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鬼谷子的局 > 第273節 >

第273節


「取韓之後,」龐涓再將竹杖移向邯鄲,「我可稍事休整,再取趙地。趙國權臣奉陽君有勇無謀,又大權獨攬,取趙當是舉手之勞。」竹杖移向臨淄,「齊公倘若仍無大才,依舊用那田忌,只怕此番他想做婦人,也沒那麼容易!」
說到此處,許是想起田忌著婦人之裝時的窘態,龐涓陡然爆出一聲長笑,笑畢,才又移動竹杖,朗聲說道:「涓之大敵是這兒,楚國!孫兄請看——」將木棒繞著沙盤上最大的一塊地盤畫了一圈,「從這兒到這兒,楚地如此遼闊,縱使我有三十萬大軍,也顯不足。然而,楚地雖闊,楚人卻是不濟,門閥林立,互相不合,正合我各個擊破。如果不出意外,我可於五年之內,將楚人趕過江水。江水以南,多山地丘陵,雖然不富,倒也不缺山珍奇玩,楚王若有誠意,涓可奏請陛下,許他在江南做個大王,讓他每年進貢,娛樂陛下。一旦大國懾服,燕、衛、宋及泗上諸國,皆會望風而降,無需再動刀兵!」略頓一下,掃視眾人,躊躇滿志,「回想吳起之時,在魏大小七十六戰,無一敗績,拓地千里。涓雖不才,願為陛下拓地萬里,使列國諸侯魚貫而入大梁,北面而事陛下……」
龐涓越講豪氣越壯,眾人目瞪口呆,孫臏眉頭頻皺。
公子卬聽得激動,不無仰慕地說:「父王若知大將軍壯志,夢中不知笑醒幾次?」
龐涓卻不睬他,只拿眼睛望向孫臏。之所以邀他至此,之所以誇誇其談地大講自己的「凌雲壯志」,龐涓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孫臏明白自己的「志向」。志不合,必難共事。既已邀他至此,他龐涓已是別無出路,必須與他結為同盟。再說,眼下他還真的需要這個同盟。對他龐涓來說,當務之急是說服惠王重振武卒,擴軍備戰,偏又在這節骨眼上,朱威跳出來作梗。朱威一旦作梗,惠施、太子勢必為他說話,而在陛下那兒,公子卬根本沒有說話之處,真能幫上他的,眼下怕也只有這個孫臏。
孫臏回望他一眼,眼睛從沙盤上移開,嘴巴略動一下,又迅速封上。是的,站在面前的這個龐涓,僅只一年之隔,於他已是十分陌生了。
「孫兄,」龐涓似已看出他的不快,補充道,「此為涓弟宏願,能否實現,還要仰仗孫兄助力。只要孫兄助我,涓弟自信,天下無人可敵!」
孫臏淡淡一笑,扭頭問道:「賢弟,營中可有方便之處?」
龐涓略怔一下,大笑道:「有有有,我道孫兄眉頭頻皺為哪般,卻是內急,哈哈哈哈!走走走,涓弟陪你前去!」
安頓好孫臏,魏惠王返回御書房,開始從頭翻閱龐涓的奏章。奏章由極薄的竹簡串連而成,字跡小而工整,因而冊卷看起來不大,讀起來卻是翔實,簡直是對魏國未來軍力、戰力的綜合預測,從戰略到戰術,從征丁擴軍到整頓軍力,從收回河西到滅亡強秦,從順手滅韓到三晉一統,從並齊吞楚到天下歸一,直將魏惠王看得熱血沸騰,幾番拍案而起。
從前晌卯時到後晌申時,魏惠王未進午膳,未休午覺,一直在手捧奏章,仔細審閱,閉目冥思,反覆度量整體方案的可行與否。
看到申時將過,毗人親手端來一碗羹湯,在他身邊跪下。魏惠王也覺肚中飢餓,接過喝下。喝過幾口,惠王指著龐涓的奏章不無興奮地說:「來來來,你也看看!」
毗人拿過奏章,翻看一眼,嘖嘖歎道:「武安君的字,寫得真好!」
「你呀,」惠王白他一眼,嗔道,「就看這些表象!你再看看,看細一點,寡人兒時的夢,都被龐愛卿寫在這上面了!」
毗人又看幾眼,放下卷冊,望著惠王道:「老奴只知侍奉陛下,這些征呀伐呀,打呀殺呀的,老奴看不懂。」
魏惠王呵呵笑出幾聲,一氣喝完羹湯,把空碗置於几上,伸手撫弄毗人的長髮,笑道:「你呀,當然看不懂。你要是能看懂,寡人身邊就沒有可意的人了!」
毗人看到几案上另外擺著朱威的奏章,隨手拿起,嘩嘩翻過幾頁,有意無意地品評道:「陛下,要與武安君比起來,朱上卿這字可就遜上一籌了。」
魏惠王樂呵呵地伸手拿過朱威的奏章,隨手翻開,看沒幾行,立時凝住笑容,屏氣聚神,全心投入進去。毗人瞧見,悄悄拿走空碗,守在門外。
