一般的繁殖羽,就要一路向北去生兒育女了。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同好多次向我推薦香港米埔自然護理區,在他們的描述中,米埔是自然永續的希望之地。

米埔自然護理區對訪客數量有嚴格限制,可以通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預約。沿著小路穿過幾個魚塘,在香港漁農署的辦公點登記後,我推開小木門,走進神往已久的米埔。

鸕茲身後是與米埔濕地一河之隔的深圳。

秋冬季有五種鴨在濕地常見。

米埔紅樹林。

河網間長滿了紅樹林,一直延伸到後海灣,小徑邊是齊腰高的水生植物。一陣小雨後,陽光透過樹冠,投下斑駁的亮光。起風了,遠山上的雲層慢慢散開,一隻灰頭鷦鶯站在蘆葦稈上,鳴唱兩聲後鑽進深處。

如此美妙的荒野,據說每一平方米濕地能承載的生物量都被管理方計算得清清楚楚。

透過蘆葦叢的縫隙,我看見幾隻黑臉琵鷺正埋頭在魚塘裡覓食,湯勺一樣的大嘴在頸部的驅動下劃來劃去,在水中畫出一個個“Z”字。

再往深處走去,密林間突然閃動鴨蛋黃一般的鳥影,是黃眉姬鶲!

大部隊在後面——100多只黑臉琵鷺在魚塘裡整齊地排成兩隊,淺水處密密麻麻的鷸行鳥類,而觀賞拍攝就躲在觀鳥屋裡。

我恰巧遇到當地的鳥友,他們很有責任感地提醒我,千萬不要把長焦鏡頭伸到窗外,以免驚擾到水鳥。

最先給我驚喜的是兩隻黑翅長腳鷸,它們居然在當地繁殖了,慢慢地從水塘中央走來,直到窗下,我真懊惱沒有隨身攜帶一隻70~200mm的鏡頭在身邊。

一隻黑臉琵鷺也終於行動起來了,邊吃邊向我靠攏,直到我在400mm鏡頭中清晰地看見它的眼睛。要知道,如果距離遠,那黑色的眼睛會淹沒在黑臉中。

灰頭鷦鶯。

全球四分之一的黑臉琵鷺在米埔越冬。

正在覓食的黑臉琵鷺。

我們這些愛自然的同好們,真得和黑臉琵鷺一起感謝WWF當年的努力。這裡原本是養蝦的基圍(由基堤圍繞的池塘),由於是較為粗放的養殖模式,每年冬季,黑臉琵鷺和其他候鳥遷徙到這裡覓食過冬,但隨著航運的發展,當地農民把基圍填埋後出租,用於堆放集裝箱。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WWF-HK)很快注意到這對越冬鳥類的影響——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基圍買下來,但香港的地價原本就很高,集裝箱貨場發展很快,土地所有者出讓基圍就是天價了,對WWF這麼一個環保組織來說無能為力,於是就有了香港觀鳥大賽。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香港觀鳥大賽靈感來自於Bill Oddie和David Tomlinson撰寫的The Big Bird Race。書中提到,在1983年5月14日,一個名為Country Life Record Birdwatch的英國觀鳥比賽為野生動物慈善機構籌得多達5,500英鎊的善款。每支隊伍各由四位英國最有名的觀鳥者組成,他們徒步、駕駛吉普車,甚至以跑車馳騁,深入沼澤、攀登海岸、走遍田野、穿越森林,爭取在24小時內較對手記錄更多品種的鳥類,取得勝利。

Mike Chalmers先生和Clive Viney先生都是熱心觀鳥者,他們看了那部作品後,希望香港也可舉辦類似的活動。1984年,他們的願望達成了,香港觀鳥大賽正式開始。

觀鳥在有博物傳統的歐洲是很成熟的活動,擁有廣泛的人群,WWF組織的觀鳥大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參與,除了比賽觀鳥,在歷屆觀鳥大賽的最後一天,還要舉辦慈善募捐,所得款項用於購買這些基圍。

基圍越買越多,逐漸得到了重視和支持,最後由政府出資購買整片基圍,並委託WWF-HK進行科學管理,比如米埔濕地內有過去當地人搞生產留下的20個基圍,劃為保護區後管理者沒有簡單地將其廢棄並恢復成自然濕地,而是在繼續經營這些基圍。因為收穫季節排水後,基圍地成為鳥類的重要覓食地,既有經濟收入,也解決了鳥類覓食問題,對保護區的管理和保護對象都是有益的。

