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地理大發現的故事 > 第11章 非洲的探索與瓜分帕克、利文斯通、斯坦利 >

第11章 非洲的探索與瓜分帕克、利文斯通、斯坦利

無論何種動機驅使白種人深入黑暗大陸的腹地——對冒險的熱愛,對科學的好奇,想大撈一筆或者愛國主義——結果都是非洲被世人熟知,人們不再只知道它的海岸線是什麼樣子的了。

我們已經看到,15世紀的葡萄牙人是如何為了找到通往印度的道路而慢慢探索非洲海岸的。15世紀末,水手們使用的航海地圖對非洲東西沿岸給出了粗略但有價值的描繪。歐洲人不僅探索了非洲海岸,而且還在這裡定居。在幾內亞海岸的阿米那、剛果附近的羅安達和西岸的本格拉等地,他們建立了運輸黃金和象牙的中轉站,而非洲最重要的商品——奴隸,也從這裡被送往歐洲。在東岸地區,歐洲人在莫桑比克港口索法拉居住。而在桑給巴爾,他們佔據了3個以上的港口,這些地方是達·伽馬發現的。後來,彌爾頓在他的《失樂園》第十一卷中提到了它們:

蒙巴薩、奎隆和梅林德。

——《失樂園》第十一卷,P339

古斯塔夫·多雷為彌爾頓《失樂園》繪製的插圖

除了在海岸地區定居,葡萄牙人很可能經常探索非洲內陸。從十六、十七世紀的一些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繪圖者對尼羅河流域十分熟悉,標出了尼羅河流經的三個大湖: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尼安薩和坦噶尼喀。地圖上還清楚地標明了月亮山,而當時距斯坦利先生重新發現這裡才過了不長時間。但是,我們無法確定這些記錄有哪些是來自真實報告,哪些來源於湖泊和山巒的傳說。因為地圖上還能看出托勒密時代知識體系的痕跡,它們是從阿拉伯地理學家那裡傳過來的,顯然是來自托勒密,並非實際考察的結果。兩位偉大的法國地圖學家德利勒和唐維爾就拒絕把任何他們沒有見到確切證據的地方繪製到地圖上,因此在他們的地圖上並沒有這些湖泊和山脈。而與19世紀初的地圖相比,17世紀的地圖上經常出現更多的是關於非洲內陸的地理知識——至少就尼羅河的源頭而言確實如此。

歐洲人對非洲內陸的探索是從尋找尼羅河的源頭開始的,結束於對其他3條大河流域的確定——尼日爾河、贊比西河和剛果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4條河的流域都是由英國人確定的。布魯斯和格蘭特的名字總是與尼羅河聯繫在一起,芒戈·帕克則與尼日爾河、利文斯通博士與贊比西河、斯坦利先生與剛果河有不解之緣。可以說,除了剛果河之外,英國有權控制其公民介紹給文明世界的所有河流。眾所周知,希羅多德曾經提到一個古老的說法,尼羅河向西的一條支流變成了尼日爾河。更早的時候,人們認為尼羅河的一部分向東延伸,在某個地方與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匯流——至少《聖經》中描述伊甸園的部分是這樣暗示的。無論如何,尼羅河的流域都是一個最不確定的問題。在尋找其源頭的過程中,很多個世紀以來,人們推翻了許多假設。1768年,蘇格蘭紳士詹姆斯·布魯斯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他在幼年時代就有此決心,並在考察過程中表現出了百折不撓的個性。作為阿爾及爾的領事,布魯斯掌握了一定的阿拉伯語知識,熟知非洲風俗。他向尼羅河上游進發,一直來到法松特,然後穿越沙漠到紅海,前往吉達。他從那裡乘船到莫索瓦,在阿比西尼亞開始尋找尼羅河的源頭。他訪問了埃及前首都阿克蘇姆的廢墟,在附近看到了旅途中常見的一幕:人們從活牛身上割下臀肉,然後繼續驅趕它前進。

