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引力波:發現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缺失的「最後一塊拼圖」 > 第1章 黑洞碰撞 >

第1章 黑洞碰撞

When Black Holes Collide

在宇宙的某個地方,兩個黑洞發生了碰撞。這兩個黑洞與恆星的質量差不多,體積卻只有一般城市那麼大,是真正意義上的黑洞(裡面空蕩蕩的,沒有一絲光)。在碰撞發生前的最後幾秒鐘裡,它們在引力作用下一起繞著最終接觸點完成了數千次的旋轉,使時空發生了劇烈振蕩。碰撞之後,這兩個黑洞合併到一起,形成了一個更大的黑洞。黑洞碰撞是宇宙誕生之後威力最大的一個現象,釋放出的能量超過1021 個太陽。碰撞發生時一片黑暗,爆炸產生的所有能量都不會以光的形式逸出,所以用任何望遠鏡都無法觀察到。

黑洞合併時,無數能量以純引力,也就是引力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四周傳播,時空受到擾動而泛起漣漪。但是,即使有宇航員正好在附近,他也不會看見任何異常現象。不過,他所在的空間會發生鈴振現象,對他擠壓、拉伸,使他的身形發生變化。如果靠得足夠近,他的聽覺器官會隨之振動,也就是說,他可以「聽見」引力波。在空無一物的黑暗中,他可以聽見時空發出的聲音(如果黑洞沒有奪走他的生命)。引力波就像不需要物質媒介的聲音,在黑洞相互碰撞時,就會發出這樣的聲音。

沒有人聽過引力波的聲音,也沒有任何儀器留下清楚無誤的記錄。雖然引力波以光速傳播,但是從碰撞點傳播到地球可能需要10億年的時間。在到達地球之前,黑洞碰撞發出的聲音已經非常微弱了,以至於用語言根本無法形容,如此微弱的聲音我們肯定難以察覺。在引力波抵達地球時,空間的鳴響會引起距離的相對變化,在相當於三個地球並排的跨度上位移一個原子核的寬度。

半個世紀之前,一股記錄天空中各種聲音的潮流悄然興起。LIGO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為基礎性科學研究提供支持的美國聯邦政府獨立機構)迄今為止投入最多的項目,包括兩台探測器,分別位於華盛頓州漢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各佔地4平方公里。LIGO的綜合成本超過10億美元,參與合作的全球科學家和工程師有數百人之多,是所在專業領域幾十年來科技創新工作的一個標誌性成果。

在過去幾年裡,為了提升探測能力,這兩台機器都處於脫機狀態。一名實驗人員告訴我,機器的所有部件都被更換了,除了那個空空如也的管道(真空管)。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科研團隊都在進行緊張的計算,希望可以預測宇宙最喧鬧的狀態何時到來。理論學家則利用這段時間設計數據算法,建立數據庫,並想盡辦法充分利用這些工具。為了「在相當於地球周長1 000億倍的距離範圍內測量出比人的頭髮的直徑還要小的變化」,許多科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如果探測到引力波,人們有望在隨後幾年裡取得豐碩的成果,因此位於地球上的天文台渴望記錄天文巨變從不同方向、不同距離傳到地球上的聲音。死星發生碰撞,古老的恆星發生爆炸,還有曾經發生的宇宙大爆炸,所有這些高衝擊強度的混亂狀況都有可能引起時空振蕩。從伽利略用一架簡陋的望遠鏡觀察太陽開始,人類把400年來拍攝的一系列靜止的天空照片,彙編成一部講述宇宙歷史的無聲電影。在這些天文台投入使用期間,科學家們將為這部電影配上一首不是很悅耳卻非常熱鬧的主題曲。

在這個嘗試測量時空形態微弱變化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實驗中,我身兼數職:首先是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希望為一個龐大的科學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其次是作為一名初學者,希望深入瞭解干涉儀;最後是作為一名作者,用手中的筆記錄人類在黑洞研究活動中取得的重大進展。隨著全球範圍內爭相建造引力波天文台的熱度逐漸消減,這個領域即將有重大發現的前景牢牢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不過,仍然有人強烈懷疑它最終能否取得成功。

儘管在開始的時候,LIGO項目面臨諸多困難:爭議不斷,權威科學家表示反對,團隊內部鬥爭十分激烈,技術上也一籌莫展。但是,LIGO項目沒有被擊垮,而是擺脫了陰影,不斷變強,走上了發展的道路。50年前,使用一個無比龐大的機器去捕捉極其微弱的聲音,還僅僅是人們的一個遙遠的夢想,而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在20世紀60年代,這個靈光乍現而來的思想實驗彷彿一首令人莞爾的俳句詩,而現在它已經變成由金屬和玻璃製成的實物。2015年秋,在愛因斯坦提出引力波預言的100週年之際,改進後的LIGO探測器開始記錄太空傳來的聲音。在一兩年(也有可能是三年)之內,這些機器就會達到最靈敏的狀態。上一代的機器證明這個概念是可行的,但成功卻不是唾手可得的,因為大自然並不總是按人類的意願行事。這些高精尖的機器可以自動鎖定目標,也可以由人來完成調整、修正、校準等操作。如今,這些機器靜靜地等待著捕捉某個非同尋常的信號,科學家們也摒除疑念,堅持完成最後的工作。

本書既是一部引力波編年史(是宇宙歷史的有聲記錄,也是為那部無聲電影譜寫的主題曲),又是獻給那些矢志不渝、堅持不懈的實驗人員,以及愚公移山式科學精神的一首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