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生氣就不生病:郝萬山說健康2 > 生氣給14歲少女種下了什麼病根 >

生氣給14歲少女種下了什麼病根

噎嗝是中醫的病名。嚴格地說,噎是吞嚥不順,食物哽噎而下;嗝是胸膈阻塞,食物不能下嚥入胃,隨即吐出,但兩者常常同時或者交替出現,因此噎和嗝也就常常並稱。由於噎嗝作為症狀,多見於食道癌的患者,所以很多人就把中醫所說的噎嗝與西醫所說的食道癌等同起來,並認為大多是老年人易患此病。其實兩者不應當畫等號,因為像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潰瘍、食道痙攣、賁門失弛緩症等疾病中,都可以見到噎嗝的症狀,因此任何年齡段都可能患噎嗝。

那是在40多年前,一個剛滿14歲的女孩兒,在初中讀書,既聰明又勤奮,成績優秀,人極要強。只因所在年級第一批入團的名單中沒有她,就斷定是班主任說了壞話,氣得睡不著覺,導致吃飯咽東西很不順暢,以致很多時候,飲食物還沒有咽到胃裡,就又反流出來,逐漸出現了胸骨後堵悶,後來發展到胸骨後疼痛而不能忍受。當地中醫診斷為噎嗝,久治無效,骨瘦如柴。她的父親曾是我中學的學長,帶她輾轉找到我,我當然首先建議她到大醫院明確診斷,然後再討論治療方案。

經過某大醫院消化內科反覆檢查,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醫生建議到消化外科做手術,把食道下段縱著切開個口,橫著縫上,這樣一方面食道會變寬,另一方面食道下段括約肌被切斷,即使再痙攣也就不容易攣縮痙攣到嚥不下去東西的程度了。這就像有的人嫌新買的襪子口勒得太緊,要剪一個或者剪幾個小口的道理一樣。很快,父母帶著她到該大醫院消化外科做了手術(當時是開胸的手術,切斷了兩根肋骨),手術康復後,她基本能正常進食了。

現在發展起來的食道內窺鏡手術和食道氣囊擴張術,是不開胸,從食道內給食道壁和食道括約肌造成多處小的損傷,這就等於把緊口襪子的橡皮筋崩斷幾根,使它變松。還有就是注射肉毒毒素,使肌肉鬆弛而不再痙攣。但那個時候還沒有食道內窺鏡手術這樣的技術,也沒有食道氣囊擴張術和肉毒毒素注射這一類的療法,只能做開胸的食道手術。

不料30年後因家事生氣,這位已經年滿44歲的女士病情復發,30年前的食道手術,已經抵擋不了這次生氣引起的括約肌痙攣,又是飲食難下,於是又來找我。我問她為什麼不去那家醫院做第二次手術呢?現在手術方法已經進步很多,不用再開胸了。她說已經去過了,但醫院建議,已經做過一次手術的食道,再做第二次手術,效果不一定好。雖然可以考慮用氣囊擴張術和注射肉毒毒素,但因有過手術,食道瘢痕畸形,效果好壞也難說,建議先保守治療。

她向我詢問這病是怎麼引起的,能不能除根?30年前做手術時,醫生曾經對他們父女說,這種手術是除根的,結果現在又復發了,怎樣才能除根?

我回答說,這種病是她生大氣後引發了食管下段的括約肌痙攣而不能鬆弛所造成的。食管是連接咽部和胃之間的一個肌性管道,食管還有兩組括約肌,位於上部的,叫食管上括約肌;位於下端賁門的,叫食管下括約肌。這兩處括約肌在不進飲食的情況下自動收縮,把食道關閉,既可以阻止外部空氣進入胃中,又可以阻止胃中的內容物返流入食管。在進食和喝水的時候,上括約肌先鬆弛打開,使飲食物進入食道,隨後上括約肌關閉,下括約肌打開,使飲食物進入胃中。人生氣或其他負向情緒過激後,會導致神經調節功能失調,於是食管下段的括約肌在進飲食的時候,本該鬆弛打開,卻因痙攣而打不開,飲食物嚥下就受阻了,或者咽不到胃中就又反流上來,所以稱為「賁門失弛緩症」,中醫籠統地叫「噎嗝」。

至於能不能除根,經常有人問我同樣的問題,我常常回答「這個問題不應當問我,而應當問你自己。」我反問她:「難道你就不知道你的病根是什麼嗎?第一次發病是因為生氣,第二次發病還是因為生氣。這就是病根呀!這都是生氣惹的禍呀,生氣就是百病之源。能不能除掉這個根,就看你今後能不能不生氣,能不能養心靜心,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負性情緒呀!」

這就是我強調的「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要心藥醫」的用意。如果不能調整心態、控制情緒,尤其是控制負性情緒,這病很可能還會再度復發。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你已經懲罰過自己兩次了,難道還不能吸取教訓嗎?她連連點頭。

其實,生氣與發怒是同一類的情緒。在丹尼爾·格爾曼的《情商》中,就把生氣、氣憤、義憤與憤怒、狂怒、暴怒、激怒、惱怒、易怒、怨恨、刻薄、敵意等歸屬為一類,憤怒最極端的表現就是病態的仇恨和暴力。

另外我發現,伴隨著吞嚥困難,她還有明顯的焦慮、鬱悶,心煩、急躁和失眠。於是我針對她的具體情況,開了舒肝和胃、定志安神的中藥。她服用一個來月就基本痊癒了。當然這次能較快痊癒,也和她已經意識到這個病與生氣鬱怒密切關聯,從而真正重視了調控情緒有關。

賁門失弛緩症本來是一個很少見的病症,不知道為什麼,自從那個女士第二次來過之後,接二連三來了十來個同樣病症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