海運中的黑奴

在一個蓋拉嚮導的指引下,布魯斯沿著青尼羅河來到了3個泉眼處,於是他宣佈這是尼羅河的真正源頭,並且在舊地圖上標出這3個神秘湖泊的位置。他從那裡沿尼羅河順流而下,1773年抵達開羅。當然,他發現的只是青尼羅河的源頭而已,這三處地方過去甚至早已被葡萄牙旅行者帕耶茲訪問過。然而布魯斯的有趣經歷和他詼諧的講述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另外,他此行的動機完全是出於對探險和發現的熱愛,這也為他的故事增色不少。因為詹姆斯·庫克和詹姆斯·布魯斯純粹以科學為目的的探險,使得1768年成為了地理發現史上特殊的一年,同時也拉開了人類科學探險事業的序幕。10年後,非洲學會成立,其目的就是探索非洲的未知地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地理學會。1795年,學會派遣芒戈·帕克前往非洲西海岸,他從岡比亞出發,經過多次冒險(其間他被摩爾人俘虜過),來到尼日爾河畔。他沿著河流中段旅行,但沒有到達廷巴克圖。1805年,他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想要通過在尼日爾河上的航行來證明它和剛果河的區別,但他被迫返回,死在了博薩,結果尼日爾河的河道還剩一部分沒有探索完成。

因此,人們的注意力被轉移到了神秘的廷巴克圖上來,芒戈·帕克曾經在第一次旅行之後帶回一些關於此地的謠言。1811年,英國海員亞當斯到過廷巴克圖,他的船在摩爾人控制的海岸附近失事了,摩爾人把他帶回去做奴隸,路上經過廷巴克圖。最後,亞當斯被英國駐摩加多爾領事館贖回,他的經歷重新激起了人們探索西非的興趣。探險家們嘗試過從塞內岡比亞和剛果兩個方向考察尼日爾河流域,但都失敗了。也許是受到了亞當斯經歷的啟發,有人採用了新辦法,沿著穿過撒哈拉沙漠的商隊路線到尼日爾去。1822年,德納姆少校和克萊伯頓中尉離開費讚的首府穆爾祖克,來到乍得湖,然後到達博爾努。後來,克萊伯頓又從貝寧出發訪問了尼日爾。這兩位旅行者讓外界瞭解到沿途兩千多英里的地理情況。在1826年至1827年間,兩個歐洲人終於來到廷巴克圖——1826年,萊恩少校先到達那裡,後來在那裡被殺;1827年到那裡去的是年輕的法國人雷內·凱裡,他的報告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丁尼生甚至因為一首描述神秘的廷巴克圖的獲獎詩作而開始了他的詩人生涯。

直到1850年,德納姆和克萊伯頓的探險活動才被再次拾起——巴恩用了5年時間探索了整個尼日爾,一直來到乍得湖以西,訪問了廷巴克圖,並且將克萊伯頓和凱裡的旅行路線連接起來。他又用了5年時間(1869年至1874年),在達爾富爾和瓦達伊乘船考察了乍得湖東岸。後來,出於政治利益的考慮,人們組織了多次探險,其中以法國人組織的、目的在於將他們的阿爾及利亞領地和突尼斯領地(位於黃金海岸和塞內加爾)連接起來為甚。

斯坦利和利文斯通探索非洲

非洲探索的下一個階段與後來做出許多發現的那個人的名字密不可分。憑借他與當地土著打交道的高超技巧、冷靜、堅毅和無所畏懼的勇氣,大衛·利文斯通成功地開啟了中非地區未知世界的大門。1849年,他從好望角出發,北上至贊比西,再到迪洛洛湖。經過5年的遊歷,他抵達非洲西岸的羅安達。接著他又依舊路回到贊比西,沿著贊比西河到達其東岸的出海口,他第一次從西向東橫穿了非洲。在始於1858年的第二次探險中,利文斯通沿希雷河航行,它是贊比西河最重要的支流。1859年9月,他到達尼亞薩蘭湖畔。

