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越弱越暗越美麗 > 王朔的時間簡史 >

王朔的時間簡史

王朔在一次採訪(原文為《王朔:我現在真正有無所畏懼的感覺》,見《三聯生活週刊》,2007年第4期)中提到他讀的幾本書,這幾本書分別是《時間簡史》《金剛經》《壇經》《杜尚訪談錄》《一顆原子的時空之旅》。所有這些書中,我只讀過《時間簡史》,那也幾乎是史前發生的事了。我在美國的時候,聽說《時間簡史》很好賣,霍金自己也很得意,認為他的書比麥當娜的《性》更加暢銷是一件得意的事。一直沒有機會看,後來出了很漂亮的圖畫版本,就為女兒買了一本,順便看了。第一覺得寫得並不十分通俗,所以於不懂物理的人並沒有太大的益處;第二覺得也不如溫伯格的《最初三分鐘》,後者即使物理學家看了也有收穫。霍金的書,可能真的像麥當娜的書一樣,時尚的人拿來看了,對於書中描寫的東西有一個朦朧的印象,滿足了感觀的需要,也滿足了時尚的虛榮。

《一顆原子的時空之旅》的作者是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M.krauss),是一個研究宇宙學的人。他在美國有很大的名氣,主要是因為寫了《〈星際迷航〉的物理學》,《星際迷航》是一部在美國連續演了幾十年的科幻電視連續劇。《一顆原子的時空之旅》中譯本發表於2003年,可惜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不敢評論。我推測,克勞斯的書應該比《時間簡史》通俗,因為我聽過他的演講。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在新加坡參加紀念愛因斯坦的物理年會,他講暗能量。演講之後,我記得同樣被邀請去做演講的一位在美國的華人教授很憤憤不平,因為克勞斯太會演講了,很有煽動力,這位教授不平他忽悠聽眾。不過,他還是承認宇宙學中的任何話題在西方特別是美國很有市場,因為富人關心宇宙和人類的起源,以及宇宙和人類向何處去。富人關心了,就不愁政府不支持宇宙學研究。

王朔看的另外幾本書我一本也沒有看過。雖然王朔作為著名的老憤青很看不上時尚,那幾本書何嘗不是時尚?他曾開過一個他討厭的詞的單子,其中包括「米蘭·昆德拉、博爾赫斯、海德格爾、哈貝馬斯、維特根斯坦、瑪麗·杜拉斯、張愛玲、王家衛」,如果我們將這個單子自然延長,就會有《金剛經》、杜尚、霍金,沒準哪一天還包括王朔自己。我在這裡寫王朔又何嘗不是在揪住時尚的尾巴?

我試過讀《金剛經》,效果是我理解《金剛經》比王朔理解《時間簡史》還要困難。比方說,世尊對須菩提說:「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讓我弄懂這句話,不如讓我去看幾個將範疇論用到弦理論中的莫測高深的公式。

說到眾生,從採訪中能看出,王朔讀《時間簡史》與追求眾生平等有關。他說:「我給你看兩眼,我都寫到物質起源了,我看了《時間簡史》那幾本書,明白這回事,眾生平等不是瞎說的。眾生平等多牛啊。」我想他的意思不是霍金同學突然變成了一個社會思想家,他的意思是,通過物理、宇宙,他看到了人類的渺小。你再有名,再有個「王朔時代」,與宇宙的140億年年齡比起來,不過一瞬。有時代的人都這樣了,你在這個物質社會中做了一次官,掌握過幾回資源,或是有過幾次話語權,都是無足輕重。我想這可能是王朔將宇宙學科普拿來和佛經一起讀的原因。

爭論50後、60後、70後還是80後又有什麼意思?可見王朔還在修行的過程中。50後、60後掌握資源,70後奮鬥,80後攪局吹牛,等時間一平移,還是如此,只是將0前面的數字變動一下而已。我覺得,除了科學,任何從事其他人類活動的人大體可以作如是觀。為什麼科學就不同了?科學這裡有個規範,有個很難打破的規律,你做出了成績,不論你是什麼「0」後。阿爾伯特同學26歲時發現狹義相對論和光量子,就相當於現在的80後。當然,不要說中國,就是全世界,人類的創造力高峰期似乎變了,沒有哪個80後這麼牛了。所以,才有了「0」後的戰爭。

第一個看到王朔將物理學理解錯了的大概是三聯的記者袁越。在他的博客「土摩托日記」中,他指出以下這些話「(人人平等)絕無例外,因為是守恆的」「涅槃是什麼啊?就是能量圈」「物質泯滅以後變成光子,光子泯滅以後變成輻射」都是胡說八道。

胡說八道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再將王朔的幾段話拿出來看一下:

拿高中物理完全可以把《金剛經》重新解一遍,說的就是能量守恆,其實就是教你生命的源頭、歸宿是哪兒。涅槃是什麼啊,就是能量圈,人死後會回到物質狀態了,物質也會湮滅的,物質湮滅以後變成光子,光子湮滅以後變成輻射,輻射是能量。只是用不同的語言說,其實聊的是同一件事,這就是宇宙真理。

