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咖啡咖啡處處開 > PART 4 烘焙:醇香美味誕生的前奏 >

PART 4 烘焙:醇香美味誕生的前奏

咖啡烘焙是一種藝術創作,一種煉金術,能將幾乎無味的綠色種子變成香氣逼人、令人沉醉的栗褐色豆子。

咖啡烘焙師的世界是這樣的:我們從許多國家選購多種精品咖啡豆,通過調整烘焙時間和溫度,力圖讓它們呈現出最好的一面。

烘焙充滿了變化和挑戰:收穫後的一年內,生豆會發生非常細微的變化,烘焙時必須考慮到這些變化,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大型公司裡,負責烘焙的通常是技師,他們管理著由電腦控制的車間,但不能決定咖啡的風味,只能按照指令行事。而我們所在的小眾咖啡市場,主要和高質量的精品級咖啡打交道,我們除了對風味進行處理,還有責任在烘焙中展現出咖啡豆的全部價值。

咖啡烘焙是門精湛的技藝,本章介紹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卻是聯盟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形成的。

01 完美的烘焙能讓咖啡風味得到盡情釋放

對一杯咖啡的風味來說,烘焙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咖啡的原產國和處理方法。從最基礎的層面來看,烘焙塑造了我們所說的「濃度」。淺度烘焙的咖啡口感較薄,味道明亮;深度烘焙的咖啡口感較厚,味道較強烈。烘焙程度越深,苦味越重。烘焙程度極深的咖啡會有獨特的煙味和明顯的苦味。

風味好壞與所含糖類和酸類息息相關

這裡可以用巧克力作類比。想像一下牛奶巧克力的味道,再想想可可含量75%、90%或100%的黑巧克力的味道,可可含量高時,巧克力中的果味和深層風味就會被掩蓋,苦味太重,讓其他味道都無跡可尋。

但是,烘焙遠不止口味深淺這麼簡單。作為咖啡烘焙師,我們的任務是要瞭解咖啡在烘焙過程中的「反應」,即變化情況,找到風味的平衡。

烘焙師之所以要「走鋼絲」,是因為咖啡生豆中有2種成分:糖類和天然生成的果酸——這2類化合物對烘焙的需求截然相反。

糖類在自然狀態下比焦糖化之後更甜,烘焙時間長(程度深)會使糖類焦糖化。而酸類,特別是綠原酸(CGA),初期存在於酚類化合物中,味道苦澀,需要時間和能量分解成更適口的味道。不過,較低含量的綠原酸可以增加咖啡宜人的風味。

烘焙師詹姆士在準備要烘焙的一批生豆。

用恰當時間的烘焙,充分分解不可口的酸,同時保留糖類自然的甜味,在這2種味道間取得平衡,才算成功「走完了鋼絲」。

烘焙師擁有決定烘焙時間的權力,關於烘焙不足和烘焙過度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了。烘焙不足的咖啡豆,最糟糕的情況是綠原酸沒有充分分解,酸味重,還帶有草味、菜味和酚類的味道,嘗起來要麼很糟,要麼雖然味甜卻很澀。烘焙過度的咖啡豆一般味道「濃」,但為此犧牲了甜味,還徒增了煙熏焦糖味和高純度黑巧克力的苦味,只能是一杯乏味的咖啡,多少缺了些宜人的酸味。

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這張圖表顯示了烘焙過程中咖啡豆幾種特性的變化情況,以及這些特性與烘焙程度的關係。烘焙過程就像走鋼絲一樣緊張,我們要決定怎樣烘焙,以得到最理想的風味平衡度和特徵。「一爆」「二爆」分別指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爆裂,「法式烘焙」指最深程度的烘焙,具體解釋見第142~143頁。

理想烘焙在於平衡咖啡的甜味和酸味

20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烘焙咖啡。在舊金山灣畢茲咖啡的影響下,我們選擇了深度烘焙。畢茲咖啡讓我們知道深度烘焙的咖啡也可以很甜。

但是,在之後的幾年裡,我們和優秀的種植戶建立起了合作網,買進的咖啡品質提高了,它們的天性如此美妙,彷彿在請求我們讓它們能在世上「一展身手」。而即使是技術再高超的深度烘焙,也會損耗掉咖啡的一些風味,所以,我們現在烘焙的咖啡基本算是中度烘焙,不過我們比較傾向的叫法是「特色烘焙」:每種咖啡都平衡了甜味和各種宜人的酸味,能給味覺帶來驚喜。

