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 第七十章 用強力研讀書 -上- >

第七十章 用強力研讀書 -上-

【最近有些朋友讓我談讀書的技術問題。我其實並沒有讀過很多書,更不是什麼牛人,只是硬著頭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以下如有狂悖之處,還望讀者諒解。】

為了能在較短的篇幅內把事情說完,我們不談怎麼讀論文,課本及其他任何學術著作,只談思想類的「閒書」。這可能也是最多人關心的問題。讀這種書顯然不是為了漲工資,而是為了長見識。獲得見識的最好辦法其實不是讀書,而是自己去身體力行:你想瞭解或者批評警察,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去當六個月警察。但讀書是獲得見識最快的辦法。

怎樣最有效率地從書中獲得見識?本文提倡一種高強度的讀書方法,姑且稱之為「強力研讀」。其實我很想給此文起一個英文標題,叫做 Deep Reading,以與最近心理學家們談論的訓練天才的新成果,什麼 deliberate practice,deep practice,相呼應。

「強力研讀」不追求讀書的廣度,而追求深度。除此之外,它跟科學訓練法有三個共同特點:

第一,不好玩。世界冠軍培訓基地沒有「寓教於樂」這個概念。「強力研讀」不是為了娛樂和休息,而是用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非得把一本書給融會貫通以至於能夠學以致用不可。這種讀法相當累。

第二,用的時間很少。據說在那種專門培養天才的最好的音樂學校裡,孩子們每天真正練琴的時間絕對不超過2個小時。因為沒人能長時間堅持那樣的強度,而沒有強度的訓練還不如不練。我真正讀書的時間相當有限,平均大概每天少於一小時;只有在最有必要的情況下我才會寫讀書筆記,可能每週也不到一小時。

第三,不追求讀得快。很多讀書方法教人怎麼用最快的速度讀完一本書,其實那些有必要快速讀完的書根本不配讓我們讀。追求把一本書快速讀完,就好像追求把一隻曲子快速彈完一樣,這不是練琴是完成練琴任務。據說,美國最好的小提琴學校裡面有一條規矩,說如果誰練習的時候不夠慢,以至於被人聽出來他練的是什麼曲子,那就說明他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琴,必須立即糾正。

我先舉一個例子,Tim Harford 的《臥底經濟學》(Undercover Economist),來說明很多人讀書不得法。此書在豆瓣有三個版本,其中只有中文版有不算灌水的讀者書評。以下我可能要得罪人了:)

豆瓣頁面上一共有6篇「熱門評論」,這些評論的作者有什麼心得呢?最熱的這篇,「子不曰」的《撕開面皮給你看》,談到了書中說的星巴克咖啡和超市搞亂價格現象;第二篇的題目就是本書標題,內容不是讀書心得,而更像是給書做的廣告;第三篇《真實世界經濟學》,提到星巴克,然後不知為何開始談另一本講經濟學的書和自己讀經濟學讀物的過程;第四篇,談到星巴克,房價,超市定價,和大學生的火車票。讀這些書評,似乎《臥底經濟學》是一本講述生活中的經濟小故事的漫談。

但如果你強力研讀,會發現這本書不是純粹漫無邊際的瞎侃。實際上,它幾乎是一本現代經濟學的入門教科書,寫的相當系統而又不拘泥於四平八穩,觀點相當鮮明,主題很突出。此書反覆強調一個概念,「稀缺」。

(第一章)說沒有稀缺就不可能賺錢。如果市場是完美競爭的,那麼人人都只能賺到市場平均利潤,乾脆把錢直接存銀行算了。那些真正賺了大錢的公司靠的不是什麼勤奮工作或廉價勞動力,而是對稀缺資源的佔有,比如說人無我有的技術,或者乾脆是像中國國有電信公司那樣人為的壟斷。高收入的真正秘密是確保稀缺,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醫學界對行醫資格有如此之高的要求。

(第二章)說有了稀缺你也未必能賺到錢:哪怕附近只有你一家超市,顧客也未必會在你這裡花很多錢。你必須使用一系列的手段,甚至詭計,最典型的辦法是對顧客實行區別定價。

(第三到第五章)說經濟學家為什麼喜歡市場,因為市場調節可以自動把稀缺的東西變得不那麼稀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對整個社會有利。然後談到市場為什麼有時候會失靈。政府的有些政策,表面上為了公平,但客觀上是促進了稀缺,比如說不讓優質小學入學市場化。這幾章還向讀者普及了過去幾十年內經濟學關於市場的作用和不起作用的一些研究成果。

(第六章)指出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稀缺力量。消費者並非非買亞馬遜的東西不可。(而微軟是有一定稀缺力量的,因為 Windows 的壟斷地位 – 所以微軟用的是本書第二章,在有稀缺力量的情況下怎麼盡可能多地賺錢,比如說寫一個 Windows 賣人為造成的高低檔搭配的多個版本。)所以亞馬遜這類公司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它股票價格 – 其股票根本不值那麼多錢。甚至整個所謂 IT 新經濟都是如此,新技術並不帶來稀缺力量。作者認為整個股市都被高估了(此書出版於金融危機之前,不幸言中)。

(第七到第十章)是前面理論在當前熱點問題中的應用。儘管經濟學家們普遍不能預測金融危機,但經濟學還是有用的,而且真的起到過非常了不起的作用。

如果我們看完這本書只記住兩個字,這兩個字應該是「稀缺」。沒有稀缺就不能真正賺錢!但是看看我前面提到的排在前四名的豆瓣書評,我直接搜索,發現竟然沒有一篇提到「稀缺」這個詞!如果你只看這四篇書評,你記住的兩個字是「咖啡」。而星巴克怎麼賣咖啡,其實是該書中文版前四頁說的事情。

如果不強力研讀,就算再讀15本經濟學書也學不會用經濟學家的眼光去看世界,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大堆飯桌上的小段子而已。等到下次聽專家說話,感覺還是似曾相識,自己又說不出來。

強力研讀的目的是要掌握其一套思維方式。這個世界經常會發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令很多人興奮,迷惑,或憤怒,而大多數人只會在新浪新聞的評論中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如果你強力研讀過這方面的書,也許就會指出:第一,這件事其實沒什麼,我知道比這個更好/更壞/更怪的事;第二,那個所謂專家說的意見屬於 xx 流派,而學術界對這派有很大爭議其實他們已經過時了,比如獲得 xx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 xx 理論,就是個更好的理論;第三,我估計此事將會向 xx 方向發展。。。我說的不是意淫,實際上《臥底經濟學》作者最近的新書,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是個答讀者問的短片合集,其中每一篇都是這個套路。有學問跟沒學問是很不一樣的。

對我而言,強力研讀等於做讀書筆記。我如果讀四本書,其中只有一本會被做筆記,因為做筆記很費時間(比如《臥底經濟學》,我就是想做但是沒有時間做筆記)。好書實在太多了。下面我介紹一下應該怎麼做讀書筆記。

(待續,否則這篇文章就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