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尋路中國 > 圖看《尋路中國》·第二部 >

圖看《尋路中國》·第二部

石頭搖籃

三岔村。村子的名字就是“三個岔道”的意思。

三岔村。

三岔村。

何偉在三岔村租的房子。何偉攝。

魏子淇。“魏子淇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七,臉上有著農民那種粗糙的皮膚。他的胸部很粗壯,兩腿粗短有力,雙手因做農活而滿佈傷疤。”何偉和魏子淇都出生於1969年。何偉攝。

魏嘉。魏嘉出生於1997年,是三岔上村唯一的孩子。何偉攝。

杏花。“我來到三岔的第一年遇上的那個清明節,杏子樹剛剛鮮花盛開,山坡上鋪灑了一片白白的花瓣,宛如春天裡的一場暴雪。”Mimi Kuo-Deemer(郭瞇瞇)攝。

這一組關於三岔的照片,一共20張,全出自攝影師Mimi Kuo-Deemer(郭瞇瞇)。

清明。“全村唯一紀念過去的時間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掃墓節。”Mimi Kuo-Deemer攝。

Mimi Kuo-Deemer攝。

Mimi Kuo-Deemer攝。

魏家父子。郭瞇瞇攝。

一家三口(魏子淇、魏嘉、曹春梅)Mimi Kuo-Deemer攝。

曹春梅和魏嘉。Mimi Kuo-Deemer攝。

曹春梅和魏嘉。Mimi Kuo-Deemer攝。

傻子。魏子淇的大哥,又聾又啞,和魏子淇一家共同生活。1948年12月11日出生,大名魏宗漏。Mimi Kuo-Deemer攝。

Mimi Kuo-Deemer攝。

煙花。Mimi Kuo-Deemer攝。

跳。Mimi Kuo-Deemer攝。

笑。Mimi Kuo-Deemer攝。

魏嘉和自行車。Mimi Kuo-Deemer攝。

炕。Mimi Kuo-Deemer攝。

魔鬼叔叔1。Mimi Kuo-Deemer攝。

魔鬼叔叔2。Mimi Kuo-Deemer攝。

魔鬼叔叔3。Mimi Kuo-Deemer攝。

魏嘉和玉米。“他(魏子淇)把收回來的玉米堆在屋子邊上,魏嘉每天上午都要在這一堆黃色的玉米上面爬上爬下地玩兒。”Mimi Kuo-Deemer攝。
 
 

Mimi Kuo-Deemer(郭瞇瞇),出生並成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碩士學位。紀錄片和人像攝影師;創立並執導“北京瑜伽苑”。丈夫Aaron Deemer也是攝影師,夫婦倆還共同運作慈善機構Glow Fund(輝光基金)。

Mimi Kuo-Deemer,李雪順在《譯後記》中寫到:“我從網絡資料以及與郭瞇瞇的電郵聯繫中,看到了她教授瑜珈的執著態度,更好地領會了她在文中小主人公魏嘉生病時的全情相助。”

三岔村現在有了“三岔民俗”網(https://www.sanchazi.com/changchengyizhan.htm),“農家一覽”中是以魏子淇家的“長城驛站”為首的24家農家樂。

魏子淇家的“長城驛站”的網頁。

魏子淇家的“長城驛站”。李雪順在《譯後記》中介紹說:“關於魏子淇開辦的‘長城驛站’,我是在查閱了大量網絡資料後才知道,除了仰仗於他本人的商業頭腦和執著態度,還得益於北京市政府有關弘揚長城文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光臨魏子淇家“長城驛站”的外國朋友真不少,都是慕名而去的吧。

這家叫做“外賓”的農家院,也是魏子淇的,就是何偉租住過的房子。

三岔村的農家院中硬件最好的,還是身兼村主任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劉秀榮(書中音譯成劉繡瑩)家的“燕窩農家院”。

劉秀榮家的“燕窩農家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就是在這家醫院,何偉因為魏嘉輸血的事和值班女醫生發生激烈衝突。一向溫和的何偉被氣得渾身發抖。“……在我看來,一個醫生竟然說出這種屁話,簡直令我作嘔。”

閆可軍(書中音譯為閆可均)家的農家院。“他是村子裡最機靈的人,喜歡看看新聞,經常問我一些關於美國的問題。”

何偉的觀察力讓我深為折服,閆可軍的機靈,從他家農家院的名字:“淺草亭”,和這條廣告橫幅以及院落、室內的利落整潔上都可以看出來。

“懷柔位於三岔到北京的半道上,無論從社交還是從地理方面來說,這都是連接三岔和北京的中點。”

三岔黨支部旅遊線路圖:北戴河——承德——大連。“黨在農村的目標之一,是要讓人們與外部世界有所接觸和溝通。每年夏天,三岔的黨員都要免費外出旅遊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