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未 來 >

未 來

多米尼加共和國的未來會是怎樣一幅景象呢?保護系統是否能挺過當前的種種壓力?這個國家有希望嗎?

許多人包括我的多米尼加朋友們對這些問題又是眾說紛紜。環境悲觀主義者的論據是保護系統無法再回到巴拉格爾的鐵腕保護之下,這幾年資金投入不足、政策力度不夠,總統們也鮮有關注,有幾個還試圖縮減保護區範圍或將土地拍賣。大學裡在這一領域成就傑出的科學家屈指可數,因此無法培育出未來的棟樑。另外,政府對科學研究的資金投入也相當少。我的好幾個朋友擔憂多米尼加的自然保護系統很可能只是紙上談兵。

然而,環境樂觀主義者的主要論據是國內不斷增長的、組織完善且由下至上的環境保護運動,這在發展中國家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他們願意也有能力向政府挑戰,我有幾個在非政府組織工作的朋友因此被投入監獄,釋放後愈戰愈勇。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環境保護運動與我所瞭解的其他國家一樣堅定有效。因此多米尼加與其他國家的環境保護系統命運最終如何,可用我一位朋友的話來形容:「賽馬奔跑如風馳電掣,後果無法判斷。」在多米尼加,無論是環境所面臨的威脅還是環境保護運動的反威脅都在不斷壯大,我們無法預測最終的結果。

同樣地,大家對多米尼加經濟和社會的前景意見不一。五位多米尼加朋友對此持極度悲觀的態度,認為完全沒有希望。他們對近幾任政府的所作所為倍感失望,腐敗無能,一味朋黨勾結,近年來出現數次經濟倒退的現象。這些現象包括原先占主要地位的蔗糖出口市場全面崩潰、貨幣貶值、自由貿易區出口商品的競爭優勢不敵其他低勞工成本的國家、兩家主要銀行倒閉、政府一面債台高築一面又花費無數。消費主義盛行,但遠超過國家能夠支持的程度。我的一位最消極的朋友認為,多米尼加共和國正朝著絕望的海地向下坡滑去,速度甚至比海地當年還要快:海地的經濟衰退持續了一個半世紀,而多米尼加共和國卻在幾十年裡就面臨崩潰的威脅。如此一來,多米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各將會和海地的首都太子港一樣窮困潦倒。在太子港,大多數人居住在生活標準低於貧困線的貧民窟,缺乏公共設施;而有錢人卻在城外的別墅裡飲葡萄酒。

這是多米尼加最糟糕的景象。其他朋友則認為40年來他們看著各屆政府如走馬燈樣地變換,當前政府確實腐敗無能,但到下次選舉他們肯定會下台,所有下屆總統的候選人看上去似乎都比本屆來得強(事實上,在這次交談的幾個月後,當前政府確實落選了)。認為多米尼加擁有美好前景的最主要事實是這是一個小國,環境問題人人都看得見。同時這也是一個「面對面的社會」,政府外有知識的私人個體如果有想法可以找政府官員,這點與美國大不一樣。最重要的可能是多米尼加是一個具有彈性的國家,在比當前更嚴峻的歷史形勢下都生存了下來。它承受過海地22年的佔領,其後從1844年到1916年、從1924年到1930年接連不斷地被腐敗無能的各屆總統統治,此外從1916年到1924年和1965年到1966年又被美國軍事佔領。隨後由世界近代史上最邪惡最具破壞性的獨裁者之一楚吉洛領導重建達31年。從1900年到2000年,多米尼加共和國所遭遇的社會經濟變遷比新大陸任何國家都更大起大落。

由於全球化,多米尼加共和國的未來趨勢不僅影響到多米尼加人,還將涉及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600英里外已成為100多萬多米尼加人家園的美國。紐約目前擁有世界上第二多的多米尼加人,僅次於多米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各。加拿大、荷蘭、西班牙和委內瑞拉也有大量的多米尼加人。1962年,美國已經嘗過伊斯帕尼奧拉島以西加勒比海國家古巴所帶來的威脅,因此多米尼加共和國能否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對美國而言尤為重要。

海地的未來又是如何呢?它已是新大陸最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人口仍以每年接近3%的速度增長,整個國家在變得更貧窮,人口問題更為嚴重。海地不但貧窮,自然和人力資源也極端匱乏,很難看到有任何改善的跡象。有人想通過外部世界,借助國外援助、非政府組織的行動和私人的努力,但海地甚至缺乏有效利用外部援助的能力。例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海地投入的資金是多米尼加共和國的7倍,但海地由於缺乏人才和有能力的組織,因此所獲甚微。我問每個熟知海地的人關於這個國家的前景狀況,答案千篇一律為「沒有希望」。其中大多數人是的的確確看不到一絲曙光,小部分認為還有點希望的人也承認他們只是少數群體,這些人的理由是海地目前的森林保護區雖然很小,但還是有重新造林、擴大森林面積的可能,以及國內兩大農業帶所生產的糧食至少還有剩餘用以供應首都太子港和北部海岸旅遊區的遊客。另外,海地最可觀的成就是廢除軍隊,卻沒有陷入分裂叛變和地方武裝運動的沼澤中。

