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重建未來 > 達特茅斯會議 >

達特茅斯會議

上述三人之中,只有香農繼續探索並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正式成為一個學科。遺憾的是,圖靈和馮·諾依曼分別在41歲和53歲時英年早逝,但他們的理念和影響卻延續至今。艾倫·圖靈是同性戀,在那個時代的英國,同性戀是違法的。儘管圖靈的密碼破譯工作對英國戰勝納粹德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功不抵過,1952年他被指控嚴重猥褻。作為懲罰,圖靈必須在坐牢或化學閹割中做出選擇,而他選擇了後者。兩年後,圖靈吞下塗有氰化物的蘋果自殺。2013年,他的罪行得到英國皇家的赦免,並且有人提議制定「圖靈法」,以赦免那些在歷史上被指控犯有猥褻罪的同性戀。

馮·諾依曼死於癌症。他之所以患上癌症,很可能是因為他曾參與原子彈項目。與馮·諾依曼關係密切的一位同事在《經濟學雜誌》(Economic Journal)上刊登的訃告中稱,他的思維「十分特別,有些人(同樣是傑出的科學家)不禁捫心自問:他是否將人類心智發展帶入了一個新階段」。

隨著兩位創始人的離去,其他年輕研究人員接過了建造思考的機器的重任。第二波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第一次正式為該領域命名,將其確定為一個獨立的學科。1956年夏天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夏天: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電臀舞(hip gyration)震驚了觀眾;瑪麗蓮·夢露嫁給了劇作家亞瑟·米勒;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將「我們信仰上帝」確定為美國法定箴言。關於人工智能的首次正式會議也在這個夏天召開。研討會持續6周,眾多學科中最傑出的學者在新英格蘭地區漢諾威市達特茅斯學院的269英畝土地上齊聚一堂。除克勞德·香農以外,大會還有另外兩名年輕的組織者,他們分別是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和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他們都在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他們寫道:「人們將在一個假設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有關人工智能的研究,那就是學習的各個方面或智能的各種特性都能夠實現精確描述,以便我們能夠製造機器來模仿學習的這些方面和特性。人們將嘗試使機器讀懂語言,創建抽像概念,解決目前人們的各種問題,並且能自我完善。」

然而,他們的雄心壯志和信念都太過絕對,而時間卻有些緊迫。他們在達特茅斯會議的提議中指出:「我們認為,如果精心挑選一組科學家,並讓他們專心研究人工智能,那麼僅需一個夏天我們就能夠在這些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

毋庸置疑,實際花費的時間肯定要比這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