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如果科學可以這麼搞:以科學的名義回答最「搞」的奇葩問題 > 20.為什麼白人要曬黑而黑人要變白? >

20.為什麼白人要曬黑而黑人要變白?

在西方國家裡,人們喜歡曬黑,這個時尚我們已經很瞭解了。但是您知道嗎?在非洲正好是相反,人們想美白。從健康角度講這並不是太好。曬黑燈並不是沒有危險,為了美白所使用的化妝品則更有侵蝕性(含汞,燒鹼產品)(1)。簡單地說,在富裕國家,人們得癌症是因為要曬黑,而在非洲,得病則是因為要漂白。仔細想一下,這事情也是很奇怪的,這想換膚色的慾望,是否是因為人們總覺得自身所不具備的才是美的?那既然如此,最理想的膚色又是什麼顏色呢?比如是在白色和黑色之間的中間色,比如灰色、米白色或者加奶咖啡色?

首先要必須說的是最初皮膚的顏色不是為了好看。上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陸,他們當時渾身覆蓋體毛,就像大猩猩一樣,體毛下面是黑色的皮膚。黑色皮膚在陽光下生活是非常有用的,因為黑色素會抵抗紫外線的侵蝕。但是這些史前人沒有都留在非洲。一部分去了北部,前往那些陽光不是那麼充足的地方。固然陽光有其危險性,但是陽光也還是有些好處的,特別是允許體內合成維生素D,缺少維生素D會導致「軟骨病」,這種病在當今比較少見了,但是曾經在兒童中是常見的。

深色的皮膚會減少維生素D的合成。對於那些在陽光燦爛的地方生活的人來講,這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儘管皮膚黑,他依然可以接受到足夠的紫外線。但是如果是深色皮膚的人生活在一個陽光不是很飽滿的地方,他會缺少維生素D。這就是為什麼在那些缺少陽光的地區,在進化過程中那些居民的皮膚變得越來越白。總結一下,塞內加爾人是黑皮膚,這是因為可以避免得皮膚癌,而白人是白皮膚,這是為了不得軟骨病。所有皮膚的顏色不是什麼「種族」的標識,僅僅是人類對環境適應的結果。

所以截至目前,白人有足夠的理由做白人,黑人也有理由做黑人,因為這些都對他們的健康有好處。等到美觀標準加入進來時候……最初白人是不想曬黑的,正相反,他們想比白還白!比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阿司匹林白」就是理想的美。從古埃及艷後克裡奧帕特拉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凱瑟琳娜·德·梅第奇,當時的貴族女性們都使用化妝品讓自己顯得更為蒼白,但凡有一絲陽光,她們也要打開遮陽傘。

對於美白的追求是可以通過其心理因素來解釋的;白色往往是純淨的象徵,所有「比較光亮的」都是積極因素,而所有「昏暗的」都是負面的……但事實上,對「白色」所賦予的道德價值都是由社會原因造成的。一直到19世紀,絕大多數的工種都是在戶外進行的。皮膚粗糙而又被曬得黝黑,這等於說自己是勞動人民,象徵著貧困。與之相反的,帶著有點屍體白的膚色,就是要表明自己足夠富有,可以靠其資產年金收入過活(2)。有點像戴著大禮帽或者是穿著緊身胸衣裙一樣。

這一切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變化。首先要感謝醫生,他們發現了陽光有助於身體健康,所以開始建議肺結核病人去做「陽光浴」。等到了190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內爾斯·芬森(Niels Finsen)發現了軟骨病與維生素D的關聯。從那以後陽光不再被認為和體力勞動及貧困必然相關,而是被認為會帶來完全綻放的健康。

出於美觀的要求則是後來才有的。這得拜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之福,她是在1920年第一位去曬太陽的名媛。隨後所有的事情就全都加速進行了。陽光隨著旅遊的發展而被普及,然後是帶薪假期的出現。等到了1946年,比基尼泳衣被發明了,這對發明來說可能是一小步,但對曬黑是巨大的一步。

黑人開始美白則是在20世紀50年代。可能當時除了在種族歧視分子中,比如美國3K黨(Ku Klux Klan)或者那些「白人至上」主義者中,曬黑這種時尚並沒有在西方國家引起抗議運動。但在黑人社群中,則是不同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開始有「黑即是美(Black is Beautiful)」運動來抵制認為黑就是醜而需要美白的觀念。但是到了今天,這個運動基本上沒有什麼支持者了。至少在非洲是這樣,因為在這片大陸上,塞內加爾女性中有52%,馬裡首都巴馬科的女性中有50%去做美白。而且不僅僅是在非洲有這種美白需求,在亞洲的印度,美白產品在所有的美容產品中的比例是40%(3)。

當我們問加納的女性們為什麼她們要讓自己的皮膚更白皙,她們的答覆是為了「更乾淨」「更漂亮」「對男人更有吸引力」「顯得更為精緻又現代」。於是根本不需要學社會學就能明白白皮膚對非洲人來講代表著財富和權力。對自己的皮膚美白也就是在靠近社會主導階層。

這種思路並不是對稱的。對於白人來講,曬黑並不是要接近貧困的非洲人民。事實上正相反。深色皮膚在非洲是貧困的象徵,但是在富有的地區,這是財富的象徵。一個曬黑的西方人可以說明他是有錢去追隨太陽的:去做紫外線曬黑,或者是去滑雪……19世紀前,曬黑的皮膚是勞動者的象徵,因為要天天外出勞作。今天白色則是那些天天在辦公室勞作的白領一族的象徵,他們沒有能力去有陽光的地方度假,或者是他們有錢,但是沒有能力讓別人替他們勞作。

最後,我們說某種色彩的皮膚是客觀的,但比較哪種膚色漂亮是錯誤的。一會兒白,一會兒黑,隨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代,美的標準是隨之變化的。但還是有一個潛規則的:之所以被認為「美」,是因為比較靠近統治階級的原因。

————————————————————

(1)Miyanji de Souza M.,「The concept of skin bleaching in Africa and its devastating health implications」《非洲漂白皮膚的概念與其對健康的毀滅性影響》,Clinics in Dermatology,26,2008.

(2)Koblenzer C.S.,「The psychology of sun-exposure and tanning」《日照和曬黑的心理學》,Clinics in Dermatology,16,1998.

(3)Blay Y.A.,「Skin bleaching and global white supremacy:by way of introduction」《皮膚漂白與全球的白人至上主義:引論》,The Journal of Pan African Studies,4,4,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