烘焙師要判斷咖啡豆變成多深的褐色時,最能展現這批豆子的風味,通過觀察咖啡豆的顏色來決定何時停止烘焙。越到後期,顏色變化越快。烘焙剛開始,烘焙師不會頻繁地查看咖啡豆的顏色和香味,但是後期,他們會在烘豆機前站定,不斷地檢查。完美和「差一點」之間只有一二十秒的差別,雖然差了一二十秒的咖啡也不會太差,但是「不錯」可不是我們的目標。

02 人力、物力、火力,烘焙過程中缺一不可

只有具有足夠精湛的技藝,才能充分展現烘焙的魔力。聯盟公司會烘焙多種單一產地的咖啡,這些咖啡的種植海拔、豆粒密度、種類等大不相同,在收穫之後還經過了各式處理和加工。此外,聯盟烘焙工廠的室內溫度和所在地的天氣也是變量,我們的烘焙團隊在每天的烘焙過程中,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成功烘焙需要手工與機器的絕妙搭配

在烘焙之前,我們會從每一袋進入烘焙廠的咖啡中取樣,嘗試各種烘焙曲線(以時間和溫度為坐標軸),有時可以達到6種,然後對成品進行杯測,選擇最理想的一種作為批量烘焙的烘焙曲線,然後教給烘焙團隊。烘焙團隊使用老式的博百特(Probat)滾筒式烘豆機,讓咖啡豆煥發出生命。這種烘豆機的烘焙方法是傳統慢烘,滾筒外壁由直火加熱。

我們用電腦軟件來記錄烘焙數據,但是烘豆機不是由電腦控制的,也不是自動化的。聯盟公司的咖啡都採用手工烘焙,由人工觀察咖啡豆和樣品的變化,靠技藝打造咖啡風味譜,只用電腦檢測烘豆機內的烘焙曲線。這就是我們獲得風味和成品穩定性的方法。(其他精品咖啡烘焙師大概也會這樣說。)

整個烘焙過程中,烘焙小組一直在預測咖啡將要發生什麼變化,也在估計咖啡此時正在發生什麼變化。烘焙師一直在期待著,通過溫度變化率,推測烘焙下一步的進展。我們會在咖啡豆反應進行之前預先行動,決定是否要調整火力,是降低火力,還是增加送氣給烘焙加能。同時,還要通過軟件檢查烘焙的穩定性,每一爐的成品都要接受杯測,烘焙曲線可能還要因此調整。

史蒂夫在用公司的主力烘豆機烘焙咖啡,這台「老當益壯」的滾筒烘豆機可裝載120千克生豆。
聯盟公司的員工李正在把烘焙好的咖啡豆倒進冷卻盤——10千克完美的豆子!
公司小批量烘豆機上的觀察窗和探溫針。通過觀察豆子顏色並讀取溫度,可以確定烘焙反應的速度。

用大火還是小火,咖啡密度說了算

咖啡生豆的密度會影響均勻烘焙所需的熱量。密度會因咖啡樹的品種不同而有細微的差異,但主要是受種植海拔影響:海拔越高,密度越大。所以,很好理解:烘焙中美洲高海拔種植的咖啡豆,要用較大的火力;烘焙印尼、巴西等低海拔種植為主的咖啡豆,火力就要溫和一些。烘焙高海拔種植的咖啡豆時,我們可能會先預熱烘豆機,形成較高的起始溫度(「著火溫度」),然後,把送氣口開到最大,說得簡單點就是讓燃燒器轟轟作響,等到咖啡豆變化速度加快,再慢慢降低火力。

烘焙密度較低的豆子時則相反,採用較低著火溫度更好,送氣也不用過於積極。不過,這兩種咖啡豆達到同一烘焙程度所需的時間幾乎一樣。我們從來不會混合烘焙密度不同的豆子,那無異於把肉和海綿蛋糕放進同一個烤箱,結果只能是一個還沒熟,一個已經燒了起來。

烘豆機

高品質咖啡豆一般都用滾筒式烘豆機進行烘焙,滾筒由煤氣爐加熱,咖啡豆在鑄鐵滾筒裡不停翻滾。滾筒會對咖啡豆產生輻射熱,與此同時,會有風扇向桶內扇入熱空氣,用熱氣流加熱咖啡豆。輻射熱和熱氣流的結合可以實現穩定的慢烘。小型商用烘豆機一次可處理3~15千克生豆,大型的機器則可以處理500~1000千克。

