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他們應當行走:美國往事之小兒麻痺症 > 有私的公益(代譯後記) >

有私的公益(代譯後記)

人性本私,然而這一點時常被遺忘。

長在紅旗下的我們,似乎更容易陷入這樣的思維陷阱。在成長歷程中,我們看到的總是十全十美的英雄,突破一切人性的缺陷與桎梏,所有人精誠團結、摒棄私慾,最終達成輝煌的勝利與目標。這是我們熟悉的壯麗故事。

然而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公益。

脊髓灰質炎,這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詞語。在我幼時,它還是一種讓人談虎而色變的疾病,無論是從媒體上還是從周圍人群的閒聊中,總會聽說「×××得過小兒麻痺症,走路不太方便」。而在今天,這個詞語已經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2013年,全球報告脊灰病例406例;截至2014年,全球仍有脊髓灰質炎流行的地區僅剩三個。人類征服每一種疾病,背後都曾付出巨大的努力。脊髓灰質炎從肆虐全球到幾近消亡,中間發生了什麼?

本書講述的,便是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然而與我們熟悉的英雄故事不同的是,在人類對抗脊髓灰質炎的征途中,湧現的不光是奉獻精神與大愛無私,還有諸多個人與團體的慾望,學院派與草根派的齟齬,乃至科學界與政界的話語權之爭。

團結與奉獻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擁有極大智慧與前瞻性的人,進行艱苦卓絕的協調、遊說與爭取,才能將各懷心思的個人與團體擰到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領導了美國國家小兒麻痺基金會的奧康納,與先後發明脊灰疫苗的索爾克和薩賓一樣偉大。

當然,他們都有自己的私心,索爾克與薩賓都堅持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優的,並希望在最大範圍內推廣,奧康納也曾因為個人的偏好左右基金會的支持方向。然而唯其如此,脊髓灰質炎之戰的故事才更加彌足珍貴,因為我們從中看到了這樣的可能性:雖然每個人都並非十全十美,但我們能以極大的努力戰勝人性的缺陷與不足,達成最終的目標。

有私的出發點,仍能得到公益的結果;正如有了陰影與黑夜的存在,我們才更加讚頌光明。

陽曦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