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生氣就不生病:郝萬山說健康2 > 痤瘡類常見皮膚病是如何痊癒的 >

痤瘡類常見皮膚病是如何痊癒的

實習的一個學生對我說:「老師,我做了近一年門診病人的統計,發現來您這裡看痤瘡的人……」我糾正她的話說:「我不看痤瘡,遇到痤瘡病人都建議他到皮膚科去治療,所以你統計的只是來看其他病證的人中伴有痤瘡的。」「老師說得對,單純長痤瘡的病人,您都不接收。我統計的這些人,幾乎都有抑鬱煩悶、焦慮緊張,或者睡眠失調的問題,您把情緒和睡眠問題解決了,痤瘡也就可能減輕或者痊癒了。其中女性有痤瘡的病人90%以上,都同時伴有月經不調、手腳發涼、睡眠不好、便秘的症狀。」我說:「所有這些問題都和負向情緒相關。」

她繼續分析說:「男性有痤瘡的病人,大多有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全身疲勞、情緒不穩的症狀。反過來,我又觀察了專門來治療焦慮症或抑鬱症的病人,大多面部皮膚不好,臉色暗、色斑多、皮膚粗糙。一年來我們只碰到過一個37歲的有焦慮傾向的病人,臉部皮膚沒有明顯的問題。但仔細一問,原來她的焦慮只是最近遇到了煩心的事情,讓她寢食難安,這樣的情緒還沒有持續兩周,因此還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看來皮膚的健康,真的和情緒狀態有很大的關係。」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發病機制和其他皮膚病一樣,都是比較複雜的。它多發於皮脂溢出的部位,皮損可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內分泌的失調是導致發病的因素之一,主要是由於青春期男女體內雄性激素增加,刺激皮脂腺使之增生,皮脂分泌增多,毛孔堵塞,大量脂質不能排出皮膚外,加上細菌附著,局部紅腫,於是就產生了痤瘡。其他發病因素還有遺傳、細菌感染或者藥物等。

從中醫的角度看,主要是皮膚的代謝出了問題。《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汗出見濕,乃生痤疿。」意思是,在汗出汗孔開張的時候,如果見到濕氣,或沾涼水,水濕侵襲留滯肌膚汗孔之內,不能排泄出去,就會發為痤瘡、痱子一類的皮膚病。還提到:「勞汗當風,寒薄為齇,郁乃痤。」意思是,運動或者勞動汗出以後,坐臥在有風的地方,外來的風寒侵襲肌膚汗孔,使體液凝聚而成為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粉刺。如果體液郁聚再稍重一些,形成就像小癤子一樣的皮膚病,稱為痤,就是痤瘡。《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意思是,或痛或癢的瘡瘍一類皮膚病,大多和火熱邪氣鬱積肌膚的血脈有關。由於心在五行的分類中是屬火的,而心又主管全身的血脈,並主神志,所以說,或痛或癢的瘡瘍大多和心有關,更直接地說,大多數皮膚病,多和肌膚血脈的鬱熱以及情緒有關。這些論述,都提示了痤瘡、痱子、小癤腫一類的皮膚病,與肌膚代謝、氣血失調、情緒異常等多種因素相關。

一個27歲的女孩,從初中起臉上就開始長痤瘡,一直長到現在。第一次就診是她媽媽陪著來的,她媽媽說:「我女兒滿臉都是痘痘,連後背都有。我們看過一些醫生,有說是沖任不調的,有說是肺經風熱的,有說脾虛濕蘊的。每次用藥後能好一段時間,但過不了多久又會復發,現在吃藥吃得胃都痛了,痘痘卻依然如故。」女孩補充說,臉上的痘痘在月經前會更加嚴重,而且伴有焦慮鬱悶、心煩急躁、容易衝動,月經常常推遲,睡眠很糟糕,每天不到凌晨四點就醒,醒後再也睡不著了。我說:「你要是看痤瘡,建議你到皮膚科,因為這不是我的專長。要是看焦慮鬱悶,心煩急躁,睡覺不好,我就給你開方。」女孩說:「就看焦慮鬱悶、睡不好覺吧。」

看我寫完處方,她媽媽又謹慎地問:「我女兒胃不好,以前服用治療痘痘的方子裡都有涼藥,她吃了胃就疼。」我說:「我並不是專門治療痤瘡的,治痤瘡找皮膚科。我是通過調整她臟腑的功能,來達到調節她的情緒和睡眠的目的,她臟腑的功能和情緒睡眠好了,心情寧靜快樂了,痤瘡好不好,那是下一步的事情。我沒有用任何清熱解毒的中藥,不會對胃造成不舒服的反應。」

學生的隨診記錄很清楚地記著,她服藥六個星期,42劑中藥,情緒穩定,睡眠好轉,月經恢復正常,而痤瘡竟然意外地痊癒了。

談到皮膚病,最為常見的還是神經性皮炎和濕疹一類。神經性皮炎,以劇烈瘙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主要特徵。皮損好發於頸部、肘關節伸側、膕窩、股部及腰骶等處,多為局限性,亦可分佈比較廣泛。神經性皮炎與過敏有關,具體的過敏原可以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和注射入過敏原四類。每類過敏原都能引起相應的過敏反應,主要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皮炎、濕疹、蕁麻疹。本病多見於成年人,是一種有損美容的病證。病因不明,但與神經精神因素有明顯關係。西醫多採用鎮靜或抗組織胺藥物及封閉療法。中醫從舒肝解郁、調控情緒、養血祛風等方面入手,也有一定療效。

更有一種叫心因性皮膚瘙癢症的病,只要心裡煩躁焦慮,就會馬上感到全身奇癢無比。可是皮膚表面什麼都沒有,既沒有顏色的異常變化,也沒有丘疹風團之類的狀況出現,只會在撓過之後局部變紅。這些病如果不通過調整神經功能、調節情緒,是很不容易好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