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本不正經的科學:用科學滿足你「變態」的好奇心 > 26.鈔票是最好的止痛藥? >

26.鈔票是最好的止痛藥?

如果您是不正經科學專欄的忠實粉絲(我也不大能想像您竟然可以不是),您就一定會想起這樣一項研究,它告訴我們止痛藥的藥效和它的價格相關而不是它的藥性。藥片越貴,就越能讓人放鬆(病人放鬆了,錢包也鬆了),因此,要想對抗癌症,藥物必須首先讓你的銀行賬戶好好痛一回。然而,竟然有比這種價格安慰劑效應更叫人大跌眼鏡的。根據2009年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篇由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論文,我們可以知道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上好的止痛藥。「親愛的,你是不是有點兒偏頭痛呀?趕緊去取款機那取點兒錢回來。」而這些專家所依據的觀點是,錢會讓它的所有者有一種舒適感、力量感以及效率感。也許同時還激發了內啡肽的分泌,這種激素會讓人放鬆。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們完成了三個系列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發現「小白鼠」在遭到某社會群體的排斥且內心遭受道德上的自責之後,他們會畫出比真硬幣更大的硬幣,並對自己說,為了掙錢,他們願意犧牲一些快樂。錢,是一切痛苦的良藥。

第二個系列實驗更加誘人。參與者被分成了兩組,第一組花一些時間數80張紙,而第二組要數的是相同數量的鈔票,然後所有人都必須把手放在一個用於固定的裝置上,並伸出兩根手指浸在水中。一部分人情況是這樣的,水溫43攝氏度,且浸泡時間為3分鐘,這會讓人覺得有點兒難受,而另一些人的體驗則會更加痛苦:在43攝氏度的水中浸泡90秒,在50攝氏度的水中浸泡30秒,然後再在43攝氏度的水中浸泡1分鐘。這當然不足以將人燙傷,但也基本接近這個程度了。結果當然是,那些剛剛點完錢的人體驗到的難受會更少一些。錢就是保護神。點鈔機永遠都會身強體健,時刻在它那幾百萬的鈔票裡自由自在地游泳。

最終,在最後幾場實驗中,「小白鼠」中的一半被要求列出過去一個月的消費清單,而另一半人則要求回憶上個月的天氣狀況。然後,再重新開始社會排斥環節和手指浸熱水環節。在這兩種情況下,那些被要求回憶自己一個月開銷的人會更加痛苦,既有精神上的痛苦又有肉體上的痛苦,就好像他們都是拉伯雷大師作品《龐大古埃》(Pantagruel)中的那位巴汝奇所承受的那種痛苦的受害者——「沒有錢,這種痛真叫人痛不欲生」。

有一個叫阿巴貢(著名的吝嗇鬼)的傢伙曾經描述過這種症狀:「我的心情很亂,我忘了我在哪兒,我是誰,也忘了我在做什麼。哎呀!我可憐的鈔票啊,我親愛的朋友,他們把你從我身邊奪走,你走了,我失去了心靈的支撐和撫慰,失去了我的快樂。一切都完了,我在這個世界上也沒啥可以做了:沒有你,叫我怎麼活,我已經完了,我啥都做不了。我在死去,我已經死了,我已經入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