大型跨國公司採用的烘焙方法是以大量熱空氣猛烘,這樣烘焙非常迅速,只要90秒。烘焙時間短的烘豆機以質量為代價提高速度,但是對品質一般的速溶咖啡來說,咖啡豆的反應也足夠充分了。

聯盟公司只用滾筒式烘豆機,最小的是只能裝載100克的樣品烘豆機。能裝載12千克的「舊金山人」(San Franciscan)烘豆機是用來製作烘焙曲線的,也為家庭客戶提供下單烘焙服務。日常出貨使用的是兩台老式120千克級博百特滾筒式烘豆機。這2台機器已經有50多年歷史了,但保養得很好。烘焙時,咖啡豆反應慢而穩,我們認為這2台機器是我們成功的關鍵之一:它們不受電腦控制——每一批咖啡豆都是手工烘焙而成。

正式開始烘焙!

1 咖啡生豆

咖啡生豆12%是水分,來自不同產地的咖啡豆密度不同。密度決定了烘焙溫度曲線的變化幅度。

2-3 顏色變化

為了讓咖啡盡早吸收熱量,進行反應,我們會設定較高的火力,大量供能,讓溫度持續上升一兩分鐘(剛放入豆子時溫度會下降)。起始溫度要合適,溫度太低或火力太小會讓烘焙「失速」,即無法升溫,對成品風味不利。

在最初的4~6分鐘裡,由於葉綠素分解,水分進一步蒸發殆盡,咖啡豆會由綠變黃。

4 前期反應

咖啡豆顏色發生變化之後,我們會降低熱量供給,此時豆子開始膨脹,釋放出氣體,散發出甘草和麵包般的甜香。在這個階段,豆殼(銀皮)會脫落,經收集後丟棄。

經過6~7分鐘,滾筒內溫度達到125~150℃(260~300℉)時,發生美拉德(Maillard)反應,它對咖啡風味、香氣和顏色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

再過2分鐘,溫度接近170℃(340℉)時,天然的糖類會焦糖化,變為褐色。

TOP×TIP 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反應。反應期間,咖啡豆變成褐色,生成大批芳香化合物,帶來花香、辛香、巧克力味等風味。

5-6 第一次爆裂

再過3~4分鐘,水分蒸發和二氧化碳逸出時產生的壓力會破壞咖啡豆的結構,豆子會發出爆裂(砰砰)的聲音,冒著煙和水汽。

一爆結束後,溫度會快速攀升。讓滾筒內溫度穩步上升十分重要,因為過山車式的溫度變化——上升、下降、失速,通常都會讓成品嚐起來鹹且乏味。

我們的烘焙師會一直觀察咖啡豆,靠感官捕捉香味最甜、麵包味最濃的那一刻,一般在一爆結束後很快出爐。咖啡豆中的酸已經被風味更好的分解產物取代,能突顯出其他複雜的芳香及風味化合物的特質,甜味也得到了保留。

7 後期反應

一爆後,咖啡豆內部又開始生成二氧化碳,而且因為糖分被分解,顏色繼續向褐色變化。此時咖啡甜度降低,風味更有「烘焙感」,但濃稠度提高。如果要繼續烘焙,一定要避免溫度在短時間內升得太高,不然咖啡豆可能會燃燒,或者產生煙灰味。

8 第二次爆裂

一爆平息後,溫度會再次上升,且升溫速度更快,所以要對火力再次進行調整。

滾筒內的空氣流動在最後階段尤為關鍵,這個階段滾筒內會產生大量藍煙,如果不能排出,咖啡會有過重的煙味。

在接下來的1~3分鐘裡,咖啡豆中繼續生成二氧化碳,豆子表面出現油斑,二爆開始。此時,筒內溫度已經接近咖啡豆的燃點。定期清理風管等管道,可以降低起火的風險。

9 法式烘焙

這是最深程度的烘焙,很少用於高品質咖啡豆,成品味道以烤焦吐司味為主,咖啡豆本身的風味物質大多已經被烘掉或者弱化。如果烘焙程度還不算太深,濃稠度會非常高(極深度烘焙會連濃稠度也損耗掉),苦味比淺焙咖啡要重許多。

