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時間簡史 > 小辭典   >

小辭典  

絕對零度: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在這溫度下物體沒有熱能。

加速度:物體速度改變的速率。

人存原理: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在這裡去觀察它。

反粒子:每個類型的物質粒子都有相對應的反粒子。當一個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碰撞時,兩者就湮滅,只留下能量。

原子:通常物質的基本單元,是由很小的核子(包括質子和中子)以及圍著它轉動的電子構成。

大爆炸:宇宙開端的奇點。

大擠壓:宇宙終結的奇點。

黑洞:時空的一個區域,因為那裡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任何東西,甚至光都不能從該處逃逸出來。

卡西米爾效應: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平坦金屬板之間的吸引壓力。這種壓力是由平板之間空間中的虛粒子的數目比正常數目減小而引起的。

昌德拉塞卡極限:一個穩定的冷星的可能的最大質量的臨界值。比這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能量守恆:關於能量(或它的等效質量)既不能產生也不能消滅的科學定律。

坐標:指定時空中一點的位置的一組數。

宇宙常數:愛因斯坦使用的一個數學手段,它賦予時空一個嵌入的膨脹傾向。

宇宙學:對整個宇宙的研究。

暗物質:在星系、星系團以及可能在星系團之間的物質,這種物質不能直接被觀測到,但是可以由它的引力效應被檢測到,宇宙中的質量多達90%可能處於暗物質的形式。

對偶性:導致相同的物理結果的,表面上不同的理論之間的對應。

愛因斯坦一羅森橋:連接兩個黑洞的時空的細管。還請參見蟲洞。

電荷:粒子的一個性質,由於這性質粒子排斥(或吸引)其他帶有相同(或相反)符號電荷的粒子。

電磁力:在帶電荷的粒子之間引起的力;它是四種基本力中第二強的力。

電子:帶有負電荷並圍繞著原子核轉動的粒子。

弱電統一能量:大約為100吉電子伏的能量,在比這能量更大時,電磁力和弱力之間的差別消失。

基本粒子:被認為不可再分的粒子。

事件:由它的時間和位置所指明的在時空中的點。

事件視界:黑洞的邊界。

不相容原理:兩個相同的自旋為1/2的粒子(在不確定性原理設定的極限之內)不能同時具有相同的位置和速度。

場:某種充滿空間和時間的東西,與它相反的是在一個時刻只在一點存在的粒子。

頻率:對一個波而言,在1秒鐘內完整循環的次數。

伽馬射線:波長非常短的電磁射線,是由放射性衰變或由基本粒子碰撞產生的。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基於如下思想的理論,即科學定律對所有的觀察者,不管他們如何運動,都必須是相同的。它將引力解釋成四維時空的曲率。

測地線:兩點之間最短(或最長)的路徑。

大統一能量:人們相信,在比這能量更大時,電磁力、弱力和強力之間的差別消失。

大統一理論(GUT):一種統一電磁力、強力和弱力的理論。

虛時間:用虛數測量的時間。

光錐:時空中的面,在上面標出光通過一給定事件的可能方向。

光秒(光年):光在1秒(1年)的時間裡走過的距離。

磁場:引起磁力的場,現在和電場合併成電磁場。

質量:物體中物質的量;它的慣性或對加速的抵抗。

微波背景輻射:起源於熾熱的早期宇宙的灼熱的輻射,現在它受到如此大的紅移,以至於不以光而以微波(波長為幾厘米的射電波)的形式呈現出來。

裸奇點:不被黑洞圍繞的時空奇點。

中微子:只受弱力和引力影響的極輕的粒子。

中子:一種和質子非常類似的但不帶電荷的粒子,在大多數原子的核中大約一半的粒子是中子。

中子星:在超新星爆發後,有時一個恆星中心的物質的核坍縮成一團密集的中子,這種餘下的冷的恆星稱做中子星。

無邊界條件:宇宙是有限的但是沒有邊界的思想。

核聚變:兩個核碰撞併合並形成單獨的更重的核的過程。

核:原子的中心部分,只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在核中強作用力將質子和中子束縛在一起。

粒子加速器:一種利用電磁鐵能夠對運動的帶電粒子加速,並給它們更多能量的機器。

相位:對一個波,特定的時刻在它循環中的位置:種它是否在波峰、波谷或它們之間的某點的標度。

光子:光的一個量子。

普朗克量子原理:光(或任何其他經典的波)只能被發射或吸收分立的量子,其能量與它們頻率成正比,和它們的波長成反比的思想。

正電子:電子的反粒子(帶正電荷)。

太初黑洞:在極早期宇宙中產生的黑洞。

比例:「X」正比於「Y」表示當Y被乘以任何數時,X也如此;「X反比於Y」,表示當Y被乘以任何數時,X被那個數除。

質子:一種和中子非常類似的但帶正電荷的粒子,在大多數原子的核中大約一半的粒子是質子。

量子力學:從普朗克量子原理和海森伯不確定性原理發展而來的理論。

脈衝量:發射出射電波規則脈衝的旋轉中子星。

量子:波可被發射或吸收的不可分的單位。

量子色動力學:描述夸克和膠子相互作用的理論。

夸克:感受強作用力的(帶電的)基本粒子。每一個質子和中子都由3個夸克組成。

雷達:利用脈衝射電波的單獨脈衝到達目標並折回的時間間隔來測量對像位置的系統。

放射性:一種類型的原子核自動分裂成其他類型的原子核。

紅移:由於多普勒效應,從離開我們而去的恆星發出的光線的紅化。

奇點:時空中的一點,在該處時空曲率(或者一些其他的物理量)變得無限大。

奇點定理:這定理是說,在一定情形下奇點必須存在,特別是宇宙必須起始於一個奇點。

時空:四維的空間,上面的點是事件。

空間維:三維中的任何一維——也就是除了時間維外的任何一維。

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基於如下思想的理論,即科學定律在沒有引力現象時,對所有進行自由運動的觀察者,無論他們的運動速度如何,都必須相同。

譜:構成一個波的分頻率。太陽譜的可見光部分可以在彩虹中看見。

自旋:相關於但不等同於日常的自轉概念的基本粒子的內部性質。

穩態:不隨時間變化的態:一個以固定速率自轉的球是穩定的,因為即便它不是靜止的,在任何時刻它看起來都是等同的。

弦論:物理學的理論,在該理論中粒子被描述成弦上的波。弦具有長度,但沒有其他維。

強力:4種基本力中最強的,作用距離最短的一種力。它在質子和中子中將夸克束縛在一起,並將質子和中子束縛在一起形成原子核。

不確定性原理:海森伯表述的一個原理,該原理說人們永遠不能夠精確地同時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對其中的一個知道得越精確,則對另外一個就知道得越不精確。

虛粒子:在量子力學中,一種永遠不能直接檢測到的,但其存在確實具有可測量效應的粒子。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學中的概念,認為在波和粒子之間沒有區別;粒子有時可以像波一樣行為,而波有時可以像粒子一樣行為。

波長:在一個波中,兩個相鄰波谷或波峰之間的距離。

弱力:4種基本力中僅次於引力的第二弱的,作用距離非常短的一種力。它作用於所有物質粒子,而不作用於攜帶力的粒子。

重量:引力場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它和質量成正比,但又不同於質量。

白矮星:一種由電子之間不相容原理排斥力所支持的穩定的冷的恆星。

蟲洞:連接宇宙的遙遠區域的時空細管。蟲洞還可以連接到平行或嬰兒宇宙,並且能夠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