魏惠王又看一時,見天色昏黑,大聲叫道:「來人!」
毗人急走過來,小聲應道:「老奴在!」
「掌燈!」魏惠王的眼睛依然盯在竹簡裡,看也沒有看他一眼。
毗人使人點亮六盞油燈,將御書房照得如同白晝。
魏惠王復將龐涓的奏章移過來,與朱威的並排擺在面前,一會兒翻翻這一冊,一會兒翻翻那一冊,起身在廳中來回踱幾遭,復坐下來再次翻看,凝眉苦思。
夜已深了,毗人端來一碗羹湯,站在門口,遲疑良久,近前說道:「陛下,您再喝碗熱湯吧!」
魏惠王看他一眼,輕歎一聲,搖頭。
毗人手捧湯碗,在惠王跟前跪下:「陛下——」
魏惠王只得接過,放在唇邊輕啜一口,放下來,長歎一聲:「唉,寡人喝不下啊!」
毗人掃一眼兩卷奏章,小聲問道:「敢問陛下,可是為這奏章煩心?」
魏惠王又歎一聲,點點頭,指著龐涓的奏章:「龐愛卿奏請重振武卒,征丁十萬!」指著朱威的奏章,「朱愛卿卻說,流失邊民有五十萬眾,民無隔夜之糧!」動手將兩卷奏章收起,堆在一處,緩緩站起身子,「二人奏請都是大事,都是刻不容緩,卻又水火不能相容,叫寡人如何是好?」
許是坐得太久,魏惠王乍一站起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趔趄,所幸毗人眼疾手快,一把扶住。魏惠王苦笑一下,對毗人道:「老嘍,寡人老嘍!」
二人走出御書房,沿外面的花徑走向後宮。走了十數步,魏惠王甩開毗人,對他說道:「明日辰時,傳惠相國、武安君、朱上卿、孫客卿,還有申兒,前殿廷議!」
「老奴遵旨!」
翌日辰時,魏惠王端坐於前殿龍位,龐涓、惠施、朱威、孫臏、太子申分坐兩側。
魏惠王指著几上的兩道奏章,緩緩說道:「兩道奏章,寡人都看過了。」目光落在龐涓、朱威身上,略頓一下,「兩位愛卿寫得實在好啊。朝中有此賢臣,可見上天是垂憐寡人的。」
眾人互望一眼,誰也沒有說話。
魏惠王伸手拿起龐涓的奏章:「大魏要振興,沒有武備萬萬不行!這些年來,強鄰犯境,戰事頻仍,致使我武卒缺員,軍備不整,馬匹短缺,器械落後,實為國家大患。龐愛卿的治軍方略切中實務,當是國之大急,刻不容緩!」
龐涓起身叩道:「兒臣謝陛下褒獎!」
魏惠王放下他的奏章:「愛卿免禮。」
龐涓謝過,起身坐於原處。
「然而,」魏惠王話鋒一轉,「兵是要養的。庫無存糧,田無耕夫,寡人何以讓眾將士安心演武?又何以讓他們捨命出征?」伸手拿起朱威的奏章,「朱愛卿的奏章數據翔實,栩栩如生,寡人每每讀之,如至邊陲,如聞邊民抱怨之聲,如睹邊民失所之景,觸目驚心吶!」
龐涓神色略變,掃視眾人一眼,見朱威、太子端坐,兩眼平視惠王。惠施雙眼微閉,孫臏態度祥和,像是仍在鬼谷裡聽先生講道一樣。
魏惠王將奏章放回几上,出聲讚道:「朱愛卿寫得不錯,邊民流失,皆因賦稅過重;賦稅過重,皆因戰禍迭起。無民則無賦,無賦何以養兵?」再頓一頓,輕歎一聲,「唉,兩件大事既水火不容,又都刻不容緩。如何決之,寡人想請諸位愛卿議定。」
「陛下,」龐涓決定先發制人,「列國邊民相互流動,本是難免之事。至於上卿所奏的邊民流失數量,是否確切,尚需詳加核實。」
「啟稟父王,」不及魏惠王回話,太子申緩緩奏道,「兒臣以為,朱愛卿所奏,當為實情。兒臣奉旨去雲夢山迎請孫子,行至酸棗界內,沿途所見,令人心酸。田中不見莊稼,只見野草。村中不見炊煙,只見野狗。邊民拖家帶口,背井離鄉,一路西去,一步三回頭,三步一拭淚,悲泣之聲不絕於耳……」
太子申說得心酸,魏惠王聽得淚出,伸袖拭之:「申兒,不要說了!」轉對朱威,「朱愛卿——」
「微臣在!」朱威雙手抱拳,沉聲應道。
「依愛卿之見,可有止民流失之策?」
「回稟陛下,」朱威奏道,「當務之急是與民休息。依微臣之見,陛下應立即詔告天下,減少賦役,獎勵耕織,復修水利,鼓勵墾荒!」
魏惠王連連點頭,轉向惠施:「惠愛卿意下如何?」
惠施見問,睜眼奏道:「微臣遊歷稷下時,曾遇鄒人孟軻。談及治國之道,孟子說出一言,微臣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