10 冷卻

我們對咖啡豆的密切評估一直持續到機器被打開、把滾燙的豆子倒進冷卻盤的那一刻。剛進入冷卻盤時,烘焙還在持續,持續時間受季節和氣溫影響,所以冷卻盤配有一個強力風扇送風。

正確預估烘焙時間需要在恰好的時間倒出豆子,力求在3分鐘內利用空氣冷卻咖啡,以保留甜度。

有些烘焙師會用淬火冷卻法,給咖啡噴水,通過水分蒸發帶走熱量。這樣雖然能停止烘焙,但會損害咖啡的新鮮度。

烘焙曲線:用科學指標監控烘焙進度

用來顯示烘焙進展的2個指標分別是:時間和溫度。我們的烘豆機上配備著一個溫度探測器,就在咖啡豆在滾筒內翻滾時會聚集的那個地方,我們靠它讀取咖啡豆的溫度。

曲線圖的起始點是預熱後的著火溫度,此時將咖啡豆倒進烘焙滾筒。溫度隨即下降,在咖啡豆吸收熱量後回升。烘焙師會關注著溫度的變化速率,在幾個關鍵時間點微調火力,讓烘焙以合適的步調進行。

圖中顯示了同一種咖啡豆的兩種不同的烘焙曲線。實線代表「中度」烘焙,在一爆至二爆間結束。第一次顏色變化後延伸出來的虛線代表的溫度較高,持續到二爆,還可以延續到法式烘焙。

起火:咖啡師都會遭遇的烘焙經歷

咖啡師一定有過烘焙時起火的經歷,如果沒有,以後也會有的!這是所有咖啡師都會經歷的事,特別是那些經常進行深度烘焙的,就算定期清理機器也無法避免。

烘焙順利接近二爆時,如果一點咖啡燃屑飄進了氣流裡,很可能順著排風管進入豆殼收集處,然後掉進底下的豆殼收集箱,引燃大量的豆殼。機器管道會燒得通紅,表面的漆開始剝落,就像跑了100英里高速的哈雷摩托的排氣管——這就是豆殼起火。

還有一種更可怕的起火原因——停電,我們遇到過一兩次,如果烘焙途中滾筒停轉,風扇關閉,咖啡豆就可能在滾筒內爆炸。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災難」:如果火勢繼續,整個滾筒(烘豆機最貴重的部位)會在高溫下扭曲變形。

19世紀中期的美國波士頓,一批正在運作中的「抽屜式」烘豆機。烘豆滾筒需要由大型火爐加熱,火力全開時,彷彿燃起了地獄之火。如今,烘豆時火力的可控性更高,但起火的狀況仍時有發生。

03 買台烘豆機,自己在家做烘焙

有些人十分信賴家裡的直火烘豆機,堅信這些手工烘焙的豆子煮出的咖啡非常好,烘焙過程本身也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如果你決心學習家庭烘焙,我們一定支持。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家用電動烘豆機,烘出的咖啡豆品質較穩定、適口,而且比直火或烤箱烘焙法更快捷。我們要推薦的是台式手搖爆米花機,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烘焙時的選擇,而且經濟實惠!

「磨刀不誤砍柴工」

‧烘焙技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掌握,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的成品很可能並不能讓你滿意。

‧烘豆會產生大量的煙。做好心理準備,一定要把抽油煙機開到最大,並且打開一扇窗戶。

‧烘豆期間要一直守在機器旁邊,不只是在那裡搖手柄,還要邊看邊聽,密切注意烘焙的情況。

‧在手邊準備好一個金屬濾鍋,咖啡一出爐就倒進去。

家庭烘焙,手搖爆米花機足以完成

首先,稱取225~250克(8~9盎司)的生豆,放進一個乾淨、乾燥的小杯子或者罐子裡。用中火預熱爆米花機,直到機器變燙。如果有獨立的烤箱溫度計,可以放進機器中,溫度讀數達到200℃(400℉)時,取出溫度計,放入咖啡豆,蓋上機蓋,立即開始轉動手柄,在烘焙結束前保持勻速轉動。時刻觀察咖啡豆的變化情況,根據需要調整溫度,不要讓咖啡豆太快冒煙,但如果等了太久,就把溫度調高一些。

