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 第四十九章 人與機器的新關係 >

第四十九章 人與機器的新關係

據說李政道每天都要算點東西鍛煉身體,如果實在沒什麼可算的,他就算兩個積分。算積分是一個手藝。然而十幾年前隨著 Mathematica 流行於大學校園,我們發現原來計算機也會算積分。

好吧,人不應該以會算積分為榮。可是人終歸比計算機聰明,這總沒錯吧?機器能接管積分還 能接管藝術麼?至少在藝術領域,應該永遠是以人為主 — 比如六小齡童肯定就是這麼想的。1996年,六小齡童參演國產大片《大鬧天宮》,試了幾場戲之後就退出不演了。因為他認為吊著鋼絲背對一片空白的幕布做各 種假裝的動作不是一個藝術家該做的事情,他「感覺自己似乎已成為電腦的工具和傀儡」。今年《阿凡達》出來以後,六小齡童宣佈要拍3D版《美猴王》,不知道他是否做好了當工具和傀儡的準備。

人與機器可能有了一種新關係:平等合作的關係。在計算機越來越便宜的大趨勢下,電腦特技的成本卻越來越 高,占電影的預算比例越來越大,而傳統明星的重要性則在下降。《阿凡達》和《變形金剛》這類特效電影中的演員都不是一線明星,他們的片酬跟特效成本相比幾 乎可以忽略不計。施瓦辛格甚至不必出演,《終結者4》就可以用電腦合成的形象讓他現身。

不僅僅是視覺效果。計算機可以修正演員演得不好的 表情或者說得不好的台詞。更有甚者,計算機可以確保歌手不跑調。去年時代週刊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現在所有職業歌手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 Auto-Tune 這個插件糾正自己的音調。過去歌手可能要在錄音棚裡反覆錄上幾十遍,而現在哪怕是業餘選手自己在家也能唱一遍之後馬上用軟件修好。最近曾軼可出個新專輯, 有人感歎道,用了 Auto-Tune,「再綿羊也能給你調準」。

計算機把歌手從不走調的艱苦訓練中解放出來,歌迷的心情就複雜了。歌曲到底是歌手的藝術還是計算機的藝術?也許幾年之內計算機就可以使用鄧麗君的聲音錄製全新的歌曲,或者是否直接聽電腦合成的歌曲更好?甚至是否在未來,演員這個職業將會消失,因為所有電影都本質上是電腦合成的動畫片?

自從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輸給計算機「深藍」以來,大多數人在國際象棋這個項目上就算服了計算機了。今天花50美元就能買到一個讓家用電腦可以戰勝國際特級大師的軟件。然而人類並沒有放棄象棋。這些程序的存在不但讓普通小 孩子也有機會跟大師對弈從而培養了更多少年天才,而且極大的影響了專業棋手的訓練,讓棋手的下法淡化傳統套路,越來越像計算機。

人們開始嘗試一種新的象棋下法:讓人和計算機組隊聯合比賽。聶衛平肯定喜歡這個玩法,因為在計算機的幫助下,棋手不必在比賽一開始就陷入定式的計算之中,更重要的 是堅決杜絕了昏招的出現。2005年,Playchess.com 網站舉辦了一次「自由式」在線國際象棋比賽,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跟計算機組隊參賽。在高額獎金的吸引下,好幾組國際特級大師跟超級計算機聯合組隊。最初 的比賽結果似乎證明還是人厲害:超強棋手和不太強的計算機組成的隊伍要勝過那些擁有超強的計算機和一般棋手的隊伍。然而比賽的最終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 料,不是最強的棋手加最強的計算機,而是兩個業餘選手使用三台普通的電腦取得了冠軍!

他們的秘密在於知道怎麼更好地調教和幫助計算機看得 更遠。計算機不再是人類的秘書,而是一個有無限潛能的猛獸,取勝的關鍵在於你會不會使。最好的動畫片並不僅僅是一幫技術人員和美工的作品,功夫熊貓的背後 是一位真正的演員在做出表情動作。為拍《阿凡達》,卡梅隆專門帶演員去夏威夷體驗叢林環境,以便讓他們在演播室一根草都沒有的情況下仍能逼真地表現出在草 叢中走路的感覺。對著空氣揮舞一根不存在的金箍棒不但不愚蠢,而且也是一門手藝。

(應范致行主編邀請,我從5月1日開始在《新知客》雜誌寫專欄。這篇原本是給6月1日這期的,但寫完發現卡斯帕羅夫在《紐約書評》寫的國際象棋故事已經被陳曉民在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用過,只好發博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