物質會湮滅這不錯,但物質不會隨隨便便地湮滅,它需要反物質。物質反物質遇到一起就會湮滅,變成光子或者其他什麼。通常,物質不會湮滅,物質只是變化了。在地球上,經常發生的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很難,很難將一個原子核變成另外一個原子核,更談不上湮滅了。接著,王朔說光子湮滅成輻射就更搞笑了,輻射就是光子,光子就是輻射,沒有分別。這裡我們認真糾錯絕沒有完全否定王朔說的人生的意義,我不反對王朔這麼思考人生。

接著他說:

我們都在這個循環中,根本沒有什麼,曇花一現而已,別再自己吹牛了。宇宙有一個基本法則,任何偶然都是必然的,別投機取巧,沒有便宜事,因為能量守恆。你把一個人殺了,你無非改變他的物質存在的狀態,能量還在。哪兒去了,轉為負數,墜著你。能量守恆,就是從原點出發必返回原點,中間不管跳多遠,飛多高,變多大,最後歸零。但是零不是什麼都沒有,這說起來就長了,我得寫才能說清楚。

他這裡的「轉為負數」比較有意思。能量可以是負的,結合能就是如此,引力能也是如此。宇宙中的物質大多來自於引力的負能,王朔應該知道宇宙開始於暴漲,物質能量都是那時起源的,能量守恆,有了物質,就有了很大的引力負能,是不是墜著你,我們不得而知。自然,人死了不是轉為負能,這是明明白白的事。

我想王朔在這裡關心的不是物質之間的轉化和能量守恆,他關心的是兩個終極問題,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歸宿。王朔活到五十,開始向哲學的路上走,開始成仙了。對於這樣一個人,這是不可避免的。早就有人說過,王朔的玩世不恭其實是一種認真,他在新浪的視頻中就說,他比誰都認真。罵人是認真,滅這個滅那個是認真,沒有比他更認真的了。我相信他這些話,一般人如果還是為了吃為了穿,或者為了吃得好穿得好,或者為了有身份,不會這麼認真,不會開始講生死問題。生死對他的觸動很大,他說:「那時候有一些事情,梁左、我哥、我爸在那幾年前後去世,我突然覺得死亡離我特別近。我多怕死啊。我得知道死是怎麼回事啊。」

這和西方有宗教信仰的人一樣,西方從富人到一般人,都想知道死這一終極問題的答案,他們有一個精神生活。科學之於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今生的現實問題,不僅僅是現世的生存,還包括三生中的「往生」「來生」。現在有一個著名的Templeton基金會,Templeton這老頭子特別支持研究宇宙學,特別支持用非正統的方法的人、沒有得到其他資助的人。他甚至計劃在中國也支持幾個這樣的人。西方的「實用科學家」們無論怎麼抱怨,都不能阻止政府花大錢來做高能物理、宇宙學、空間探索這些大科學計劃。因為這裡有一個很深層次的原因,有一個需求。王朔這樣的少數人在東方也有這樣一個需要。

袁越同學還反對文科的同學談理科的事:

我並不是說霍金比王朔牛多少,起碼霍金就寫不出「有請作家吃飯的沒有?」這樣有趣的話來。而且,霍金的這本《時間簡史》也寫得不咋地,遠不如王朔的小說好玩,我看完立刻送人了。但是,假如霍金會說中文的話,他絕對有權利評論王朔,但是王朔卻沒有權利評價霍金,甚至連拿霍金當思想武器的資格都沒有,因為王朔根本不可能理解霍金的思想,連人家的皮毛都碰不到。這就是文理科的區別,你還別不服氣。

他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贊同。不過我和袁越的看法不同的是,王朔如果想建立什麼思想體系是可以來找理論物理幫忙的,只要他不撈過界就行。他也可以借用《時間簡史》來支持他的想法,支持他的不屑和罵人。歷史上那些利用科學來裝飾他們的哲學理論的不懂科學的人、半懂半不懂的人還少了?悟一下道不妨,建立一個思想體系也不妨,只是不要認真地說,一說就錯。不用說學文的人了,就是學理的人去說別人的行當,同樣容易錯。

王朔的憤青只是憤在表面上。其實,我們誰的骨子裡沒有憤青的成分?王朔只是比大多數人敢說而已,他沒有什麼顧忌,年少成名,也算成功人士。他自己說,他年輕的時候不是不說,只是別人不知道而已。這種個人的成功,既是他罵人的資本,也是他開始在《時間簡史》和《金剛經》裡尋找他思想武器的原因。

什麼人敢說我現在有真正無所畏懼的感覺?佛敢說,知生死而後無所畏懼。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個意思。王朔到沒到這個份上?可疑。但他開始成仙了應該是沒有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