與此同時,另外兩名探險者,伯頓上尉(後來的理查德爵士)和斯皮克上尉從桑給巴爾出發,希望找到一個聽聞已久的湖泊。第二年,他們成功到達坦噶尼喀湖。在回程中,斯皮克與伯頓分開。他選擇了更靠北的那條路,在那裡,他看到了另外一個大湖,後來得知那是維多利亞·尼安薩。1860年,斯皮克和另一位同伴(格蘭特上尉)回到維多利亞·尼安薩,調查了它的流向。在湖的北面,他們發現有一條向北的大河,就沿著這條河來到了岡多科羅。在這裡,他們遇到了貝克先生(後來的薩繆爾爵士),貝克曾經走遍白尼羅河流域考察其源頭,於是他們斷定,白尼羅河的源頭是維多利亞·尼安薩。貝克繼續他的探索,並成功地證明了尼羅河的另一個源頭是西面的一個小湖,他將其命名為阿爾伯特·尼安薩。就這樣,這三個英國人合力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尼羅河發源地問題。

英國人做出發現之後,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帕夏立刻採取了重要的政治行動,他宣佈整個尼羅河流域都是他的統治範圍,並且在沿河各處建立了交通站。當然,這有利於人們掌握整個尼羅河流域的所有地理信息,而且,在薩繆爾·貝克先生和戈登上校的努力下,尼羅河從上游到下游一度進入文明世界的領域。

與此同時,利文斯通已經開始研究坦噶尼喀湖的問題。1865年,他開始以此為目的的最後一次探險。他發現了姆韋魯湖、 班韋烏盧湖和尼昂古爾河(盧瓦巴拉河)。利文斯通的發現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鑒於一段時間沒有聽到他的消息,1869年,《紐約先驅報》的所有者派遣H.M.斯坦利先生(他曾擔任過該報的戰時通訊記者)去尋找利文斯通。1871年,斯坦利從桑給巴爾出發,快到年底的時候,他在“黑暗大陸”腹地遇到了一個白人男子,於是詢問對方:“我猜您是利文斯通博士吧?”這句問話成為歷史名言。兩年後,利文斯通去世,他是地理科學和傳教事業的殉道者。接續他工作的是斯坦利先生,1876年,斯坦利再次奉命繼續利文斯通的工作,他從桑給巴爾出發,成功地穿過黑暗大陸,來到剛果河口。他的旅行全程證明,尼昂古爾河和盧瓦拉巴河只是剛果河的不同名字或支流而已。斯坦利的卓越旅程確定了非洲大陸第四條大河的情況,完善了非洲的地理知識。

黑奴買賣圖

但是,斯坦利對黑暗大陸的穿越注定成為解決新的非洲地理問題的出發點。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成立了一個來自歐洲各國的代表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名義上是為了探索非洲,實際上卻是歐洲列強要在非洲劃分勢力範圍。斯坦利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結束後的15年裡,非洲已經完全被各國瓜分。主導者是五大強國:英國、法國、德國、葡萄牙和比利時。如同在美洲一樣,地理發現很快變成政治瓜分。

這個過程首先由剛果河流域被分割出去開始,名義上是支持剛果地區獨立,實際上是組建比利時在剛果的殖民地——由國王利奧波德提供資金。1879年,斯坦利先生奉命到剛果河下游建立交通站。令他吃驚的是,為法國服務的葡萄牙人德布拉扎先生正在等候他。德布拉扎是被秘密派遣過來,作為內應協助比利時國王奪取剛果河口地區。此時,葡萄牙也宣佈剛果河口屬於他們,所以除非達成國際協議,否則這一領土糾紛勢必引起國際爭端。幾乎在此同時,即1880年,德國開始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俾斯麥親王代表德國宣佈,非洲西南部和喀麥隆歸他們所有。後來,德國又侵吞了桑給巴爾。此舉損害了英國在這些地區的利益。為此,在1884年至1885年之交的冬天,俾斯麥在柏林召開會議,解決瓜分非洲方面的爭議問題。會議否決了葡萄牙對非洲海岸原有的控制權(葡萄牙已經在非洲東西兩岸建立了很多據點),推出新的原則——只有有效的佔領才能宣示該國在殖民地的最高統治權。該原則將改變其後的整部非洲歷史。換言之,那條古老的法則並沒有過時:

