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為什麼從蒙大拿說起? >

為什麼從蒙大拿說起?

總的看來,蒙大拿與其西南部的比特魯谷的土地充滿著悖論。在美國48個州中,蒙大拿的面積高居全國第三,而人口數卻倒數第六,因此人口密度為全國第二低。今日的比特魯谷看上去蒼翠繁茂,但原始自然植物卻只有山艾。谷地所在的拉法利郡美不勝收,吸引了許多外州人遷居至此,甚至包括一些來自蒙大拿其他地方的人。拉法利郡是全國發展最快的一個郡。不過,這裡的高中畢業生70%會離開本地,大多數人也會離蒙大拿而去。儘管比特魯谷的人口在不斷增加,蒙大拿東部的人口卻在減少,因此整個州的人口趨勢處於平穩狀態。近十年來,拉法利郡50歲以上的居民數急劇增長,但三十幾歲的居民數卻在減少。最近在此建屋安頓的人,有一些是巨富,如嘉信理財的創始人查爾斯·施瓦布和英特爾總裁克雷格·巴瑞特,但拉法利郡還是蒙大拿最落後的郡之一,蒙大拿則幾乎是美國最窮的州。許多拉法利當地居民甚至做兩三份工作才能賺到聯邦政府規定的貧困線水平。

我們將蒙大拿與自然景觀密切聯繫在一起。蒙大拿的生態環境也許是美國48個州中破壞最少的,而這恰恰就是許多人搬到拉法利郡的主要原因。美國聯邦政府擁有蒙大拿州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而拉法利郡四分之三的土地都歸政府所有,其中大多是國家森林。然而,比特魯谷正是美國環境問題的縮影:人口增長、移民、缺水、水質惡化、季節性或地區性空氣質量不良、有毒廢物、森林火災日趨頻繁、濫砍濫伐、土壤及其營養物流失、生態多樣性減少、引進有毒物種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

就本書開篇所提到的今昔環境問題來看,蒙大拿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案例。在我將一一討論到的過往社會中,如波利尼西亞、阿納薩茲、馬雅和格陵蘭維京人等,我們只知道人們對待環境的最終後果,但大部分不知道他們的姓名與其個人的故事,而對其行為動機,我們也只能做個猜測。反之,在現代的蒙大拿,我們知道居民們的姓名、生活史與動機,其中有些與我有著五十多年的交情。通過瞭解今日蒙大拿人的動機,我們可以更好地想像古人的動機。在本章,每個主題都會有一張形象分明的臉,所以不至於太抽像。

此外,對那些將在以後章節討論到的狹小、貧窮、地處偏僻且生態環境脆弱的過往社會而言,拿蒙大拿這個例子與其進行對比能起到平衡的作用。我之所以選擇那些過往社會來討論,是由於他們遭受了環境破壞帶來的最大惡果,同時也有力地闡明了構成本書主旨的過程。蒙大拿雖然屬於今日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其環境和人口問題似乎要比美國其他地方來得少。當然,在我所居住的洛杉磯和大多數美國人所居住的大都市中,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如人口稠密、交通擁擠、烏煙瘴氣、水質低劣、缺水以及有毒廢物危害。相比之下,蒙大拿遠沒有這般嚴重,但還是有其自身的環境和人口問題,我們可以借此瞭解美國其他地方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蒙大拿這一案例有助於闡明本書的五大主題:人類對生態環境的衝擊、氣候變化、一個社會與其相鄰友好社會的關係(在蒙大拿案例中,即該州與美國其他各州的關係)、一個社會面對其他社會潛在的威脅(如海外恐怖分子與今日的石油生產商),以及社會自身如何應對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