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 > 11.4 政治革命:現代國家的興起 >

11.4 政治革命:現代國家的興起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和政府可利用的資源增多,政府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共識性權力和強制性權力之間的平衡也出現變化。農耕文明結構讓位於新的結構,這種新結構被稱為國家或現代國家。工業家通過自身提供的服務,獲取了足夠的財富和政府發言權。較早時候,人口增長(需要更多的中央協調)把酋長體制轉變成農耕文明。這一次,不斷增長的人口把農耕文明變成了現代國家。早期國家的出現是為了管理早期城市;現代國家的出現是為了管理大量財富和工業經濟不斷增強的力量。

在現代國家,當國家的權力更直接地延伸到人民的生活之中時,臣民就變成了公民。國家權力機構——常備軍,警察,官僚機構,神職人員和司法部門——的影響也在擴大。現代國家在組織公民軍隊方面,以普遍徵兵制取代僱傭兵制。它們增加稅收,調節土地用途,控制資金和貸款的供給,強迫父母送孩子接受教育。為了獲得必要的忠誠,國家領導人基於共同語言和歷史發展出了國家意識形態——一種想像的民族共同體。

除了管理之外,現代國家同樣提供服務:基礎設施、保護政策、教育機構、救濟院和醫療機構。它們在管理和服務之間保持一種平衡,而且始終需要維持公民的忠誠和支持。無論是管理還是提供新的服務,現代國家都需要大幅增強它們的強制性權力(與農耕文明時期相比),同時也得到增進它們的共識性權力。

法國:第一個現代國家

在路易十六和舊制度時期,法國沒有民選議會、沒有中央財政,也沒有管理政府收入和支出的中央會計制度。到 1780 年,法國政府瀕臨破產。

1789 年,法國開始了一場社會和政治革命,它相當突然地廢除了貴族權利(封建領主權)、地方特權、市政和行會壟斷權以及各省體制——所有這些制度是傳統貢賦國家的典型特徵。法國國王在 1793 年被處死。卡爾·馬克思在 1871 年把法國革命稱為一把「大掃帚」,它掃除了以往的政府傳統,為國民公會(the National Assembly)時期以及拿破侖和第一帝國時期現代國家的建立清除了道路。

在法國革命和第一帝國(1804—1814/1815)之後,法國政府更加直接地影響了公民的生活,不管他們是否願意。通過重組公共管理部門,政府增強了動員人力和資源的能力。改革後的政府儘管在許多方面變得更加民主,但是,與被它取代的君主政體相比,它在很多方面也變得更加強大,這個悖論將以各種不同形式反覆出現於大多數工業化社會。

拿破侖之後,法國經歷了許多政權更迭(復辟的波旁王朝、「資產階級」君主制、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以及第三共和國),其中一些政權試圖建立自由的議會政治。然而,實權掌握在國家文職機構手中。法國存在一個獨特的結合,即中央集權的、專業的官僚機構,與一些大私有財產和許多中小私有財產所有者主導的社會結合在一起。法國工業化的特徵在於,政府是塑造工業化的一股主要力量,數量巨大的農民仍舊依附在土地上,因為法國還是一個農業社會,工業化的速度很緩慢。

儘管法國政府在許多方面不太一樣,不過,它也體現了通常現代政府的一些重要特徵。影響深遠的中央官僚體制和代表大會似乎是現代國家的明確組成部分。它們背後掩蓋著歐洲人意識的急劇變化,即 18 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移情能力。不知何故,許多人厭惡此前幾個世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暴行,比如奴隸制、拷問以及極端嚴厲的刑罰。這個現象到現在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它也引發了很多爭論。許多人逐漸以某種方式來感同身受地認識他人的感受和情感,也開始維護普遍的、平等的和自然的人權。托馬斯·傑斐遜和美國大陸會議於 1776 年首先正式宣佈了這種權利,1789 年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產生了更深遠影響。5 年之後,法國國民公會在法國所有領土廢除了奴隸制。其他國家一開始只是廢除它們的奴隸貿易:丹麥於 1804 年、英國和美國分別於 1807 年和 1808 年廢除了各自的奴隸貿易。到 1842 年,大西洋奴隸貿易在法律上被終結,儘管大西洋還存在奴隸走私活動,阿拉伯人和埃及人還在非洲東海岸進行公開的奴隸買賣。

其他地方的現代國家

在大多數史學家看來,法國最早建立了現代國家,部分原因在於,法國在大革命期間迅速而果斷地推行了這項工作。在其他地方,舊制度以另外的方式讓位於現代國家。

英國在 17 世紀中期開始了政治革命,英國內戰爆發於 1642 年,由此帶來了將近 50 年的政治動盪。英國議會現在由傳統地主和資產階級性質的地主構成,他們限制君權,利用政府權力來推進自己的商業利益。議會與地方政府聯繫在一起,後者仍然控制著大多數地方行政。因此,英國比法國早一個世紀建立了行使職權的代議制議會,但是,它的中央行政機器是緩慢發展起來的。

美國革命早於並且推動了法國革命,因為從美洲戰場歸國的法國士兵滿腦子都是自由觀念;因為法國政府出於對宿敵英國的敵視,也支持美國獨立,致使法國瀕臨破產。美國革命與法國革命很不一樣,前者的動力在於殖民地與遙遠宗主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後者是因為國內尖銳的社會矛盾。美國人不需要推翻中世紀制度,不過,由於他們人口稀少,中央官僚制度的發展十分緩慢。

德意志地區在 1848 年成立了一個議會(Landtag),但是君主依舊存在。1871 年,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成功地統一了德意志各邦國,對民選代表不屑一顧。他操縱輿論來加強國王權力,同時發展了一種現代行政體制。儘管反對社會民主黨,但是為了保持工人階級的忠誠,俾斯麥於 19 世紀 80 年代中期頒布了早期的社會立法,向工人提供意外和傷殘保險以及養老金。

到 1914 年,現代國家逐漸重塑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治。甚至阿富汗也開始人口普查,許多國家至少試著徵收直接所得稅,而不是採用比較陳舊的評估和土地稅。民眾期待某種回報;例如,國家初級和中級教育的思想在許多地方紮下根來,即便大多數農業工人沒有能力送他們的孩子正常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