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海洋文明史:航海與世界歷史5000年 > 第6章 結論 >

第6章 結論

自史前時代以來,航海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更大、更快、更安全的船隻被建造出來,沿著覆蓋全球的海上航線運輸人員和財物。世界的大洋不再是人類發明和勇氣的最大挑戰,而是現代世界經濟的通衢。本書的重要主題是廣闊航海網絡的發展,這個網絡通過貿易、政治力量的輻射,思想和文化的融合而把世界各地的文明連接起來。

世界最著名的航海社會在航海網絡研究中佔據主導地位的事實表明,世界歷史的一個重大發展是1500年左右幾個歐洲國家開始迅速擴張它們的航海網絡。這種擴張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突破了長期形成的區域界限。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的船隻把它們的政治實力輻射到全球。對新的貿易航路的積極探索和領土佔有不僅為歐洲列強和其他國家帶來了大量財富,而且促使世界經濟和政治權力格局的最終形成。當然這些成就是從非常肯定的角度來看,但是航海勝利的故事也有諸多消極方面,尤其是一些航海大國與其他不太強大的民族之間建立的壓迫和剝削關係。

美國的海洋擴張

美國的海洋擴張晚於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老牌海上殖民帝國,它進入20世紀以後才走上海外擴張的道路。美國的海洋擴張受益於它在工業革命進程中取得的成就。

為什麼是西歐的小國而不是諸如中國明朝或奧斯曼、薩法維和阿富汗帝國等國家能夠利用它們的航海技術擴大經濟和政治網絡呢?從合作轉向衝突和征服的過程中,技術發展不是決定性因素。西歐槍炮和艦艇的確優於其他國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軍事衝突中,歐洲人就注定出類拔萃。為了把權力投射到遙遠的地區,西歐國家的人力資源被利用到了極限。特別是葡萄牙和荷蘭,影響力下降的部分原因就是人口局限,而英國、法國和後來美國的海洋擴張都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增長。

組織制度的優勢包括中央集權政府希望更少地依賴國內稅收,頒布特許狀,授予投資公司准政府的權力和高度發達的財政制度,這些都有助於解釋歐洲的成功。對商業動機和回報的不懈追求也不應該被忽略。一些地區的政治分裂和敵對狀態常常給外來的航海大國提供了干預機會,在鼓勵海外擴張野心方面,歐洲列強之間的競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雖然威尼斯與葡萄牙、西班牙與荷蘭、英國與法國之間不同時期的競爭分別出於政治、宗教和商業等不同目的,但是這些競爭不僅殘酷無情,而且隨著它們走向工業化和全球舞台而不斷加劇。19至20世紀美國的顯著發展和日本的現代化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競爭強度。不幸的是,覆蓋全球的經濟是世界大戰的一個先決條件。

還有必要強調一下,歐洲沿海地形是如何令其雄心勃勃的水手取得成就的。從挪威到伊比利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區為掌握外海知識和航行帶來了機遇或者說挑戰。印度洋的情況也是如此,但是印度洋盛行的季風和亞洲領土廣袤帝國的強大吸引力似乎更有效地限制了水手們的視野。浩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似乎也不足以把美洲兩岸的航海文明引入未知海洋。

我們已經注意到,在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的發展過程中,航海聯繫極大地促進了宗教改宗的蔓延。海上貿易商人似乎常常是接受異域新思想的先驅。但是,當反省本書研究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主題時,我們不禁注意到,海洋常常為文明世界的居民提供了與其母國社會道德和宗教限制相分離的方法,從而使他們可以在遙遠的海岸擺脫母國的道德和宗教約束。從宗教來看,可以這麼說,歐洲航海網絡的擴張速度太快,以致基督教的意識形態跟不上步伐。雖然從一開始,新大陸被征服的領土就是名義上的基督教社會,但是實際上,它的土著文化仍然保留了宗教認同,歐洲移民力圖使他們的意識形態結構適應新形勢。相反,在亞洲和東非,雖然基督教也有所傳播,但是伊斯蘭教和佛教一直通過航海網絡傳播,變化的速度更加合理。

海外生產以及按海洋對食物進行分配確實是航海對許多文明演變所做積極貢獻的一個重要例證。新的食物來源得到了發展,新的糧食作物被融入許多民族的飲食之中。這常常導致新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的形成,但是正如我們在蔗糖生產的例子中所見,對社會而言,一直捲入這種發展未必有利。航海與黑奴貿易之間的聯繫對那些被捲入的人員沒有什麼好處。

我們已經看到,隨著人員、商品和思想跨越世界海洋的運動,嚴重的疾病也被傳輸到新地區並產生了驚人的後果。對人類的獨創潛能來說,沒有什麼比通過海路傳播的疾病所產生的始料未及的災難性後果表現得更顯著了。事實上,傑出的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把世界描述為「仍然對1492年後突破海洋障礙、來往航行的船隻引起的衝擊做出回應。」[1]

不斷擴大的全球經濟也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現代世界技術和工業持續進步的一個不幸後果是航行的艦船、污水出口和被污染的河水,都向大海傾瀉有害的、有毒的甚至放射性物質。

我們的研究顯然能推斷出許多不利後果,但是它們不能完全掩蓋航海和文明的積極成就:例如,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傳播到新的地區,航海技術的進步很快便促進了全球網絡的發展。現代經濟的長期發展仍被看作人類文明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儘管它帶來了不平等和潛在的危害。

從文化上看,水手們的積極活動也令世界獲益。由水手、商人、殖民者和傳教士傳播的豐富多彩的伊比利亞文化在許多地方繁榮起來,並且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遺產。西班牙語成為世界第三大語言,是遠離西班牙的智利的第一語言、菲律賓的第二語言。英語甚至更為普遍,英語文化的多面性與歐洲各航海國家的文化多面性一樣。當然,這種影響力有兩面性。本書的讀者肯定能想到,自身的語言、飲食、服飾、創造性藝術和日常文化的許多方面都起源於外國。

無論我們選擇從什麼角度看,航海對文明發展的貢獻的確都是豐富多樣和令人陶醉的。最後,我們必須懷著衷心敬佩之情,仔細思考各大航海文明的水手們一次次充滿信心地運用自己掌握的資源和技巧應對海洋挑戰的方式。

本書開篇引用了一首詩歌,所以最恰當的方法是以引用另一篇詩歌作結,這次我們選取H.W.朗費羅(H.W.Longfellow, 1807——1882)的《大海的秘密》:

你想瞭解大海的秘密嗎?

舵手們回答:

只有那些勇敢面對危險的人,

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秘密!

[1] William H. McNeill, Plagues and Peoples, Basil Blackwell, Oxford, 1977, P.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