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重建未來 > 谷歌誕生 >

谷歌誕生

人工智能隨後遭遇的寒流比第一次有過之而無不及。資本又一次迅速蒸發,政府補助消失得無影無蹤。在1987—198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將用於人工智能研究的預算縮減了1/3。專業的人工智能雜誌的廣告費收入也大幅下降。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官方期刊《代達羅斯》(Daedalus)在1988年大膽發佈了一期人工智能特刊,激怒了哲學家希拉裡·普特南(Hilary Putnam)。普特南寫道:「現在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為什麼在《代達羅斯》上發佈一期特刊?為什麼不等到人工智能真正取得一些進展後再發佈特刊?」整個科技界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寒流。美國人工智能協會會員人數大幅減少,1996年驟減至4 000人,達到史上最低點。然而奇跡並沒有發生,人工智能的美夢似乎就要破滅。

那一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個學生——一個是人工智能研究者的後代,另一個是數學家的後代——想到了一個很聰明的方法,在外部鏈接數量的基礎上對網頁進行排序,並通過這一方式創建一個智能網絡目錄。1997年,24歲的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利用他們開發出的算法,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羅帕克的一個車庫裡開了一家公司。為了將其打造成為「全球總部」,他們置辦了幾張桌子、三把椅子、一條藍綠色的地毯、一張折疊乒乓球桌,以及一些其他物件。為了保持通風,車庫的門必須一直敞開。

這在當時看起來似乎不足為奇,但在接下來的20年裡,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的公司取得了人工智能歷史上最大的成就。公司涉獵範圍廣泛,覆蓋了機器翻譯、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自主機器人等領域,而人工智能研究者們為了實現這一點已經苦苦掙扎了半個世紀。

實際上,公司的這些成就沒有一點是通過傳統人工智能實現的。

這家公司就是谷歌。

[1] 1英畝= 4 046.86平方米。——編者注

[2] 1英尺≒ 0.304 8米。——編者注

[3] 1英里= 1.609 344千米。——編者注

[4] 一種可以支持機器語言和虛擬地址的32位小型計算機。——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