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 > 7.1 一種新型人類共同體 >

7.1 一種新型人類共同體

第 6 章描述的各種變化,標誌著一種新型人類共同體的出現,這種共同體就是農耕文明。本章以及接下來兩章考察農耕文明幾千年的發展,這些內容前承第 6 章所描述的早期國家時代,一直講述到第 10 章將要介紹的現代早期的開端。人類歷史在這個時代變得如此複雜,以至於很有必要避開世界史上嚴格的編年體敘述。不過,我們也會發現,世界各地存在一些非常相似的傾向,不同的共同體都想方設法以相似的方式來處理許多相同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這種方式,它就是生物學家所說的趨同性進化。

本章以及下一章關注農耕文明時代(尤其關注非洲-歐亞大陸世界區)農業文明富有特色的主要趨勢和模式。我們將農耕文明視為一種獨特的人類共同體,它們的各種特徵一再顯現。世界史領域最近一個世紀的研究創造了豐富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們利用非洲-歐亞大陸的歷史發展來闡明整個世界中十分明顯的大趨勢。對最大的世界區——非洲-歐亞大陸——的關注,將允許我們描述該地區各個農耕文明以及許多不為它們控制的(儘管並非一直不受它們影響的)人類共同體。

第 9 章會考察農耕時代其他主要世界區的歷史。就這個時代而言,劃分世界區的做法是合理的,原因在於,雖然不同世界區的歷史具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徵,但是,在最近 500 年這些世界區才緊密地聯繫起來,而之前的幾千年時間裡,它們的歷史年表顯得很不一樣。分別討論不同世界區的做法,有助於我們認清那些似乎在世界各地推動人類歷史的大趨勢,以及不同地區的環境和文化社會差異所帶來的諸多地方性變化。

什麼是農耕文明?一種關於人類共同體的分類法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瞭解最早的農耕文明是如何出現的,現在,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研究它們,把它們當作一種新型人類共同體。當然,一切共同體類型的範式都是人為的,不過,當人類歷史變得更複雜時,使用一種關於人類社會的簡單分類法來突出它們之間的主要不同,或許是有益的。大家或許還記得,在生物學中,分類學是對不同物種進行分類,並且指出它們之間的關聯的一種方式。我們現在打算對人類社會的主要類型進行分類。然而,與動物物種不同,人類共同體之間並無明確的邊界,它們能夠在幾乎不被察覺的情況下彼此融合(參見表 7.1)。

表 7.1 人類共同體主要類型的簡單分類法 

 共同體類型

 

 主要特徵

 

 什麼時候?

 

1.親屬社會 

 

小型的(少於 50 人),移動的,與鄰居有聯繫 

 

舊石器時代,不過,其中一些持續到 21 世紀 

 

2.早期農業村莊 

 

農民的獨立共同體,幾百號人,與鄰居有鬆散聯繫 

 

大約距今 11000 年農業肇始之際初次出現,擴展到世界許多地區,覆蓋四個世界區,至今還存在於一些地區 

 

3.遊牧社會 

 

遊牧民的獨立共同體,與鄰居有鬆散聯繫,偶爾能夠結盟形成龐大的軍隊 

 

大約公元前 4000 年伴隨次級產品革命(提高了對大型牲畜的利用效率)而首次出現;只存在於非洲-歐亞大陸不適合農耕的乾旱地區 

 

4.農耕社會 

 

人口幾百萬的大型共同體,將廣大地區的村莊和城市聯結在一起,出現了國家、稅收體系、讀寫能力以及紀念性建築 

 

大約公元前 3000 年之前諸多世紀,最早出現在蘇美爾和埃及;也出現在包括美洲在內的農業廣為傳播的其他地區;19 世紀之前主要的社會類型 

 

5.現代全球社會 

 

相互聯繫的全球共同體,建立在現代工業技術之上 

 

只出現於現代人類世的社會類型 

親屬社會

第 4 章描述了食物採集社會各種小型的親屬共同體,它們是舊石器時代(也就是人類歷史大部分時間)唯一的共同體類型。作為人類共同體的第一種類型,它們貫穿整個人類歷史,在當前幾乎絕跡,不過,就像真核細胞中的原核細胞一樣,它們在一定意義上還存在,那就是目前依然構成所有現代社會的家庭。

早期農業村莊

第二種類型的共同體由農業時代早期的村莊構成,我們在第 5 章已經考察過。到農業時代末期,這些共同體或許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共同體類型,或許絕大多數人居住在村莊。不過,到那個時候,大多數村莊也已經被合併到農耕文明創造的更大型的結構之中。

遊牧社會

第三種類型的共同體值得一提,正如我們在前面一章所瞭解的,這種共同體是次級產品革命的結果。遊牧民在某些方面類似於農民。他們的人口數量從來無法與村莊人口相比,但是,在其興起的世界區,即非洲-歐亞大陸,他們有時候產生與其人口不相稱的影響。

農耕文明

在這種簡單的分類法之中,我們可以將農耕文明設想為第四種共同體。農耕文明的出現,導致了新層次的複雜性。農耕文明不僅僅更龐大,它們比以往所有人類共同體大很多。它們將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口結合在相對一致的大型共同體之中。它們同樣也是非常多樣化的,合併了許多較小的共同體,比如從村莊到分散的商人居住區再到作為所有農耕文明之核心的大城市。儘管農耕文明的基礎是大量農業生產者的生產力,但是,它們的多元化遠遠超出了此前所有的共同體。它們包括農民和遊牧民、祭司和啤酒工人、商人和藝術家、耍蛇人和奶媽,以及書記官和武士。

我們期待在一切複雜實體中找到的許多特徵,農耕文明都具備。就像所有複雜實體一樣,農耕文明也是脆弱的。它們的構成要素以精確的方式排列起來;比如,如果農民停止供應物品,城市就無法運轉;如果不同群體之間的正常關係遭到破壞,整個文明很快就會崩潰。儘管農耕文明體現出了巨大的多樣性,不過,它們之間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徵。現代人的 DNA 創造出了彼此十分相似的個體,儘管他們之間會存在一些有趣的差異,同理,農耕文明似乎是由某種社會和歷史的 DNA 創造的,這種 DNA 確保了它們之間的相似性。隨著農耕文明的出現,我們也看到了新的突現特性:從大城市到王宮到龐大的軍隊再到書面文獻。最後,就像一切複雜事物那樣,農耕文明需要巨大的能量流。維持這些大型而複雜的社會結構,需要幾百萬人的努力,他們從周圍環境中的動物、植物、河流和風中獲取這些快速增長的能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