強者多得,能者為勝。

柏林會議剛剛結束——實際上還在會議過程中——英國和德國就迅速確定了它們在西南非洲的殖民地,以便下一步迅速劃分兩國在東非的“勢力範圍”。一家名叫英屬東非協會的特許公司負責管理維多利亞·尼安薩以北、以剛果自由邦為邊界的土地,它向北一直延伸到埃及各省,這點我們後文再談。在南非也有一個類似的特許公司,由塞西爾·羅德斯先生負責,它控制了從開普殖民地到德屬東非和剛果自由邦之間的土地。

1890年至1891年冬天,各國簽訂的瓜分協議特別多。塞爾帕·平托少校的入侵引起的衝突與摩擦使得西海岸的葡屬安哥拉被劃到剛果自由邦和英屬中非以東的區域。同時,葡屬東非被夾在西面的英屬中非和北邊的德屬東非之間。此時,意大利也準備在非洲分一杯羹。它先後佔領了非洲東端和阿比西尼亞,但不久就因為阿比西尼亞人的激烈反抗而被迫放棄。同年(1890年),德國和英國就喀麥隆和多哥蘭的分界以及英國領地問題達成協議。8月,各國又推出措施,限製法國沿尼日爾河直至乍得湖的肆意擴張行為。在這個地區,英國的殖民事務由皇家尼日爾特許公司管理。遺憾的是,此地的分界不是非常清晰,沒有像別處一樣以河道或者經緯線為界,而是根據土著酋長的領地範圍劃分,因此造成了許多糾紛,有的甚至留存至今。英法兩國在非洲瓜分問題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帶。

17世紀時,英、法、荷繼續建立更多殖民地

至於東北部的瓜分問題,則因政治原因變得更加複雜化,並最終促使斯坦利先生進行另外一次偉大的探索活動。埃及位於赤道的各個省份是由伊斯梅爾·帕夏統治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於格蘭特、斯皮克、貝克等人的地理發現。然而埃及政府債台高築,國家瀕臨破產,帕夏被免職,埃及由英法兩國代表歐洲的債權人共同管理。這引起了埃及官僚和軍官的諸多不滿,因為他們被英法兩國的官員們取代了。在阿拉比·帕夏領導下,埃及爆發叛亂,導致英國武裝干涉,而法國表示拒絕合作,於是埃及被英軍佔領。蘇丹和赤道各省在伊斯蘭教狂熱分子的推動下宣佈獨立,他們決定放棄被佔領的埃及土地,那些地方也是導致政府破產的原因。戈登將軍奉命前去勸說南方的埃及駐軍,但是沒有獲得支持。1885年,他最終因安撫失敗而遇害。戈登的副官之一、德國人施尼茨勒似乎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人稱額敏·帕夏,他被困在非洲中部的阿爾伯特-尼安薩附近。1887年,斯坦利先生受托營救施尼茨勒。他先穿過剛果自由邦,然後成功地穿越一片巨大的森林地區——那裡居住著身材矮小的野蠻人,可能是古代俾格米人的後裔。斯坦利成功找到了額敏·帕夏,經過一番勸說,對方終於同意和他一起到桑給巴爾去——以派往阿爾伯特·尼安薩的德國特工的身份回歸。斯坦利先生此次旅行包含一定的政治元素,因為他在走到非洲東部的時候,就定好計劃,決定協助英屬東非公司恢復英國在此地的影響力。

