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的進化 > 中文房間理論 >

中文房間理論

現在回過頭來看,圖靈當時提出的觀點不言而喻,就是強調可觀察的外部行為是所有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這一點我們在下一章將會提到。(我們有理由懷疑使用非正式對話的形式進行智力測試的效果,我們會在第4章討論這一問題。)儘管如此,仍然出現了批評的聲音,我們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哲學文獻中反對圖靈觀點的一種聲音。(如果你對於哲學爭論沒有興趣,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

20世紀80年代,哲學家約翰·瑟爾(John Searle)提出,理解(思維或智能)的內涵遠大於可觀察的外部行為,即便這種行為可以與所謂的模仿遊戲一樣涉及範圍較廣。以下就是他的論據(稍有修訂)。

假設現有一款計算機程序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即可以完全不受任何限制地進行人機對話。我們再假設這次對話使用的語言不是英語,而是漢語。因此,根據模仿遊戲的規則,漢字(通過某種編碼的形式)被輸入該程序,隨後該程序能夠用漢語(以某種編碼的形式)應答,作為輸出。即使是精通漢語的人,仍然長期無法分辨輸出信息的是機器還是人。

我們現在假設瑟爾自己不懂漢語,但是精通計算機編程(實際上他並不精通,但沒關係)。他拿著一本小冊子藏在一個房間裡,這本手冊裡涵蓋了該計算機程序的全部文本。房間外有人遞給他一張紙,上面寫著漢字,他雖然不明白紙上寫的是什麼,但是可以模擬計算機程序對此類情況的應對方法。瑟爾根據這本程序手冊,跟蹤觀察程序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並將程序輸出的應答寫在一張紙上,交還給房間外的人,而他在整個過程中根本不明白紙上寫的是什麼意思。

簡而言之,有個名叫約翰·瑟爾的人,他在自己的房間裡接收漢語信息,然後通過這本手冊,用漢語回復這些信息,而回復對漢語的使用與母語是漢語的人毫無差別(假定該計算機程序已通過圖靈測試)。換句話說,在瑟爾身上,可觀察的外部行為是完美的,但他卻根本不懂漢語!因此瑟爾的結論是:僅確保行為正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圖靈的觀點是錯誤的。

對此說法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這種行為並非出自瑟爾本身,而是瑟爾與這本寫有計算機程序的手冊共同創造的結果。雖然瑟爾不懂漢語,但這個由瑟爾和這本手冊一起組成的系統是懂漢語的,因此圖靈的觀點並沒有錯。對於上述異議,瑟爾的應答可謂簡明扼要:假設他先把這本手冊的內容記下,然後將手冊銷毀,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系統了,存在的只有瑟爾。因此,圖靈的觀點是錯誤的。

這就是中文房間理論的大概內容。

人們對此理論的反響如何呢?人工智能領域有人對此並不買賬。這也可以理解,大家對人工智能領域中的哪種技術阻礙此類程序(假設其存在)的開發更感興趣,而對我們在一個房間裡用一個人就能準確地模擬這種程序的運行(雖然速度上,人可能只是程序的幾百萬分之一),並得出相關結論興趣不大。

但是,就這類思想實驗本身而言,還有一點需要考慮:我們如何能夠確定,瑟爾沒有通過記下這本手冊的方式來掌握漢語?如果他以這種方式掌握了漢語,那麼不懂漢語也能通過圖靈測試的說法就站不住腳。因此我們必須要問:為什麼我們要相信存在這樣一本手冊能夠想瑟爾之所想,讓他只需記下該手冊的內容就不用學會漢語?

如果不深入瞭解手冊中所談到的這款程序,就很難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我曾經提出,我們可以轉而關注其他更為簡單的行為模式,即數字求和。

我的設想如下。假設行為測試不要求能說漢語,而是要求將20個10位數字求和。如果一本手冊中列出了20個10位數字及它們求和的所有可能的組合形式,有了這個,即便是不會算術的人也能在行為測試中得到正確答案。每當有人問到總和是多少時,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正確答案,就像瑟爾用漢語回答問題一樣。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可能存在這種手冊。如果要滿足所有數字組合,就需要包含10200個不同的條目,而我們的整個物質世界當中只有約10100個原子。

要進行測試,一本介紹加法運算表的英語小冊子就堪當此任:首先做一個10×10的個位數加法表,然後進行兩位數加法運算(可進位數),最後是多位數加法運算。這樣的小冊子絕對可以存在,而且只需幾頁紙就能說明問題。這種小冊子的意義在於,對任何不會加法運算的人來說,只要能夠記住書中的說明就能學會!

而這也足以讓我們對瑟爾的中文房間理論產生懷疑。如果根本不存在這樣簡單到不用教人算術(具體來說就是20個10位數字的求和)就能對數字求和的手冊,我們就不得不懷疑上文提到的漢語人機對話的說法了。

但是,這依然無法駁倒瑟爾。到最後,我們還是不知道如果真正背下瑟爾的手冊會怎樣,因為我們也不知道讓不懂漢語的人用漢語進行人機對話會是什麼樣。所以,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按照圖靈所說,解決這些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