自1984年始,香港政府將米埔自然護理區委託給WWF-HK管理,據說每年只向他們收取1港幣的租金。

人們對自由鳥的愛,成就了香港的這處生態地標。

與米埔遙相呼應的是深圳紅樹林公園,之間僅隔著深圳灣,此後去深圳,總會到紅樹林漫步,遙望著鳥浪在港深間此起彼伏,但願這樣的美好能長存。

遷徙前的黑臉琵鷺已經長出了金黃色的繁殖羽。

每年秋冬時分,成千上萬隻候鳥飛到米埔越冬。

觀鳥其實很簡單

觀鳥是一項容易掌握的活動,一般來說,觀鳥的工具包括:

1.望遠鏡:觀鳥用的雙筒望遠鏡一般的放大倍數為7~10倍,物鏡直徑:35~50mm。如要觀察水鳥,建議配備單筒望遠鏡。

2.圖鑒:《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3.紙和筆:撰寫觀鳥記錄(包括日期、時間、鳥種、數量、備註等)。

4.其他:飲用水、驅蚊水、乾糧。另外建議穿著配合環境的戶外衣服,不要過於鮮艷。

最佳季節

最佳季節為秋冬季節,米埔成為觀鳥者的天堂,候鳥到港過冬,佔全港鳥類品種的72%,其中包括全球瀕危品種如黑嘴鷗,以及全球四分之一的黑臉琵鷺。

拍攝寶典

在米埔拍鳥真的享受,靜靜地守候在觀鳥屋中等待時機吧,一定要遵守管理規定,比如鏡頭不要伸到窗外。如果是春季前往,注意尋找長出繁殖羽的黑臉琵鷺,頭頂的金黃色羽毛實在華麗,在興奮的同時一定留意曝光問題。

出行攻略

米埔自然護理區已被列入《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的“限制進入地區”,限制隨意進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w.wwf.org.hk)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舉行米埔自然游,每次活動時間約為三小時,由專業導師帶領參觀基圍、魚塘、觀鳥屋及野生生物教育中心等,需上網預約。也可訪問香港觀鳥會網站(www.hkbws.org.hk),瞭解有關信息。

深圳市觀鳥協會(www.szbird.org.cn)有常年的觀鳥普及活動,冬季也有觀鳥愛好者召集從深圳前往米浦觀察越冬水鳥,可以訪問協會網站瞭解。從深圳出發的訪客,可從深圳福田口岸通關後,乘坐的士直往米埔訪客中心。

觀鳥屋就建在基圍邊。

黑臉琵鷺。

從香港元朗方向出發

1.紅色小巴

於元朗水車館街乘17號紅色公共小巴至米埔村,車程約10分鐘;於擔竿洲路下車(近米埔村),沿擔竿洲路步行至米埔訪客中心,需時約20分鐘。

2.公共巴士

於元朗鐵路站步行至朗日路南邊圍的新元朗中心巴士站乘九巴76K往米埔站下車(近米埔村),車程約15分鐘;然後從米埔村沿擔竿洲路步行至米埔訪客中心,需時約20分鐘。

3.新界的士

於元朗鐵路站乘的士直往米埔訪客中心,可告訴的士司機前往米埔自然保護區白鶴洲停車場,車程約15分鐘,費用約港幣60元。

香港觀鳥點

香港公園

位處金鐘最高法院旁,園內有東南亞最大的人工調節氣候的溫室。公園依山而建,小山坡錯落有致,不少飛鳥都在視線高度內,令觀鳥饒有趣味。公園內最特別的野鳥可算是小葵花鳳頭鸚鵡,這種鳥在印尼原居地的數量已大幅減少。不過,在香港卻可找到全球最大的野化種群。

交通:金鐘港鐵站C1出口

九龍公園

這個位於尖沙咀的城市綠洲更聞名於本地及國際觀鳥界。公園內廣生林木,其中的自然保育園地、開闊草地、水禽飼養池吸引了多種野鳥,是觀看春秋過境遷徙鳥的熱點地區。自由繁衍棲息的亞歷山大鸚鵡最為有名。香港觀鳥會的紅耳鵯俱樂部每週五早7︰30免費帶領有興趣的人士在園內觀鳥,集合地點為游泳池正門的麥當勞餐廳門外。

交通:尖沙咀港鐵站A1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