所有這些政治劃界自然與地理探索活動密不可分,這些活動部分是為了科學,主要是為了政治。為了連接葡萄牙在東西兩岸的居住點,塞爾帕·平托少校曾經兩次橫穿非洲。類似地,1881年至1887年間,為了剛果自由邦的利益,魏斯曼中尉也橫穿非洲兩次,但他最後成為其母國德國的一名軍官。盧嘉德上尉考察了三大湖之間的地區,為英國的佔領打下基礎。英國成功地殖民南非,接著又獲取了博茨瓦納、馬塔貝萊蘭,而且在塞西爾·羅德斯先生的帶領下,他們迅速向北部修建了一條鐵路和電報線路。1891年,得益於約翰斯頓先生(現在的H.H爵士)的進取心,英國的領地擴張至尼亞薩蘭。眾所周知,到那時為止,德國和葡萄牙之間簽訂了各種協議,最終確定了3個國家在南非的勢力範圍分界線。到1891年,人們可以像南美洲那樣以較高的精確度畫出非洲內陸的地圖,而在1880年的時候,那裡還是一片空白。至此,歐洲國家已經完全佔領了非洲。

費城制憲會議

此事的主要結果(也是主要動機)之一是奴隸貿易被徹底廢除。自18世紀開始,北非已經被伊斯蘭教控制,而伊斯蘭教一直承認奴隸制有效,所以北方的阿拉伯人會繼續到中非搶奪黑人,運到西非和北非的伊斯蘭國家做奴隸。馬赫迪起義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埃及廢除奴隸制的一種對抗。然而接下來的幾年,奴隸販子只能到蘇丹、達爾富爾和瓦達伊等乍得湖以東的地區牟利,那裡是僅剩的具有獨立能力的蘇丹伊斯蘭教的根據地。對於尼羅河上游地區叛亂的各省,英國採取緊密的鎮壓手段,而法國則希望,在英國征服尼羅河上游之前,通過探索法屬剛果和阿比西尼亞地區佔領此地。後來,圍繞尼羅河上游的國際爭端開始醞釀,並成為引發歐洲戰爭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探索和征服兩種手段,要麼齊頭並進,要麼你先我後;另一方面,還有促使人們做出有趣的地理發現的第三大動機。當然,發現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情的吞併。技藝高超的非洲獵人們狩獵歸來的時候,不僅會帶回象牙和獸皮,還有關於內陸的有趣信息。戈登·卡明在《五十個》中的華麗敘事也是吸引人們探索非洲的原因之一,他的作品和探索事業不知激發了多少青少年的想像力。然而,現在他卻已經被人遺忘。後來,F.C.塞盧斯先生在探險方面甚至超越了戈登·卡明,而且成為鼓勵人們探索南非的出色嚮導。

因此,當時有無數的地理學家探索非洲內陸,正如詩人巴特勒所說的那樣,“用大象取代城鎮”,是他們讓我們瞭解了非洲,是那些勇敢無畏的探險家們弄清了非洲大陸的輪廓,他們常常既要做勇士,又要做科學家。無論何種動機驅使白種人深入黑暗大陸的腹地——對冒險的熱愛,對科學的好奇,想大撈一筆或者愛國主義——結果都是非洲被世人熟知,人們不再只知道它的海岸線是什麼樣子的了。就整體而言,英國人的探險活動對我們瞭解非洲內陸做出了主要貢獻,英國也通過佔領非洲大陸最有前途的地區(尼羅河谷和氣候溫和的南非地區)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但法國也佔據了幾乎整個非洲西北部地區,這裡以沙漠為主,有商路穿過尼日爾河流域,將貨物運至法國當時已征服了的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與其他殖民地相比,法屬西非各省的地理優勢在於,它們更靠近母國;有朝一日,非洲戰士們可能會為了法國在歐洲本土征戰,就像1876年比肯斯菲爾德勳爵把印度士兵運到塞浦路斯那樣。另外,歐洲國家在非洲進行殖民活動的結果是,歐洲人完全熟知了非洲,非洲也可以充分接近歐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