大約6分鐘後,你會看到有煙霧冒出,這表示一爆即將開始(你將聽到砰砰聲)。此時你要全神貫注。如果覺得進度太快,不要猶豫,把機器從熱源上移開,並把火力調小一些。一爆開始1分鐘後,要時常檢查咖啡豆,最好每30秒檢查1次,至少每分鐘檢查1次。設定為淺中度烘焙的咖啡豆,在剛剛顯現出理想的顏色時就可以出鍋了,這可能需要8~10分鐘的時間。把咖啡豆倒進濾鍋中,輕輕搖晃,但也需要一定的力度讓豆子充分接觸空氣——豆子必須快速冷卻,讓烘焙完全停止。

如果想進行深度烘焙,繼續烘焙1~2分鐘。這個階段需要格外小心,因為從深焙到烤煳只要一小會兒。結束時,把咖啡豆倒進濾鍋中,輕而有力地搖晃,讓豆子充分接觸空氣。

在咖啡豆即將變成最理想的顏色時停止烘焙;咖啡豆儲存的熱量會繼續進行烘焙這一過程,直到溫度下降。有些人會在濾鍋上架一颱風扇加速冷卻。

TOP×TIP 在咖啡豆即將變成最理想的顏色時停止烘焙;咖啡豆儲存的熱量會繼續進行烘焙這一過程,直到溫度下降。有些人會在濾鍋上架一颱風扇加速冷卻。

04 選咖啡豆時不要被營銷用語誤導

自聯盟公司成立之日起,我們一直在為顧客提供更多資訊,讓他們在挑選咖啡時更有把握。透明度一直是我們堅持的信念,從一開始,我們就強調了原產國、原產地、咖啡品種、收穫過程和處理方法。咖啡和葡萄酒一樣重視地域特色,這很好理解,而收穫和處理也事關咖啡風味的展現。這些標籤可以為顧客導航,我們的經驗則可以幫助顧客培養選擇的能力。

風格稱心的烘焙商最難得

你面臨的第一選擇是從哪裡購買咖啡豆。網絡上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烘焙公司,大多都提供郵購服務,只象徵性地收取一點運費。每一家烘焙商的個人風格,都會滲透進他們的進貨品質、烘焙方法和成品風味中。我覺得挑選咖啡就像挑選精釀啤酒一樣,許多咖啡愛好者採用的也正是這種方法——找一家「釀酒風格」稱心的烘焙商。

在聯盟公司裡,我們總說,要讓咖啡為它們自己代言,用品質吸引顧客。因此,我們試著找到每種咖啡的天然特性,然後根據它的特性進行烘焙。我們的烘焙一般程度較淺,如果你更喜歡深焙咖啡,可能別的烘焙商更適合你。

拼配咖啡,選擇風味而非原料

一包咖啡上最顯要的標注,除了公司名稱,大概就是這包咖啡是拼配咖啡——其原料來源不止一個國家,還是單品咖啡——所有原料產自同一國家。

瞭解拼配咖啡

對許多喝咖啡的人來說,拼配咖啡的原料不如整體風味和特色重要,風味和特色應該年復一年保持不變。拼配咖啡也可以有非常棒的風味,但是對許多公司來說,保持一種穩定統一的風味更是一種安全的做法,一種經濟的選擇。

聯盟公司主要用拼配咖啡做濃縮咖啡,我們的觀點以此為基礎。(我不太想用「濃縮咖啡」這個詞,因為現實中並沒有這種東西!濃縮是一種沖泡方法,不是一種咖啡飲品,那一小份黑色飲品也是對咖啡豆品質的特別呈現。)與滴濾和法壓方法相比,濃縮可以突顯咖啡豆的某些特質,成品中風味元素的平衡點會被徹底重塑。

播放CD時,如果把高音調高,低音調低,就會失去豐富的混音效果,同樣,我們需要調整沖泡方法,來獲得咖啡最理想的狀態,分出前味、中味和後味的層次。如果拼配咖啡是精心製作、正確沖泡的,那麼它將帶來絕佳的咖啡體驗,這種體驗應該是可重複的。熟悉感和舒適感正是大多數咖啡公司和咖啡館賴以為生的基礎。

但是,有些時候,將咖啡做成拼配咖啡只是為了控制成本,我們把這種做法叫作咖啡的「漢堡化」。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的漢堡生產鏈都會在漢堡中添加「安全劑量」的蛋白質,力求生產出沒有哪一種味道特別突出,但可複製、性價比高的產品。

