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不生氣就不生病:郝萬山說健康2 > 前言PREFACE百病生於氣,養生先養心 >

前言PREFACE百病生於氣,養生先養心

郝萬山

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個門派的養生家共同提倡的養生三大法寶。靜能生慧,用智慧去處理一切,則諸般難題就會迎刃而解。而且心靜則身安,身安則體健,心安體健則百病少生。動能生陽,陽氣旺盛而通達,則氣血流暢,肌肉豐滿,筋骨強健。營養均衡不過剩,就能夠不得或少得代謝疾病。一般來說,談運動養生和飲食養生,言之有物,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講養心、靜心、修心、調控意識情緒,聽起來虛無縹緲,做起來無形無影,就難被大家理解、重視和接受。其實靜心才是健康長壽的首要法寶,養心才是養生諸法中的第一法門。

影響人類健康長壽的最主要因素是疾病。古代中醫把導致疾病的原因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感受了外來的風寒暑濕燥火以及具有傳染性的疫癘邪氣而發病,這叫外因;二是由於內生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過激或負性情緒持續過久而發病,這叫內因;三是由於飲食不當、性生活失調、跌扑刀槍蟲獸所傷而發病,這叫不內外因。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的富足、預防醫學的發展,外因和不內外因都得到了有效的防範,唯獨情緒過激和負性情緒持久而導致發病的內因卻愈演愈烈,成為了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說,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沒有哪一種災難會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一代青年無比的痛苦。而臨床統計顯示,由於心理情緒因素而造成的心身性疾病,高達就診病人總數的80%~90%。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90%的健康問題都與精神壓力有關。可見當代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人類自身的負性情緒和過激情緒。

作為一名醫生,我與各種各樣的病人打交道已經半個世紀,對病人在疾病的痛苦中掙扎,感同身受。對因心理情緒因素而導致疾病的產生並纏綿難愈,了然胸中。這真可以說是病由心起,魔由心生!我多麼希望天下的人都不生病!怎樣才能不生病?我的結論是:不生氣就不生病!當然我這裡所說的「生氣」,代表所有的負性情緒和過激情緒,我這裡的所說的「病」,主要是指心身性疾病和精神疾病。

本書呈獻給大家的是,我親眼看到因為心理情緒因素所導致的疾病產生、家庭失和、事業挫折的大量實例,希望人們能意識到,防病抗衰老重點在調控情緒,健康又長壽關鍵在修心養性。百病生於氣,養生先養心。

人有情緒是本能,人能控制情緒是本領,人人都要認識本能,又應當不斷提高本領。如何調節控制情緒、修心養性?本書則選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當本書出版之際,感謝紀紅女士,提供了古今中外大量參考文獻並協助整理了部分臨床資料;感謝趙穎農先生,協助翻譯了所需的國外文獻;感謝輕工業出版社的金牌編輯童樹春先生,為本書的編輯加工提出了寶貴建議;感謝東方出版社的王莉莉、劉曉立編輯,為本書的編輯整理付出了諸多的辛勞;更感謝東方出版社的許劍秋總編輯,為本書的出版給予的關心與關愛。

2014年10月2日於北京