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9.9 識別思維 >

19.9 識別思維

我們如何識別自己的理念呢?起初,這看起來像一個奇怪的問題。但想想這兩種不同的情境。第一種情境是,我拿著一個蘋果問:「這是什麼?」我們已經知道看一眼這個蘋果會激活像「蘋果」或者「水果」這種詞的多憶體。第二種情境是,現場沒有蘋果,我問道:「我們把那種圓形、紅色、帶有薄皮的水果叫什麼?」這一次,你腦中也會想起蘋果。人們可以僅從聽到一些詞語就「認出」一件事物,這不是很神奇嗎?我們識別事物的這兩種不同方式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嗎?答案就是在腦中,這些情境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無論哪種情境,腦中都不存在真正的蘋果。兩種情境中,都是某一部分思維認出了在其他特定部分的思維中發生了什麼。

讓我們繼續追尋這個例子,想像一下那些詞語激活了你的智能組中三個局部狀態。你的「味道」智能組與蘋果的味道相對應,「物理結構」智能組表述了薄皮,而「質地」智能組的狀態與水果相對應。因此,就算在視線中沒有蘋果,這種組合也很有可能激活「蘋果」的多憶體。讓我們將其簡稱為「蘋果-憶體」。我們怎麼能製造一部機器來做這種事呢?只要簡單地把另一個識別器與「蘋果-憶體」聯繫起來即可,這個識別器的輸入來自記憶,而不是感官世界。

在某種有限的程度上可以說這種智能體識別出了特定的思維狀態,如果我們大膽一些可以說,識別出了一組理念。從這個角度來說,物理和思維客體都可以進行相似的表述和加工。在我們積累這些識別器的時候,每個智能組都需要第二種記憶,就像是為了讓識別器識別出各種各樣的狀態而提供的識別字典。

這個簡單的方案對於我們如何表述理念只能解釋一點點內容,因為只有特定的事物才能用這種簡單的屬性列表來描述。我們通常還需要關於事物組件之間的限制與關係這類額外的信息,比如要表述「汽車的車輪必須在車體之下」這種知識。去發現我們可能會如何表述這類事物,已經成為當代心理學和人工智能領域關注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