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宇宙的琴弦 > 重印後記 >

重印後記

本書最後一章關於全息圖像的註釋,在作者今年出版的一本新書裡(The Fabric of the Cosmos:Space, Time, and the Texture of Reality, New York:Alfred A.Knopf,2004),仍然是最後幾頁討論的問題:「宇宙是全息圖嗎?」這似乎有點兒奇怪;我覺得,續寫「琴弦」,似乎可以從宇宙全息開始寫起——具體說,可以從霍金的黑洞信息的丟失寫起,或者從Juan Maldacena的一篇文章寫起。當然,那新書並不是「續篇」,而是重新整理了我們對時空的一些基本觀念,當然主要還是弦帶來的。不管怎麼說,在過去的幾年,弦理論有了些可以宣揚的東西,「對偶性」又添了許多新內容。誇張一點說,對偶無處不在。它們的代表是所謂「AdS/CFT對應」,不明白意思的同學,不妨先把它當作跟TCL、KFC一樣的品牌記住,有關的普及讀物,也許很快就能看到。

不過,對偶更像天堂的因緣,什麼時候能下落凡間,還不知道。而且,80年代對弦理論的批評(如作者在第9章引用的那些),今天依然可以聽到。我們引一段最近的頗有感情色彩的評論(Carlo Rovelli, Int.J.Mod.Phys.,D12(2003):1509-1528):

我認為弦理論是一個精彩的理論。我對能構築起這樣一個理論的人深感敬佩。然而,一個理論儘管可能令人敬畏,但它在物理上仍然可能是錯的。科學史上有許多美妙的思想最終還是錯了。我們不能讓炫目的數學模糊了雙眼。不論弦理論家們無比的才情,激進的革命,還是動人的宣傳,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給我們帶來什麼物理。所有關鍵的問題依然存在,理論與現實的聯繫也越來越遙遠。從那個理論導出的所有物理學預言都跟實驗相矛盾。將超弦理論看作成功的量子引力理論的老觀念我想不再站得住腳了。今天,太多的理論家去撥弄那弦,實在是很大的冒險,無數的心力、一代人的智慧,也許都將浪費在一個美麗虛幻的夢想。

同樣的內容,弦學家自己也經常說,不過口氣當然不同;似乎弦理論家得意的地方,也是遭反對者批評最多的地方——這大概也是弱勢的其他理論家(如圈引力的小圈子中的人)感覺不平衡的地方。我們不知道這樣的話還要說到什麼時候。

重印前,花幾天工夫「匆匆地」重讀了一遍,發現了不少或明或暗的錯誤、遺漏的字句以及排印的失誤,儘管多數不會妨礙對主要意思的理解,但總是犯了錯誤!還有些模糊的、讀來費解的地方,嚴格說來也是錯的;對翻譯來說,模糊與錯誤幾乎就是同義詞。不過這些問題,往往改幾個字就能表達清楚。

借改錯的機會也改了很多表達方式。例如,刪除多餘的虛字和過分的形容詞,抹去個人發揮的色彩,改變詞句的聲韻和語調,調整句子的結構和順序……總之是為了讀起來更流暢、更簡潔、更好聽。老話說,校書如掃落葉,旋掃旋生,永遠沒有掃乾淨的時候,既說了事實,也不妨堂皇地拿來做「錯誤在所難免」的借口。

譯者

2004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