就像全球化使多米尼加共和國的未來與其他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一樣,海地的一舉一動也影響著世界各國。其中包括對生活在美國、古巴、墨西哥、南美、加拿大、巴哈馬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和法國的海地人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的「全球化」,兩個國家休戚相關。在國界線附近,海地人都去多米尼加打工,至少能填飽肚子,並帶回幾塊柴火。還有一些海地的墾荒者試圖滯留在多米尼加邊境務農謀生,哪怕土地貧瘠到多米尼加的農民根本不屑一顧。在多米尼加的海地人有100多萬,大都為非法移民,前來追求更好的經濟條件和土地資源,儘管多米尼加本身也是一個窮國。因此100多萬在國外的多米尼加人正好與這100多萬在多米尼加的海地人相抵。如今,多米尼加境內的海地人已經佔人口數的12%,從事著許多多米尼加人不願意做的低工資高強度的工作,特別是當建築工人,還有就是做天天彎腰砍甘蔗的農民,在旅遊景點當門衛或者騎自行車送貨。多米尼加的經濟利用了這些廉價的海地人,但無法為他們提供教育、醫療保健和住房。在多米尼加的海地人和多米尼加人不僅經濟條件不同,文化也不一樣:講不同的語言,穿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食物,從外表看上去也不一樣(海地人的膚色更黑,更像非洲人)。

聽完多米尼加朋友對海地人在多米尼加處境的形容後,我不禁驚訝他們與在美國的墨西哥等南美國家非法移民處境上的相似性。我聽到許多這樣的話:「多米尼加人不願做的工作」、「工資少,但怎樣都強過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這些海地人把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都帶來了」、「他們講的話和我們不一樣,看起來也比較黑」,以及「我們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為非法移民提供醫療保健、教育和住房。」在這些話語中,我只要把「海地」和「多米尼加」換成「拉美移民」與「美國人」,就變成典型的美國人對拉美移民的態度。

照目前來看,多米尼加人離開本國前往美國和波多黎各發展,而海地人則到多米尼加來。在多米尼加的海地人正在成為不斷壯大的少數群體,就像美國許多地方「講西班牙語的人」(例如拉美人)在不斷增多。這對多米尼加來說,海地能否解決自身問題變得尤為重要,就像拉美能否解決自身問題對美國息息相關一樣。對多米尼加共和國而言,最會影響自己利益的國家就是海地。

對於海地的未來,多米尼加共和國能否扮演一個建設性的角色呢?乍一看,多米尼加無助於海地解決問題,因為多米尼加自己也是個問題成堆的窮國。這兩個國家文化差異很大,不僅語言不同,自我形象也不一樣。兩國相互間的敵意根深蒂固,許多多米尼加人認為海地是非洲的一部分,因而輕視海地人;而許多海地人則懷疑外國干預。兩國人民都無法忘記由對方帶來的慘痛歷史。多米尼加人記得19世紀海地曾入侵自己的國家,其中包括22年的佔領(且不提佔領帶來的好處,比如廢除奴隸制)。海地人也記得楚吉洛的惡行,1937年10月2日至8日,他下令用彎刀大肆屠殺住在多米尼加西北部和西保谷的20000名海地人。今日,兩國政府間不是小心警惕就是心存惡意,鮮有合作。

但是這些都無法改變兩大根本性事實:多米尼加的環境與海地的環境合為一體,海地是對多米尼加影響最大的國家,兩國間一些合作的跡象也開始浮出水面。例如我在多米尼加的時候,發現多米尼加的科學家們首次前往海地與該國的科學家們進行交流,而海地的科學家們也定下了回訪行程。如果海地的情況最終能得到改善,我認為這肯定離不開多米尼加的參與,儘管這是當前的多米尼加人不願意也幾乎無法想像的事。然而,若多米尼加沒有參與海地建設,這將是更無法想像的事。雖然多米尼加自身資源不足,但至少可以起到橋樑這一巨大作用,幫助海地探索外部世界。

多米尼加人會這樣想嗎?在過去,多米尼加人實現了比與海地化敵為友更困難的成就。多米尼加朋友們的未來有諸多未知數,我想這將是最大一個。

————————————————————

注 釋:
1.阿拉瓦克印第安人是指生活在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南美的美洲印第安人。——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