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重建未來 > 人工智能中的人類元素 >

人工智能中的人類元素

土耳其機器人的背後有人類在進行人工的人工智能工作,這些我們通常是看不到的。然而,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公司開始強調而不是低估人類在其系統中的作用。與谷歌、Facebook和其他公司一樣,近年來,蘋果在僱用人工智能專家方面與其他公司展開了激烈的比拚。據蘋果前僱員稱,公司裡機器學習專家的數量在過去幾年裡翻了三四番。與其他公司一樣,蘋果將人作為公司人工智能驅動服務的一部分。然而,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蘋果將其人類員工作為一個賣點,而不是簡單地將他們看作技術不能正常運轉時的替身。2015年6月蘋果推出萬眾矚目的蘋果音樂流媒體服務時,重磅推出的一個特性就是其依靠具有專業音樂知識的人類來管理播放列表。「算法當然很棒,但是仍需要一些人來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序列。」蘋果音樂發佈後,總經理吉米·艾歐文(Jimmy Iovine)對《衛報》簡單說道:「你需要將其人性化,因為需要真正的藝術家來告訴你接下來要播放的是什麼歌曲。算法不能獨立完成這項工作。算法十分方便,沒有算法無法完成這麼大規模的任務,但是你仍然需要強大的人類元素。」

實際上,算法可以以一種令許多用戶都滿意的方式將音樂排序。人工智能工具能夠根據類型、年代、藝術家、節拍或許許多多其他指標生成播放列表。許多公司(包括蘋果在內)甚至開發了情緒檢測耳機這樣的技術,根據用戶是在慢跑還是躺在沙發上來為他們選擇適合的音樂。但是蘋果很敏銳地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人們喜歡與他人互動。蘋果音樂的人類管理者在算法流程中並不是隱形的,而是有著血肉之軀的專家,他們的目標是幫你發現那些算法不太可能推薦的音樂。人工智能只能根據你最喜愛的歌曲或其他聽眾愛聽什麼來為你推薦音樂,而人類專家能做到的則遠遠不止這些。

蘋果「創造時髦風尚的人」包括著名DJ(音樂製作者)贊恩·洛(Zane Lowe),他放棄了英國廣播公司電台的高薪工作,開始在蘋果的流媒體音樂服務中擔任主要角色。他們中還包括前說唱歌手德瑞博士(Dr Dre)和流行歌手艾爾頓·約翰(Elton John)——他們都不低調,也不會做每小時1英鎊的工作。令人吃驚的是,一家技術公司可能成為人類DJ的最大僱主之一,這個可能是否會成為現實,還是要根據蘋果音樂的規模而定。

隨著人工智能變得更加智能,關注創造力和社交智能等人類特性將變得更加重要。儘管人工智能越來越擅長以人類的方式進行交流,並且在特定應用程序中也展現了驚人的創造力(我們在下一章中將講到),但這些仍是人類特有的技能。

在觀察這一轉變時,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勞倫斯·卡茨(Lawrence Katz)創造了「工匠經濟」(artisan economy)一詞。工匠指技術嫻熟的工人,他們通常通過雙手來完成工作。工業革命期間,工匠越來越多地被自動化所取代。例如,機械織布機使那些手藝嫻熟的手工編織工匠紛紛失業。有證據表明,如今的趨勢與當時恰好相反。

當然,卡茨所說的工匠經濟不僅僅指編織業。工匠經濟指的是那些非機器驅動、非同質、依靠人類創造力和互動的產品的回歸。舉例來說,3D(三維)打印等技術的興起使那些出售和配合標準化產品的木匠們難以為繼。然而,如果木匠能夠對客戶進行評估,瞭解客戶需要的到底是櫃子還是桌子,然後調整自己的工作以適應客戶的需要,那麼效果會更好。同樣,僅僅像兒童保姆這樣的看護工將被機器人取代,但是擁有絕妙的想法以讓客戶積極參與的癡呆症看護工或家庭健康助理這樣的職業有可能會興起,尤其是在老齡人口不斷增多的市場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包括受到智能可穿戴設備衝擊卻依然能鼓舞人心的私人教練、受到自駕車衝擊卻依然對旅遊好去處瞭然於胸的出租車司機、受到Wevorce等服務衝擊卻依然充滿同情心的律師等。

這些工匠經濟的工作可能會變得非常「高技術個性化」,這意味著他們依靠的是人與人的接觸。這使其很難被外包,或者被機器人或正確的算法所取代。不過,與工業革命時期的工匠不同,如今工匠經濟中的工人能夠使用技術增加就業機會,而不是被替代。可以以一種數碼時代之前從未有過的方式將業務擴展,覆蓋數百萬甚至數十億人。2014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上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學習能力傾向測驗(SAT)的老師在網絡通話工具Skype上進行一對一教學,90分鐘收費1 500美元。即使在一個教育應用程序和在線學習工具十分發達的時代,這位老師還是能夠收取這麼高的費用,這是因為他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目前工匠經濟的另一個例子就是網絡商店Etsy,人們可以在這裡出售手工製品或老式產品。Etsy在2005年問世,目前提供超過2 900萬件不同的手工珠寶、陶器、服裝和其他物品。2014年,該網站的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9.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流進了賣家的口袋。有的賣家藉著手工製品的熱度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每月能賺數千美元。雖然該網站取得了成功,但人們仍專注於手工製品。當人們知道一位Etsy店舖的老闆每月靠賣中國批量生產的髮箍和護腿能賺70 000美元的時候,社區中立即產生了一陣騷動。

判斷工匠經濟中哪項任務具有長久性的商業意識需要反覆試驗。這些任務可能出現在那些重視非機器操作的不規範行為的領域,例如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的私人教練,或不僅僅計算數字的管理者。然而在其他領域,我們不願意將之前交給機器的任務歸還人類。沒有人會希望他們的汽車是由人造出來的而不是機器。人們更不能接受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駛的汽車發生不按規則行駛。

為了應對這一範式的轉換,我們還需要更好地訓練下一代。目前,教育深陷於工業革命的範式之中,這一範式已經持續了100多年。在一個「工廠奴隸」的時代,學校教育被比喻成創造相同的T型福特車的傳送帶。標準化課程用來教學生特定的技巧,讓他們走上工作場所中預先規定好的崗位。這一標準化假設學生學習的技術不會變化,他們一生都可以使用。然而,今天的世界中,習得的技巧通常在10年內就會被淘汰,這意味著人的一生都要不斷學習和進行自我評價。在一個智能手機都能上網的年代,我們還需要質問為什麼要通過毫無啟發性的機械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存儲大量信息。

除非發生災難性風險,在就業方面,整體看來,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是積極的。經濟將運行得更加平穩,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將接手許多不受歡迎的工作並且創造新工作,這就將人類解放出來,他們可以去追求更重要的目標。人工智能能夠完成我們目前做的大部分工作,但是人類距離退出工作崗位還早得很。

總而言之,肯·詹寧斯被IBM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打敗多年以後,我們還是不會廢寢忘食地觀看冷知識節目中兩個人工智能的對抗。儘管《危險邊緣》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機智,但是觀眾真正想看的是人的個性。這才是最重要的戲碼。

[1] 猶他州最早的稱號是「蜜蜂窩的州」,原因是這裡有許多冰蝕地形,看起來像蜜蜂窩。——編者注

[2] 歐盟最早在1995年就在相關數據保護法律中提出了「被遺忘權」概念,任何公民可以在其個人數據不再需要時提出刪除要求。谷歌在2014年6月宣佈,已經開始根據歐盟最高法院的裁定而在搜索結果中刪除特定內容,給予用戶「被遺忘權」。——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