這種配方原理可以讓各種公司在採購牛肉、啤酒或者咖啡的時候,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生產成本低的生產商,只要他們的原料不會改變產品的整體風味。這樣做是合理的,有時也很有效,但是你不會想吃這些人做的肋眼牛排,因為那就像一塊風乾了28天的臘肉。

圖中是我們用於網絡郵寄銷售和放在零售店出售的袋裝咖啡。不同包裝的咖啡品質相同,但是放在別家商店裡銷售的包裝更鮮艷,這樣辨識度更高。使用郵寄服務的用戶一般希望信息更詳盡(從烘焙商處購買的咖啡更新鮮),比如處理方法和咖啡品種。
讀懂拼配標籤

拼配咖啡的標籤一般有兩種。

一種標注「主要」原產國或原產地,比如「肯尼亞拼配」,意思是咖啡的特徵大體與肯尼亞咖啡風格一致。這種標注沒有透露具體產地(就像只標注「法國葡萄酒」,不如標注勃艮第葡萄酒或者波爾多葡萄酒明確)。

除了親自品嚐外,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瞭解拼配咖啡的品質。運氣好的話,拼配原料可能是嚴格產自同一國家的品質不錯的咖啡豆,但也可能只含有一小部分要價較高的肯尼亞咖啡,剩下的更多是味道平和的「填充」咖啡,這些咖啡沒有明顯的風味特徵,價格便宜,產區無限制,但是可以降低烘焙商的成本。

另一種標注方法是給出「飲用建議」,比如寫上「早餐咖啡」或者「餐後咖啡」;還有的標籤更注重「精神」,以烘焙商的品牌風格和文化為賣點,比如我們最近看到過一種「雨林咖啡」,聽起來很有誘惑力,但實際味道如何根本無從知曉。

這些標注對咖啡世界的探險者來說有價值嗎?我們的建議是:如果你還不能依靠各種指標分辨出咖啡的好壞,先不要購買包裝上或網上沒有註明風味的咖啡。最基本的挑選依據是,看原料是100%阿拉比卡種還是包含羅布斯塔種,這可以透露出咖啡味道是否「純正」。羅布斯塔咖啡雖然能提高濃稠度,帶來甘苦味,但總夾雜著一股混濁的味道。探險者還要記住,很不幸,阿拉比卡咖啡也分三六九等,有一些品質和羅布斯塔無異。只有品味、嘗試、體驗才是永恆的指路明燈。

單品咖啡,產地是重中之重

單品咖啡正如其名,其原料來自同一個國家,有時甚至是同一地區、同一農場。鑒於各種食品、飲料越來越強調產地和可追溯性,烘焙商們也積極提供更多產自單一農場或地區的咖啡。這讓我們能更近距離體驗真正的地域風味,也讓我們明白了,即使在同一個國家或產區內,因為有些產地的環境更好,種植戶的素質更高,種植的咖啡品質也會更好。

基本上,種類越少,對原料要求越高。原料來自同一地區或種植戶的咖啡也叫單一莊園(single estate)咖啡,因為其內在品質高,充分表現出地域特色而被挑選出來。隨著你對咖啡探索的深入,這些咖啡豆應該會成為你的一大興趣所在。

如果一貫生產便宜咖啡的烘焙商突然推出了單品咖啡,還描述得神乎其神,你就要小心了,多瞭解一下這家烘焙商的定位能幫助你做出明智的選擇。做人造珠寶的商家,能找到並雕琢出真正的鑽石嗎?

微批次

假設你有一片蘋果園,裡面大多數蘋果樹結的都是好蘋果,但是有一塊地方結出的蘋果特別好,比果園裡其他的蘋果更爽脆多汁。正常情況下,果園裡所有的蘋果都是混在一起賣掉的。但是,如果你把最好的蘋果挑出來單獨銷售會怎麼樣呢?

這就是微批次的由來。微批次咖啡幾乎都是高品質咖啡(但高品質咖啡不一定都是微批次)。這種咖啡是從一座農場的大批收成中挑出來的一部分。一座農場出產的所有咖啡豆很難做到品質統一,北邊一公頃地裡的咖啡可能比東邊地裡的要好,原因很難說清,到來年,情況還可能反轉。種植戶如果發現某一塊地裡的咖啡味道比別處的好,他通常就會將這裡的咖啡單獨收穫和處理。

如果我們說一批咖啡是微批次的,是指種植戶花了額外的精力收穫這批咖啡,沒有與其他收成混在一起。這麼做費時費力,所以我們會在購買時大幅加價。聯盟給出的價格一般是公平貿易價的2倍,碰到品質特別好的微批次,我們會在此基礎上再次加價,讓種植戶有動力和精力繼續生產微批次咖啡。

