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本不正經的科學:用科學滿足你「變態」的好奇心 > 21.感覺被完全剝奪是一種什麼體驗? >

21.感覺被完全剝奪是一種什麼體驗?

即使在科學研究中,也存在官方和非官方的解釋。在20世紀50年代初,蒙特利爾市麥吉爾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開始了一項感覺剝奪實驗,在1954年發表在《加拿大心理學研究》(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的論文中,他們給出的官方實驗動機是:如果一個人必須長時間在一個沒有任何風吹草動的環境中集中注意力(雷達監測,長時間駕駛飛機),由此導致的注意力渙散可能誘發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我們的大腦為了保持良好運轉,必須一直用外界的信息來餵養自己。想要驗證這一猜想,必須測試人在被剝奪了感官刺激之後大腦的運轉情況。

為了達到目的,有個好主意,那就是讓身體與大腦失聯。但是作者已經在論文中很有自知之明地指出:充當心理學實驗「小白鼠」的大學生們「很牴觸為了實驗而給自己的大腦動手術」。對於科學的愛是有限度的,因此只能「滿足於用不那麼極端的辦法——與外界隔離」。以下是實驗過程:22個學生被招募進來。攤上這樣的好事,他們心裡肯定覺得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啥都不用干,一整天躺在床上,完了還有錢拿。只不過還是有點兒不方便的,他們要戴上遮光眼鏡,頭被固定在一個U形枕頭下面,耳朵被塞嚴,戴上紙盒做的袖子,一直武裝到手指,也幾乎不能碰觸任何物體,但可以起身吃飯或者上廁所。

實驗剛開始時,他們心滿意足地睡下了。但是醒來之後,心裡面就只剩下一種感覺了,那就是無聊、無聊和無聊。沒有任何的感官刺激,他們開始唱歌、吹口哨和自言自語。原本計劃在腦子裡複習迎考的,現在根本做不到,完全沒辦法集中注意力。以前參加實驗,拿到的測試項目經常是數學題或者是改變一個字母的位置得到新詞這樣的文字遊戲,而此刻他們的認知能力只能升起半旗。他們讓自己的思緒四處遊蕩,讓它們飄落在大片大片的空白時間裡,在這些空白時間裡,就連一丟丟的想法也未曾浮現。

終於,幻覺出現啦。剛開始是一些光點、線條和幾何結構,然後就變得複雜起來:一個「小白鼠」說看到一列小黃人,戴著黑色鴨舌帽,嘴巴張得老大;另一個「小白鼠」回憶說看到了一個松鼠遊行隊伍,肩頭都背著麻袋,穿過一片冰天雪地;而第三個「小白鼠」則感覺自己的頭和身體已經分崩離析。儘管每天的酬勞是20美金,比他們日均收入的兩倍還多,但好幾個實驗參與者想在實驗結束前就開溜。而據研究者稱,這個實驗讓我們知道大腦為了維持正常運作,會對外界的刺激「上癮」。

但其實,研究者們研究這些還有一個秘而不宣的理由。加拿大軍方對感覺剝奪實驗很感興趣,以至於一開始都是秘密進行的。蘇聯人利用這個實驗成果幫助洗腦,也脫不開干係。同時,它也在為美國中央情報局造福。就算是研究用什麼方法折磨人最痛快,也是學海無涯苦作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