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重建未來 > 會思考的事物 >

會思考的事物

1991年,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特洛伊木馬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他們在自己的研究室中放置了一個共用的咖啡壺,然後決定安裝一台攝像機用以監視一天的咖啡用量。研究人員將攝像機設定為每秒捕捉一幀,然後將其編碼為灰度級的JPEG格式文件,最後將圖片文件通過早期的萬維網發出去。通過各自的計算機,該系研究人員可以登錄到「視頻」源中查看壺裡是否還有剩餘的咖啡,從而省去他們去打咖啡的無用功。

「『咖啡俱樂部』的一些成員位於大樓的其他區域,他們不得不為打咖啡爬上爬下,如果特洛伊木馬研究室熬夜的黑客們先打了咖啡,那麼其他成員打咖啡的結果常常是無功而返。」當時在系裡工作的計算機科學家昆汀·斯塔福德–弗雷澤(Quentin Stafford-Fraser)牢騷滿腹地說:「這樣打咖啡對計算機科學研究進程造成的中斷,顯然使我們非常苦惱,於是『XCoffee』(X咖啡)就這樣誕生了。」

我之所以提出XCoffee,因為它證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即什麼是我們認為的「智能技術」。XCoffee也常常被看作智能設備現代趨勢的早期例子。某種程度而言,這是真的。與許多最新的智能配件一樣,XCoffee與網絡連接,因而也成了所謂的「物聯網」的一部分。但是對我而言,XCoffee更接近硬件極客所說的「黑掉」的範例,「黑掉」這個術語就是俗話說的解決棘手問題的高明方法。成為今天我們稱作智能設備(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稱之為「會思考的事物」)的前提條件是,它必須以一種自我管理的反饋回路而存在,無須過多人工干預就能夠自動運行。物聯網並不僅僅把「物」連接到互聯網。傳統互聯網使人們能夠搜索、下載音樂或者閱讀信息。另一方面,物聯網主要用於非人類實體的交流,這是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M2M(機器對機器)交流的原因。

智能設備應該能夠感知自己所處的環境、識別特定狀態、觸發評估、產生行為等等,從而形成一個連續的環路。智能設備的「智能」在於中間的部分,那裡負責處理感知到的信息,以及如何基於信息採取具體的行動。一台真正智能的咖啡機不只是提醒人們咖啡機空了,而是能夠計算出使用者可能口渴的時間,並且自己能及時重新加滿咖啡,調製出咖啡成品以滿足使用者的個體需求。甚至基於無人控制的桌對桌(desk-to-desk)送貨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