這些精品微批次咖啡豆每袋60~69千克,總共可能只有一兩袋,也可能有二三十袋。鑒於產量小,連鎖店或大商場裡基本見不到微批次咖啡,一般在烘焙商自己的零售店和網絡上銷售,且會迅速斷貨。當你開始追求更多元的咖啡風味時,嘗試這種咖啡大有裨益。

聯盟公司袋裝咖啡的包裝樣式。包裝袋上的信息非常詳細,主要包括咖啡品種(卡杜拉)、產地(巴拿馬洛拉洪莊園)、主要香氣(杏仁、熱帶水果和奶油松露味)、生產者(格拉西亞諾)、處理方式(自然處理法)、烘焙程度(淺焙)、種植海拔(1750~2100米),以及該咖啡在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評分體系中的得分(88.75分)。
一次記憶猶新的購買之旅

聯盟公司每年購進的微批次咖啡占總進貨量的比重很小,但這是碰上驚喜的好機會。傑裡米在一次哥斯達黎加之行中,品嚐了好幾桌樣品(每桌三四十杯),為了趕上回國的飛機,最後一桌的五六杯樣品只能匆匆試喝。「就在最後一桌上,有一杯令我驚喜的咖啡,它讓我想起了純正優雅的長相思葡萄酒,果味濃郁,有白桃、香草和蔗糖味,並因為其礦物質結構而能使味道停留較久。我衝出門,跳上車,匆匆趕去機場,在路上給辦公室打了電話,得到了種植戶的名字,和他談妥了2袋咖啡豆的交易價,那一周我已經選定了幾噸要購買的生豆,這2袋總共只有130千克。我在最後一刻趕上了飛機。5年之後的今天,我們還在購買這種咖啡豆。」

在實體店買咖啡豆,重點關注烘焙日期

越來越多的人一旦發現了一家合自己口味的烘焙商,就會通過郵寄訂購的方式來買咖啡豆。而當不得不去店裡買咖啡豆的時候,要找到自己喜歡的烘焙商的產品,就要碰運氣。所以,不妨秉著冒險精神,選擇一家你聽說過的名聲不錯的烘焙商。

一般來說,不管是哪家烘焙商的產品,你都應該看一下包裝上的烘焙日期,如果包裝上沒有寫,可以詢問店員。只要咖啡豆包裝得仔細(大多數商店和超市都能做到),袋內氧氣全部抽空,那麼烘焙好的咖啡豆可以保存3~4周。記得買完整的咖啡豆,不要買咖啡粉,如果店員問你需不需要幫忙研磨,可以禮貌地回絕。

有機咖啡未必更好喝

有機咖啡有的好喝,有的不好喝。因為各種認證標準與構成咖啡風味的甜度、酸味、苦味和口感無關。包裝上寫著有機、公平貿易之類的詞,也不代表這包豆子能煮出好咖啡。高品質咖啡需要的是良好的土壤、氣候、海拔,還有種植戶為咖啡果的收穫和處理付出的巨大努力。但符合有機咖啡規定的種植法,有一些確實可能對風味形成有利,比如使用有機肥,防治水土流失,為咖啡樹提供遮蔭,等等。如果農場正確採用這些做法,就能提高土壤質量,間接地給咖啡風味帶來積極影響。

如何儲存烘焙好的咖啡豆?

新鮮空氣是咖啡豆的死對頭。為什麼?因為新鮮的咖啡豆會吸收濕氣,除此之外,還會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所有東西,包括氧氣和雜味。最不應該存放新鮮咖啡豆的地方就是冰箱,因為冰箱裡瀰漫著獨特的刺激性氣味,咖啡豆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些氣味。難道你希望一杯濃郁強勁的濃縮咖啡染上放了3天的洋蔥的味道或者車達奶酪味嗎?應該不會吧。

1袋咖啡豆一旦開封,風味會在1周之後開始流失。至於咖啡粉,只能堅持1小時。所以,你應該把咖啡豆放在乾燥、穩定的環境中,並在購買後的14天內用完。例如,可以放在密封罐裡,或冷凍庫裡,只在用的時候打開,取出當天的用量後就立即關上。操作要快,因為反覆冷凝也會讓咖啡豆風味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